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细节现在回想起来已没有任何机密可言,可在当时要不是张东波跟女兵方阵领导熟悉,即便是官方媒体也不能踏进阅兵村一步。2009年的阅兵同样神秘。各种猜测纷纷在媒体上出炉。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86%的支持阅兵计划,他们最期待看到的武器是歼十;就连电台音乐节目跟听众互动的话题也是“提到1999年大阅兵,你会想起什么?”
直到1月3日,香港《大公报》才披露了更多的细节。“中央高层批示将‘厉行节约’”,“由总参谋长陈炳德、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等人参加的国庆阅兵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总装备部、国防科学工业局等单位已经组成工作机构,负责参加阅兵的尖端武器的审核工作”。至于有哪些尖端武器,《大公报》引述“海外媒体”的话称是:“巨浪二型潜射导弹、歼十战机”。
除了武器有所不同,其他方面似乎和前两次阅兵并无二致:由北京军区负责;阅兵村可能还在原地。知情人士透露,前两次,徒步方队是在昌平沙河机场集训,而机械化方队则在通州一处机场。
上上下下的共同期盼
在共和国13次阅兵史上,国庆35周年那次也是个例外。它突破了“十年一大庆,五年一小庆”的惯例,而是足足大庆了一把——受阅部队共10370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参加阅兵。人民的激情上升到了沸点。“比上世纪50年代的阅兵都高。”采访过1957年、1984年两次大阅兵的新华社摄影记者郑震孙回忆说。公方彬也对群众的热情至今难忘。“虽然是组织的行为,但整个过程中已被情感所包围。要不然北大学生怎么会打出‘小平您好’啊。”
1984年的中国万象更新。改革春风的沐浴下,从文革十年动乱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有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自由,被人民公社制度束缚了若干年的农村生产力更是一下子被解放出来。“农村改革的胜利在1984年几乎达到了顶峰。”公方彬说,全民都希望看到成就,“所以需要借阅兵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鼓舞民心。”
全民也希望看到军人的风采。从1979年开始,中国军人在接连几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神勇,被群众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战争的场面,群众是看不见的,所以需要近距离向他们展示军队的雄壮。”曾经参与三次对越作战的公方彬对此深有感触。 阅兵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正是那次大阅兵才更强化了这些年的改革成果。”公方彬分析说,因为那次阅兵阐释了很多价值理念:为谁做、怎么做才能得到人民认同?在被“小平您好”肯定之后,邓小平会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
1999年的阅兵背景也并不复杂:“逢十”、中国军队和经济现代化与1984年也不可同日而语。那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军兵种最齐全、武器装备最先进的大阅兵。
2009年的中国正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内部矛盾很多,外部压力很大。处理不好,现有的良好发展状态会被打破。作为执政党,需要引导民众的情绪。”公方彬说:“如果大家由此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建国60年的成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增强信心,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创造社会产值就容易多了。
公方彬认为,阅兵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它在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所调动的激情和信心,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和推动是相当大的。而在郑震孙眼中,阅兵不仅是政府想要展示自己的成就,更是群众的愿望。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