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庭审“万里大造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3:58   央视《法治在线》
庭审“万里大造林”
庭审“万里大造林”

庭审“万里大造林”
庭审“万里大造林”

  央视《法治在线》2009年1月12日播出: 庭审“万里大造林”,以下为节目内容。

  同期:陈相贵:不远的将来,一道绿色的万里长城,一定展现在中国人面前

  解说:陈相贵,这个昔日的中国造林第一人,如今沦为阶下囚,他所宣扬的万里大造林,亦成为千夫所指。

  同期:范新义总队长:万里大造林是一场万里大骗局

  解说:非法聚敛近十三个亿的资金,范围殃及全国十二个省区,万里大造林一案一审宣判,陈相贵等十名被告一一领刑。

  同期:审判长:在查明事实和相关证据的基础上,审议庭提议并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下面对本案进行一审宣判

  解说:名为经营林权,实为非法传销,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三万余名投资者卷入其中,如今又该何去何从

  同期:11投资人:我们确实让他给我们忽悠了

  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备受关注的万里大造林一案,在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曾经的明星企业家,万里大造林的始作俑者陈相贵,及其他9名被告人在这里分别被定罪量刑。

    法庭同期

  审判长:由包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指控陈相贵等10名被告人,犯违法经营罪一案,现在继续开庭,法警传被告人到庭

    (陈相贵等进入法庭)

  解说

  走进法庭的陈相贵,流露出这样一个动作:他仔细地看了一眼架设在门口的摄相机。

  镜头对于他来说再熟悉不过,过去他经常在镜头前声色并茂地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但今天,同样的镜头,将记录下陈相贵人生中最为灰暗的一段。

  曾经有过的辉煌,为何会沦落到这一步呢?

  隐黑

    主持人

  “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这句响亮的叫号曾经风靡半个中国,全国各地的三万多群众怀揣着造林和致富的梦想投身其中,然而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其实正是一个曾经的洗衣粉销售员为他的骗局,编织的主题词。

    沙土上种杨树 神话原来只是个笑话

     解说

  陈相贵早年靠销售洗衣粉,赚取了第一桶金,之后把财富的目标锁定在托管造林行业,他与非法同居的生意伙伴,本案的第二个被告刘艳英联手,在2004年成立了内蒙古万里大造林等多家公司,大肆销售林地。为了吸引老百姓,他宣称投入二万六千六百元,就可以得到十亩林地,八年后预计产出16万元,这相当于投资的6倍多。高额回报的承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投资者。

  同期

  记者:你当时吸收了多少群众投资

  陈相贵:一共是十二三个亿

  记者:人数呢

  陈相贵:三四万人吧

    解说

  为了编造出一个“万里大造林”的神话,迷惑外人的眼睛,陈相贵在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和兴安盟三地总共租下了约60万亩土地,大面积种上了所谓的优质杨树苗。树是栽下了,长势又如何呢?记者在2008年4月,专门来到其中的一个林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记者出镜:

  这里就是陈相贵设在赤峰的一个林地,面积有五千亩,在2004年陈相贵组织人力在这里种上约五万株杨树苗,那么到现在有三年多过去了,杨树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胸径大概有三个公分到四个公分粗

    解说

  胸径三到四个公分粗,这一点和陈相贵所宣扬的完全不符。

  同期

  记者:在这个基地上长出的杨树林经过三年多的种植长了多粗呢

  陈相贵:起码得有十公分左右十一公分

    解说

  在赤峰的这个林地,记者找到了这块地原先的承包人陈子起,据他说,2004年陈相贵托人找到他,以低廉的价格租下了他的这二百亩地,雇人种上了杨树苗。

  同期

  53陈子起:他们最低的有三块的,最高的有五块的,承包的根据土地质量,每年每亩三到五块不一样,最高是五块,最低的三块,这个地有的是,原来是草场,原来草场比较不错的地

  记者:在你看来,他说八年之后这个树能成材

  陈子起:没治,八年成不了才,地下水太低,浇水浇不到当时,八年哪能成材啊,咱本地人能不了解吗,地下水在三五米这样的地,地势也得十年以后

  记者:我听说这是叫速生丰产林

  陈子起:这么说吧,这就是本地杨

  记者:本地杨

  陈子起:杨树最多,这就是本地杨,什么叫速生杨

    陈相贵:现在的一切争议,上面不明真相,下面没反映我们造林是精细管护的,我们是浇水的,就像大棚里种菜一样,我们是这么管护的

      解说

  那么,实际上林地的看护又如何呢?

