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委员建议取消公交敬老卡早晚高峰禁用限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02:27  现代快报

  

南京委员建议取消公交敬老卡早晚高峰禁用限制
70岁以上老人可以凭卡免费乘公交,早晚高峰时段却规定不得使用;公园景区十几块钱的门票都免了,里面的公厕却规定要收两三毛钱……政府的惠民新政一年年出得真不少,可其中有一些就是感觉挺别扭。说得通俗点,是怎样才能“把好事办好”;说得正式点,是怎样管理城市的问题。今年市两会,政协委员们从“取消敬老卡乘车时段限制”的建议开始,逐个点击“好心未必办得好”的案例。

  敬老卡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资料图片)

  尴尬:老人乘车揣两张卡

  72岁的汪老先生家住延龄巷,出门经常要坐2路、30路公交车,因为新街口站比较拥挤,老先生早晚出门的时候,通常兜里要揣两张卡:一张是敬老卡,一张是普通的IC卡,“敬老卡规定高峰的时候不让刷,遇到时间赶巧了,我干脆就刷普通卡。”

  76岁的陈老先生住在大方巷,由于老伴身体不太好,经常乘坐16路陪她去鼓楼医院。“一般来说大医院都要早早去排队的,我们通常8点不到就出门了,恰好这个时候规定敬老卡是不能用的,我们就只好投币了。”陈老先生说,16路线经过的站点主要都在市中心,所以从早到晚乘客都挺多,“如果不是真的要去排队挂号,老年人谁会在早高峰的时候去凑这个热闹呢?”

  “敬老卡还是给我们老年人省了不少钱的,也体现了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几位老人对记者说,他们也挺理解早晚高峰出行难的问题,但有时候没把准时间、误刷敬老卡的时候,司机会很不客气地道一句:“现在不用!”也有一些乘客冲他们投来厌烦的目光,好像车里太拥挤,全是他们这些老年人造成的,“有时候我们面子上很挂不住!”

  现状:时段限制其实已经松动

  2008年7月1日起,南京70岁老人可以办理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敬老卡”,但是早高峰(6:30-8:30)和晚高峰(16:30-18:30)两个时段除外。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明确表示,这样做的原因是考虑到这两个时段正是上下班出行高峰,一来车辆太过拥挤,二来对老人的安全不利。

  这样的规定起初比较“紧”,后来则渐渐变“松”了,一些老人在上述两个时段使用敬老卡时,不少司机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首先是刷卡机上并没有设定专门的禁用程序,而是靠司机人为“监督”;其次,老人已经上车了,难道非得再赶他下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交车司机告诉记者,此前他就曾经为此与一位坚持要使用敬老卡的老人发生了争执,按道理说,他是在执行规定,结果不但双方都惹了一肚子火,还耽误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家家都有老人,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后来看公司查得也不是很严,我们也就没那么认真了……”

  建议一:取消早晚高峰限制,全免费

  “既然这样,还不如干脆取消敬老卡的乘车限制!”南京市政协委员、鼓楼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郑黎明教授认为,允许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体现的是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以及社会的和谐程度,好事就应该彻底办好,取消对早晚高峰限乘的规定,“何况,现在实际上这项规定已经在松动了,更说明‘限乘’不但没有必要,也不具备多少可行性……”

  “限乘规定的本意是为了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劝老人们最好不要‘凑热闹’,但是这样一来,老年人就有意见,因为我要去看病,比上班还要重要;还有的要去晨练、给家里买菜……说到底,有事情非得那个时候出门的,还是要出门;如果没事,相信谁也不会在高峰时期去‘体验’拥挤,就应该让他们去选择——挤得门都关不紧的时候干吗还去挤呢?”

  建议二:扩大受益面,60-70岁老人半价

  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大学讲师林玮则建议,扩大敬老卡的受益范围。“按照国家规定,60岁以上的公民都可以领取老人证。南京市可以享受免费公交的老人为70岁以上,这就存在一个断层,60—70岁的人群。”林玮委员说,这个人群相对而言身体较好,出行的需求要强于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能将公交老人卡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这个人群,无疑更有针对性。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财政负担势必会加重,林玮提议,可以参考各地公园门票的处理方法,即70岁以上老人免费,而60-70岁老人享受和学生一样的待遇——半价。这样既可以让老人们享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同时财政负担的增加也相对有限。林玮说,国内部分实行老人免费乘车的年龄限制通常为65岁或70岁,也有部分“财力”不如南京的城市采取了对60-70岁老人半价乘车的措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共有超过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93万,其中70岁以上的43万左右,超过80岁以上的达12万人。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