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建议为老师减负 半数老师有心理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05:02  大河网-河南商报

  政协委员建议为老师减负并定期进行心理“体检”

  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约为20%,而老师心理障碍发生率达50%,焦虑、暴躁、精神不振等症状在不少老师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严重者影响正常工作。省政协委员张景林建议,关注老师心理健康,给他们定期进行“心理体检”,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现状:

  社会要求高,老师压力大

  教书育人,听起来很简单,但老师们却承担了很大压力。

  “老师是个良心活儿,绝大部分老师都尽心尽力,但总不能令人满意。”郑东新区的马灵君老师说,家长和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布置作业多了,一些家长有意见,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作业布置少了,一些家长仍有意见。

  “老师这个职业不是铁饭碗,我经常担心会因教不好学生而被要求‘下课’。”一位老师说,她常半夜醒来突然想起还有篇学生的投稿没修改而起来加班。

  据介绍,造成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

  调查:

  半数老师有心理障碍

  近年来,中小学老师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课题组对老师的心理状况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有51.23%的老师存在心理问题;上海市对小学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

  这种情况,在郑州也普遍存在。2005年郑州市教科所也曾对426名初中教师进行了心理调查,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5%的教师属于轻度,1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的教师构成心理疾病。

  老师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焦虑、偏执、敌对、神经衰弱、失眠等,心理严重障碍者不能正常工作等。

  支招:

  定期为老师进行心理“体检”

  “目前,正常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0%左右,而受调查的老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省政协委员张景林呼吁,社会要关注老师的心理问题。

  教师的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社会问题在老师身上的间接反映,张景林认为,要解决老师的心理问题须标本兼治,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为老师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提高老师的待遇,采取措施减轻老师负担,为他们营造一个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

  另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给老师们定期进行“心理”体检,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商报记者 吴静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老师 减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