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舞春牛”从牛年节目单上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4:24  金羊网-羊城晚报

  

“舞春牛”从牛年节目单上消失
珠玑古巷“春牛”只剩下牛头
“舞春牛”从牛年节目单上消失

  春节期间,东莞民间艺术协会将在东莞市常平镇隐贤山庄举办首届东莞民间艺术节,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 “舞春牛”作为牛年民间艺术重头戏也被列上演出节目单。承办方隐贤山庄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找遍南粤大地,但民间老艺人却因为“春牛”只剩旧“牛头”、演出队伍难以组织等原因而难于成行。“春牛”再也舞不起来……

  “春牛”牛身已破烂

  隐贤山庄派人前往韶关市南雄珠玑古巷,邀请古巷“舞春牛”艺人前来参加艺术节。在“舞春牛”的古巷廖屋村,“舞春牛”传人、舞了30多年牛头、今年已经50多岁的廖师傅带着工作人员来到存放“春牛”的祖屋。工作人员看到,“春牛”只剩两个彩色的牛头与两副木犁,牛身已经破烂了。

  据廖师傅介绍,牛身先用竹篾扎成框架,再在框架外糊纸贴布制成,极易破烂,几乎舞一次就要重新扎作。因为很多年没有舞春牛了,“春牛”只剩下旧牛头。

  对于此次南下东莞参加民间艺术节,廖师傅表示难于成行,因为修复“春牛”不容易,会扎“春牛”的民间艺人少之又少。加上演员、鼓乐队员、唱“春牛”的艺人,整支队伍人员要在25至30人左右。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南下珠三角务工,要等到春节才能回来,村里只剩下几名上了年纪的队员,根本无法排练。

  没人愿学这玩意儿

  隐贤山庄的“春牛”寻找队伍随后又到了紫金、罗定、连州、信宜、连南等曾经有“舞春牛”的地方,结果几乎都是一样,难于组织队伍参加。有的像珠玑古巷一样只剩下旧牛头,有的只有“春牛”没有队伍,有的只剩下过去“舞春牛”的照片。除了老一辈艺人口中的记忆,什么都没有了。

  工作人员来到连平,找到了当地赫赫有名的“舞春牛”表演者叶圣罗老人。老人已经80多岁了,没有多少精力表演相伴他大半生的“舞春牛”,村里没有人愿学这种“土得掉渣”的玩意儿。“春牛”放在祖屋里,虽然已经发黄变旧,但仍然可以看得出“春牛”扎得传神动人。

  “过去我们一边舞春牛,一边报春、打春、赞春,边舞边唱赞春词,挨家挨户送春牛图和写着迎春接福、春到家兴、春到福临之类的小红幅。每到一处,总是人头涌动、万人空巷。”叶老师傅沉醉在当年舞春牛的情景中,随口唱了一首春牛调:“摸摸牛头摸牛身,风调雨顺好耕耘,水稻黄烟要增产;摸摸牛头摸牛肚,农家耕作全靠你,生活改善有出路;牛儿是个农家宝,爱牛如同爱父母,相依为命勤耕作,共同走向金光道。”

  “舞春牛”走向衰落

  叶老师傅说,如今不用说“春牛”难再舞,即便舞起来,看的人也少,传统民间艺术远没有家里的电视、卡拉OK、电脑网络那样多元化,那样有吸引力。

  珠玑古巷的廖师傅说,改革开放以后,古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南下珠三角打工,赚到钱就在打工的当地或回到县城买房居住。留在村里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学,又缺乏表演平台和资金,所以“舞春牛”也像中国许多后继无人的民间艺术一样,慢慢走向衰落。

  本报记者 彭纪宁 郑诚

  通 讯 员 叶慧静摄影报道

  ■资料

  越人初来岭南,自然环境恶劣,耕作条件不好,生存艰难,靠天吃饭。每到开春时候,为了祈盼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都会举办祈祷仪式。“舞春牛”就这样诞生了,通过“舞春牛”,一方面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丰衣足食,另一方面感谢牛的辛苦,满怀深情地赞颂一起辛勤劳作的耕牛。村民也借“舞春牛”交流一年收成、生产技术、农业知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