  特故寺,2005年在原万里大造林公司做林地看护员。

  同期

  特故寺:我是05年开始入的陈相贵公司,然后在这里看护然后开车,现在我干二三年了

  记者:当时怎么看护的

  特故寺:每天开车,骑摩托专有看,进牲口没有,有人盗没有都得看

  记者:有树木种植方面的经验吗

  特故寺:有,原先咱们载过

  记者:栽过什么树

  特故寺:都是杨树

  记者:都是在这栽的吗

  特故寺:在这也栽过

  记者:现在这边的土壤条件,适不适合种杨树

  特故寺:可能不适合,这地你种这个树,他说八年到十年成材,成不了材,你放心吧,谁说也说不过去,不要说八年,十八年也成不了材,现在都四年了,就这样

  记者:当时你有没有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他们

  特故寺:人家掏钱,咱们就是打工的,咱们喊没用,他们不听咱们的

    解说

  这个管护员还记得,这片林地由于处在路边,当时被万里公司列为是示范林,经常带客户来参观,每到这个时候,他们这些看护员就被要求不能乱讲话。

  同期

  记者:公司拉到外地人过来看林子的时候

  特故寺:不上咱们上跟前

  记者:为什么

  特故寺:不知道,干活就干活,不让咱们上跟前,不能说多话

  记者:不让你跟外地人说

  特故寺:对,上园子里来先来电话,告诉我们,你们不要上跟前凑合,你们该干啥去干啥去,知道也不能说知道

    解说

  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初村里人把万里大造林看作是个笑话,因为如果在这儿种树能有高回报的话,他们早就自己种了,现在两三年过去,村里人开始为这块土地担心,原先覆盖在地皮上的草场已经看不到了。

  同期

  记者:现在的土壤条件不如以前了

  村民:不如以前了,我们原来不是这样,现在土地挺好的,现在这不都沙化了,进里面沙子更厉害了

    解说

  内蒙古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的土壤都是像这样的沙质土,那么这种土质适合种植树木吗?记者专门走访了内蒙古林业方面的专家。

  刘林福,内蒙古林业厅造林处副处长,从事林业工作二十余年。

  同期

  刘林福:你的自然条件差,我们林业上所使用的荒山荒地,它这个立地条件也非常差,这样你再搞别的内容的话,可能你将来的话,可能达不到那个效果

    解说

  事实上,在2008年7月,内蒙古林业厅,农牧业厅,水利厅和国土资源厅,四家部门组成了专业调查团,历时两个月,对万里大造林在内蒙古的所有林地,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和行业规程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全部的林地中,没有一亩能在8年的管护期限后,蓄积量达到陈相贵所承诺的12立方米。

  同期

  刘林福:你像八年他说的是12方蓄积,十年达到15方蓄积,数字怎么来的?我们又搞不清楚,关键是什么呢他没有依据

  记者:那八年以后你预测八年以后,这个树木能长到多粗这个树木能做什么用

  刘林福:八年之后的话,按照我们行业标准的话,八年之后还属于幼林这一块

    解说

  谎言并不仅仅存在于造林上,事实上,谎言充斥着万里大造林公司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份提供给投资者的保险单,也是为了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

  同期

  记者:做这个事情有风险吗

  陈相贵:我觉得现在没有风险我把风险全部排除了,为什么?我上了几千万块钱的保险

  记者:保险什么

  陈相贵:自然灾害,风灾、雪灾、火灾、雹灾、盗伐,就是你想的我已经保了

  乌日图:这个保险公司这个保险是保的你受灾险,并不是你的投资收益险,当你的树长不成,根本不能采伐的时候,当你的投资拿不回来的时候,保险公司是不承担责任的,在这一点上,他恰恰不向群众去说明,他就打一些含糊

    解说

  在万里大造林公司与投资人签定的合同中有一项内容:在管护期满之后,投资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将林木采伐完毕,或委托万里大造林公司来采伐,而实际上,采伐手续并不像写的这么简单。

  同期

  记者:这个采伐可以自己决定

  陈相贵:不,他申请,他不采伐他再长几年

  记者:他向你申请

  陈相贵:对

  记者:然后就可以采伐

  陈相贵:对

    刘林福:不是说他想采就能采,必须得在限额控制之内办理相应的采伐手续,这样批完了以后,你才能采

      解说

  陈相贵将这些杨树描绘成摇钱树,以“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现在看来,如果万里大造林存在着高额回报,那么这种回报也是留给陈相贵等公司高管的,经调查了解,陈相贵把这些林地以一年每亩5块钱的租金租过来后,种上杨树,再以每亩2600多元的价格转给投资者,其中的获得相当惊人,数万名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实际上得到的只是这么一纸谎言。

  我们想知道,一个被当地人看作笑话的万里大造林,如何能成为数万投资者趋之若鹜的致富之路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