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昨日省政协常委杨兴平递交提案——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整个世界,也牵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心。昨日,参加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常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杨兴平就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提案:为了加快促进旅游业的复苏,希望四川地震遗址能像大熊猫栖息地一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灵感:今天的废墟明天的世遗
地震带给北川人的创伤正慢慢被爱与希望抚平。在这个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县城旧址上,一项全新的规划正在展开——北川老县城将建成一座多种功能、具有国际影响的地震遗址博物馆。这则见诸报端的新闻引发了杨兴平的灵感。“今天的地震废墟,明天的世界遗址!”这个灵感顿时涌上心头。为何不让四川地震遗址像大熊猫栖息地一样,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呢?
经过充分的论证与准备,杨兴平昨日正式向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递交了《加快促进旅游业复苏,四川地震遗址应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提案。
优势:惊动世界有望一举成功
地震灾害给四川省造成7716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地震重灾区著名风景名胜地受毁严重,“地震连锁效应”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可谓前所未有。但四川旅游也迎来了丰富内涵、加快发展的大机遇。杨兴平认为,四川地震遗址启动联
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就是这个大机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在2009年世界各国申遗的争夺战中,我认为四川地震遗址联合申报‘双遗产’,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极有可能一举成功。”杨兴平说,汶川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在知名度、知晓度、关注度上具有优势。另外,大规模崩塌的山体、堰塞湖,以及废弃的城市、桥梁、山庄、景区等都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可能具备的,具有唯一性,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而在文化遗产方面,特别是在文物、建筑群、遗址三项基本定义上也内涵丰富,优势明显。
呼吁:尽快启动“申遗”工作
“四川地震遗址群落联合申遗,有成功经验可循。在2006年,四川的大熊猫栖息地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址,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均可植入到四川地震遗址申遗的工作中。”杨兴平告诉记者,国务院高度重视四川地震遗址的规划与建设,省政府已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上报了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对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绵竹东汽汉旺厂区、成都虹口深溪沟等4处遗址进行整体保护。广元、彭州也加强了对地震遗址的建设与保护。因此,四川已经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条件,希望省委、省政府尽快启动该项工作。
杨兴平认为,四川地震遗址群落主要涉及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五个市(州)多个县级行政区,在项目的规划制定、重点遗产的包装、跨区域遗址的保护等方面均有很多很迫切的工作要做,建议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成立四川地震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领导小组,下设专门机构,尽快启动申遗工作。
省世遗办:提案可行具极高价值
将四川地震遗址联合起来,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项计划究竟是否可行?昨日下午,记者专访了省世界遗产办公室。该办公室副主任张虎对此作出了回应。
“政协委员提出的这个提案,非常好,具有可行性,有着极高的价值。”张虎说,“正如杨兴平委员所言,联合申报世遗,四川已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次就可以成熟运用。”张虎告诉记者,他非常愿意看到地震遗址联合起来申报世遗。大熊猫栖息地联合申遗用了6年的时间,才申报成功;从这一点来讲,这项工作的确是长期而艰巨的。张虎表示,目前,四川地震遗址正在申报列入国家遗址。如果要申报世遗,下一步必须要先申请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同时由省政府负责协调,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来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同题建议
汶川地震带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在《关于汶川地震遗址保护与纪念场馆建设的建议》中,建议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主,沿汶川、北川、青川一线长约300多公里的范围内设立“中国汶川世界地质公园”。
□相关链接
已建的地震遗址纪念地
日本:在神户地震后建成了人类与防灾未来中心纪念公园。新西兰:1931年新西兰的纳皮尔被一次7.9级的大地震夷为平地。新西兰政府在纳皮尔霍克湾建立了地震博物馆,保留了60多年前地震时的景象,如今成为受世界各地瞩目的旅游点之一。唐山:我国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建设了唐山抗震纪念馆,在唐山市区内保留了7处地震遗址,展示了当年大地震的惨烈程度和地震对各种建筑物及地面的破坏情况。
本组稿件采写 记者 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