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或先于全球走出低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1:40  深圳晚报

  

中国经济或先于全球走出低谷
中国经济或先于全球走出低谷

  ■中外经济学家预言:2009年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仍占主导,发达经济体更是面临持续衰退的危险

  ■中国经济被寄予厚望,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可望连续三年保持第一

  据新华社电2009年是全球各国共克时艰、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不过,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依然深不见底,全球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新的一年,全球经济走向何方?结合世界权威经济机构的最新预测,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了国内外相关部门机构和经济学家,对2009年的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进行了展望。

  各大机构悲观预测200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2.2%,低于2008年的3.7%。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滑0.3%,为战后首次出现全年负增长,美、欧、日将分别出现0.7%、0.5%和0.2%的负增长。

  世界银行预测更为悲观,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2.5%降至0.9%。其中,美、欧、日经济将分别出现0.5%、0.6%和0.1%的负增长。

  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对世界经济走势预测比较悲观。

  摩根士丹利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不会超过0.9%,为1982年以来最低。

  瑞银和美林预期的全球经济增幅分别为1%和1.3%。

  瑞信预计全球经济今年增长1.1%,其中美、欧、日将分别出现1.6%、2%和2.1%的负增长。

  世界经济或现“U”形转折

  全球经济持续衰退 发达经济体首当其冲

  “世界经济当前正处在动荡之中,饱受全球金融危机之苦。”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如此评价全球经济形势。

  自2008年9月份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多年未有的同步衰退,全球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尽管各国政府在竭尽所能挽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但多数机构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仍占主导,发达经济体更是面临持续衰退的危险。

  经济学家、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由实体经济衰退,正在向经济危机演变。“在今后两年,世界经济呈现低增长、低物价的特征,世界经济将呈现‘L’形走势。2009年恐怕是本轮经济衰退中最为困难的一年。”

  不过,林毅夫判断,如果全球应对措施得力,世界经济增长将可能出现“U”形转折,并将在2010年前出现复苏。

  无论是“L”形,还是“U”形,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当前已不可避免,主要发达经济体更是首当其冲。美国、欧洲和日本自二战以来已首次同步陷入衰退。美国经济研究局在对就业、工业生产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宣布,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陷入衰退,成为首个滑入衰退的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也在去年下半年步入衰退。

  2009年或成转折点 发达经济体或现反弹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金融稳定和经济刺激措施,加大财政干预力度。进入2009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酝酿新一轮财政扩张。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的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正努力推动总额约775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不排除扩大欧盟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德国预计近期推出第二套以促进投资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方案,耗资约500亿欧元。

  渣打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表示,2009年年底对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转折点之后,美英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可能出现反弹,但估计反弹幅度甚微。

  综合来看,这些发达经济体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美、欧、日信贷紧缩问题尚未实质性缓解。而一些财政扩张政策往往具有滞后性,随之而来的财政负担加重等副作用也愈发受到关注。美国国会预算局预计,2009财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2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8%。

  发达经济体面临更大的通货紧缩风险,将导致市场银根趋紧,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此外,进入2009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的程度和范围仍不确定,可能引发进一步的信贷紧缩。

  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根据IMF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速将从去年的4.6%降至2.1%,其中发达国家进口将出现0.1%的负增长。“美国一直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这台发动机‘熄火’,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全方位的负面效应。”张其佐表示。据他测算,2008年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大约是24%,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4%左右;而按照IMF预测(全球增长2.2%,美国增长负0.7%)来推算,2009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是负8.1%左右。

  新兴市场经济体:

  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

  ●2008年全球经济增幅78%来自新兴市场2009年可能上升至88%

  ●200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6%2009年也将维持在36%

  在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之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却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留下了难得的一抹“亮色”。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新兴经济体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不过,新兴经济体仍被视为“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

  新兴经济体2008年中的整体表现可谓先喜后忧。在上半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下滑迹象,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之际,新兴经济体基本面还比较稳固。

  展望2009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前景不容乐观。目前,各机构的普遍共识是:2009年新兴经济体整体经济增速相比2008年将进一步下滑,而且衰减幅度超过此前预期。

  IMF根据最新经济形势变化,大幅下调了其对全球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根据IMF预测,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总体经济增速为5.1%,明显低于去年的6.6%,比前次预测下调了1个百分点。

  相对其较高的潜在增长率而言,可以说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一样,也进入了周期性的经济下滑阶段。世行负责国际经济分析和预测的汉斯·蒂默表示,发展中国家经济虽不至于衰退,但增长减速明显,不可忽视。

  不过,经济形势的变化从来都是“双刃剑”,多空因素往往相互转换。例如商品价格的走低,使很多新兴经济体在前期面临的通胀压力得以缓解。外部需求的衰减促使一些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重点,催生新的增长点。价格暴跌也使不少新兴经济体的股市估值具有明显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不少新兴经济体已经陆续出台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全力促进经济增长,其效果正在显现。凭借着在金融危机中凸显出来的自身优势,新兴经济体抗风险能力整体相对较强,2009年仍会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美林证券的研究表明,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增幅大约78%来自新兴市场,2009年可能上升至88%。美林还统计出,全球新兴经济体货币财政当局掌握的资金近5万亿美元,其中3万亿在“金砖4国”,此外这些经济体较高的居民储蓄率也提供了资金来源。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储蓄率在33.5%,而发达国家只有不到20%。

  “这几年来,以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表现格外突出,四国经济增速都在世界各国前13位,200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6%,按照IMF数据进行推算,2009年这一数字也将维持在36%的水平。”经济学家张其佐表示。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