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一现场:追捕“猎鲟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3:47   央视《法治在线》

  央视《法治在线》2009年1月7日播出第一现场《追捕“猎鲟人”》,以下为节目内容。

  导视:

  解说:长江捕鱼 张网捞出惊天大案

  (同期 报案渔民 老张:两个人在前头拉,越拉越重)

  解说:滚滚江水 难掩“水上屠夫”累累罪行

  (同期长江航运公安局副局长 罗心发:就是不杀死的话,用石头把它捆上沉在江底。)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法治在线。不久前,长江葛洲坝水域附近的两位渔民驾驶着一艘渔船到江上捕鱼,当两个人准备收网的时候,竟意外地发现渔网沉得很难拉动,两个渔民不由得一阵狂喜,因为根据多年的江上捕捞经验,网里被罩住的大鱼足足有几百斤重,然而当这条大鱼的鱼头浮出水面的时候,两个人顿时由惊喜变成了惊讶。

    解说:2008年初冬的一个傍晚,湖北宜昌的两个渔民老张和老王像往常一样,开着渔船到葛洲坝附近水域去收网,就在两人收拢渔网的时候,他们发现网里的鱼沉得有些不对劲。

    报案渔民 老张:两个人在前头拉,越拉越重,最后拉到大概,我们自己估计还有三分之一的时候,那个大鱼就露出来了,我们估计是个大鱼。

    解说:两个渔民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奋力将渔网收起。当这条大鱼的鱼头完全露出水面的时候,老张和老王却顿时傻了眼,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大鱼,而是平时非常罕见的中华鲟。

    报案渔民 老张:因为渔政部门一再宣传,那种鱼是国家保护,电视台各方面就是宣传那种鱼不能打。

    解说:两个渔民发现这条中华鲟的身上还套着另一张渔网,早已窒息而死,两人赶紧向当地警方报了案。经过渔政部门和警方的勘验,死亡的中华鲟为雌性,体长3.45米,重约300公斤,正处于产卵期,它的身上布满了在渔网中挣扎的痕迹,那么困住它的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渔网呢?

    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局长张虹:那个网长是21米,宽是2米2,(贴照片)一般的渔网都是4厘米的直径那么大,这个网要大的多,它那个网口能够进成年中华鲟的鱼头。

    解说:当地渔民在长江上即使要捕捞大鱼,渔网的网眼直径也不会超过15厘米,而这张渔网的网眼直径竟超过了30厘米,显然是专门为捕捉中华鲟特制的,编织这张网的绳索更是有成年人的小手指头那么粗,因此这条重达300公斤的中华鲟,挣扎至死也没能挣破渔网。

    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副局长赵春华: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分析这是专门针对中华鲟捕杀的一种渔具,初步判断这是一起人为的故意捕杀中华鲟的犯罪行为。

    主持人:捕鱼却捕到了中华鲟,而且还揭开了一个隐藏在江面之下的犯罪阴谋。那么这中华鲟到底是什么鱼,又有多珍贵呢?犯罪分子为什么要设计猎捕它们呢?

    解说:配乐诗贴画面

  我是一尾鱼 一尾奇特的鱼 从默默无闻到名声鹊起 我的身世 我的价值 引来科学家为我竞相折腰解谜 我是一尾鱼 一尾古朴的鱼……(摘自诗歌《我是一尾鱼》,作者肖慧)

    中华鲟最早出现在距今约1亿4千万年前的白垩纪,与恐龙同时代,所以素有“活化石”之称,在位于宜昌的中华鲟研究所里,高级工程师朱欣向记者介绍了中华鲟独特的生物学地位。  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华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欣:因为它很古老,它在所有远古鱼类,在鱼的分类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它灭绝了以后,在鱼的研究上就有一个空白,再有因为它很古老,它对于研究地球气候变化,地球运动方面,各方面都有帮助。

  解说: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中华鲟是一种典型的海河洄游性鱼类,平时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9至18年,性发育接近成熟时,便从海里成群结队向长江洄游,每年夏秋,它们便溯江而上到长江上游产卵,让人们惊叹的是,为了繁衍更多的后代,中华鲟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忍饥挨饿、滴食不进。等到幼鲟出生后再带着孩子顺江而下,返回深海中成长。由于这种鱼只洄游到中国的淡水河中,所以也被冠以“中华”二字,用以区别于其他种类的鲟鱼。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古老的珍稀鱼类,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色名录列为了濒危等级,它的珍贵性堪比国宝大熊猫。中华鲟在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中出生,在东海海水里长大,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珍稀的身世却无法阻挡黑手向这些可爱的生命袭来。由于中华鲟肉质鲜美,一些不法之徒趋之若鹜,所以长江上偷捕中华鲟的事件也屡有发生。

  演播室:可以说,中华鲟沿江溯游的产子之旅也因此成为了可能会遭遇凶险的死亡之旅,而发生在宜昌江面上的这一幕表明,那只中华鲟正是在准备去上游产卵途中遭遇不测的。现在,偷捕的黑网已经撒下,而警方如果不尽快出手,将会有更多溯江而上的中华鲟丧生网中。  解说:警方推断犯罪嫌疑人的藏身地肯定不会距离中华鲟死亡的地方太远,民警们随即在现场附近展开了摸排,很快两个形迹可疑的年轻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副局长赵春华:渔民反映,一个叫“陈么娃子”和“康国娃子”外号的两个人,就是在这个水域来过,也不像来捕鱼的。因为一个就是他看见有人在这儿,他就不下网,渔船在这儿游荡。

    解说:随着民警进一步的走访,“陈幺娃子”和“康国娃子”的真实身份很快就被查清了,两人分别叫陈建华和康建国,都是宜昌市郊区的农民,没有渔民证,并不具备在长江中打鱼的资质,由此可见他们在现场出现绝非偶然。案发当天夜里,民警就分头赶往这两人的家中,准备依法对他们进行传唤。然而,在康建国的家里民警却扑了个空,康建国的家人说他已经几天没有回家了。

    解说:与此同时另一路民警顺利找到了陈建华,面对警方的讯问,陈建华交代在葛洲坝水域捕杀中华鲟正是他和同伙康建国所为,作案所用的鱼网是他专门买绳索编织的,捕鱼的技术是两个人从一些鱼类养殖的书中摸索出来的。

    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副局长赵春华:他从2005年的时候,就在这儿捕鱼,就在葛洲坝下游捕鱼的时候,他就发现他的鱼网经常被大鱼撞破,他就怀疑这儿有大鱼,后来通过学习,他就认为肯定是中华鲟,2005年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主意了,就是想捕杀中华鲟。

    解说:虽然陈建华知道捕杀中华鲟是违法行为,但他也清楚这种珍贵的鲟鱼能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所以在熟悉了中华鲟的习性之后,陈建华找来朋友康建国一起驾船来到了中华鲟产卵的地方,偷偷撒下了鱼网。

    长江航运公安局副局长 罗心发:因为他们还是知道捕杀这个中华鲟是违法的,所以说他们一般是比较隐蔽的来开展捕杀活动,所以就是白天撒网,晚上捕,第二天再来收网。

    由于捕到的中华鲟被渔民无意中发现,并且惊动了警方,陈建华急忙打电话给同伙康建国通风报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