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16:57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文/柳墉昱(YongwookRyu)(韩国)

  中国人有句话说“和而不同”,这应该是中日未来的走向

  无人可以驳斥中国和日本的重要性。目前的中国和日本,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东亚,它们 是最富强的两个国家,而随着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影响力的日渐扩大,中日关系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

  而我又同时注意到一个值得深思的反差。中日关系是世界上缘起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关系之一,历史上中日交流一直 占据着亚洲地区贸易的重要部分,现在中日年贸易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地区主义本应很发达。但事实 上,东北亚的地区主义却是世界上最落后的之一。在这个地区,从未存在过如东盟或欧盟一样成型的地区组织。在这里,国家 主义不是开放的爱国主义,有时却是狭窄的排他主义。区域内的领土问题始终悬而难决,国家之间的真正合作还只是一种梦想 。

  那么,为什么东北亚的地区主义落后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侵略战争。当年,在征服朝鲜半岛后, 日本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八年抗战,再加上此前的1894年甲午战争,两国之间形成了 深深的感情对立,直到现在也难以清除。

  去年春天,我有机会在东京大学做了半年的访问研究。其间,有一所中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团体来日本访问东大,目的 是增进中日大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讨论会一开始,大家都显得陌生,不说话,也不敢提“敏感”话题。于是我们只好从流 行文化开始,谈谈哪位电影演员最好看,哪位歌手的歌最好听。这个时候,大家很融洽,没有意见的冲突,都是年轻的朋友。

  但是谈到中日之间重大的问题、尤其是历史问题的时候,我发现中国学生的感性马上代替了理性。他们的态度也变了 ,不愿意听日本同学谈他们的看法,也假定关于历史问题日本人基本无知。刚开始的友好气氛都蒸发了,会议变成了“中国人 VS日本人”。

  在我的祖国韩国也存在同样的反日感情。韩国人也强烈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也普遍觉得关于历史日本人比较 无知,谈到日本问题的时候也是感性大于理性。很明显,对于韩国人和中国人来说,日本更是一个“感情问题”。

  讨论会结束之后,我问几个中国学生:“你们有没有日本朋友?你们觉得跟日本人做真正的朋友特别难吗?”

  他们的回答使我吃惊。虽然他们都喜欢日本文化,但是他们都觉得和日本人做真正的朋友很难。

  我再问,为什么跟日本人做朋友很难?一位男同学说:“跟日本人有些基本问题无法沟通,他们的心理我完全不能理 解。”另一位女同学则说:“我觉得有些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而且他们始终没对过去的侵略战争道歉。”

  他们的回答可能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但是这种看法在中国很普遍。一般来说,中国人很欢迎外国人,但是关于日本 人他们则有不同的感情。韩国人也差不多,他们对西方比较开放,用普世的标准来判断他们,但却会用更严格的标准来评价日 本人。

  我以前曾问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她介意不介意跟外国人结婚,她说不介意。我又问她,若对方是日本人呢?她说她会 再考虑,原因是怕别的中国人对此有看法。她的回答使我想起以前的一位韩国朋友,因为跟日本男生结婚而被她的韩国朋友认 为是“卖国者”。

  因此我的判断是,只有历史观的冲突得到解决,中日关系才可以真正发展,东北亚的地区主义才可以向欧盟或东盟靠 近。

  如何解决这个困难的问题呢?大概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情绪化只能带来一种共输的结果。我们要增 加像上面提到的中国学生团体和东大学生之间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争执,会难受,但是这就是解决历史观冲突的高 速公路,也是发展东北亚地区主义的最好办法。

  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不应该只是想,为什么他们跟我们想的不一样。还是更应该想一想,这样的感情对立会走向何 种未来。中国人有句话说:“和而不同”,这应该是中日未来的走向。

  (作者现为美国哈佛大学政府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东亚国际政治和经济)

  编辑邮箱:daiwenming@vip.sohu.com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