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灾区少年儿童出访菲律宾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4:58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芦一江

  1月11日至17日,100名四川地震灾区中学生赴菲律宾访问。在此之前,俄罗斯、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都曾接待 了地震灾区的少年儿童。那么,我们从灾区少年儿童这一系列的出访中,可以领悟到什么呢?

  

  菲在奥运会时就发出邀请

  2008年汶川地震的余波虽已渐渐散去,但人们对灾区的关切仍在持续。

  在2009年1月的寒冷天气中,四川灾区感受到了来自热带的温度——受菲律宾共和国政府邀请,100名来自四 川灾区的中学生远赴地处热带的菲律宾访问。1月6日,这100名中学生在成都双流棠中外语学校,举行访菲代表团开营仪 式。1月7日,他们举行了行前讲座。主讲人有四川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也有来自北京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的代表,还包 括几位特邀嘉宾——他们是菲律宾驻华使馆的外交官。

  1月10日,受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指派,菲律宾驻华大使索尼娅·布蕾迪一行专程到四川迎接。1月11日,代表团 启程。灾区的中学生在行前透露,他们每人都制作了礼物,到时要送给菲律宾的朋友们。

  成都与马尼拉这两座美丽的城市,因为汶川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而走得更近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偕家人来北京参加开幕式。总统女士在京期间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 锦涛。此前,两国元首曾在多个场合相见,本属故友,此次在北京重逢,意义更非寻常。会谈中,阿罗约总统向胡主席表示, 希望邀请四川地震灾区的100名中学生访问菲律宾。对此,胡主席当即表示感谢。奥运会结束后,两国外交部随即牵头各单 位,安排具体事宜。这便是此次特殊访问的由来。

  

  迎接灾区少年的第四个国家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外国救援队和医疗队的表现十分专业;在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外国友人热情邀请灾区 儿童前往疗养和进行心理康复。这些热情、友好的举动让国人铭记在心,也受到国内媒体的关注。

  细算起来,自2008年7月至今,菲律宾是灾区少年儿童访问的第四个国家。

  2008年7月17日,中国地震灾区1000多名中小学生接受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邀请,到俄罗斯各地区疗 养。他们分别从北京、西安、兰州等地,乘坐中国民航包机远赴俄罗斯。俄方当时表示,这是俄罗斯十几年来迎接的人数最多 的一批国外少年儿童。

  2008年8月4日,应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两国政府邀请,中国四川灾区儿童分别启程赴两国进行心理康复疗养。疗 养活动主要以夏令营形式进行。接待方组织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及两国学生互动交流活动,包括联谊、锻炼 、比赛、观看比赛等。

  地震灾区中学生此次访菲之旅,名义上虽不属“心理康复”,但其活动内容并无本质差异。菲方将带领他们游览马尼 拉各主要景点和历史遗迹,并与当地学校的同龄少年儿童联欢。为增加趣味性,促进双方沟通,菲方还将组织双方学习各自国 家的语言。随后,孩子们将到菲南部的著名旅游胜地保和省(Bohol)访问。在保和省,孩子们有望与可爱的“眼镜猴” 亲密接触。“眼镜猴”因双目大而亮,酷似戴了一副眼镜而得名。眼镜猴非常有名,是当地特有的珍稀动物,仅有一个巴掌大 ,是世界上最小的猴种。

  在访问期间,孩子们还将得到菲律宾政府高层接见。孩子们还将踏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在异国他乡仍将感受到来 自祖国亲人浓浓的爱。

  

  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进步

  灾区青少年受邀走出国门,其旅程虽然短暂,但这在中国外交关系史上却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极具人情味的公民外交 方式可谓新鲜生动,对两国人民的交流,无论是在政治外交领域,还是社会文化领域,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积极因素。同时, 人们对灾区儿童心理疗养的关注也折射出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谈到2008年感人的救灾工作,笔者不禁想起1976年同样惨烈的唐山大地震。中国人当年的表现同样感动天地 ,但当年中国人囿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条,地震后拒绝外援。这说明,改革开放给国人心态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 的。中国展开臂膀迎接国外友人的热心帮助,这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成熟与自信。

  当然,国人对灾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国人对受灾同胞的关怀,不仅局限于送“温饱 ”和“健康”了,也开始注重送“积极”和“乐观”了。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