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报首席记者 竺 钢 图片
□记者 李 芹
晨报讯 903件提案真实地反映了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公交出行、住房改善、就业保障、教育卫生最受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委员们最主要的提案内容。不仅如此,如何在金融危机下转“危”为“机”也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记者从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组了解到,本次会议共收到提案903件。其中,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757件,约占83.8%;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及市政协界别、专委会提案146件,约占16.2%。在收到的提案中,有关经济方面的226件,约占总数的25%;有关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229件,约占25%;有关科教文卫体方面的260件,约占29%;有关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爱国统一战线、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188件,约占21%。
今年提案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质量高。广大政协委员和各党派团体的提案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提案的选题更准、分析更透,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二是内容实。提案紧扣形势发展,内容紧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主题十分鲜明。三是数量多。大会提案组共收到提案903件,同比一次会议增加20件,特别是有近50%的提案是在大会正式召开前提交的。
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昨天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现场,援引自己最近看到过的两份政协意见来表达自己的赞许。两份意见一个关于劳动合同法,一个关于农民工融入社区的。俞正声表示,两份意见都写得非常好。不讲一般的空话,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有数据、有分析,大多数建议他看都是可行的。
不仅如此,俞正声还表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希望听到一些真知灼见,这些真知灼见里更希望听到的是能够操作的真知灼见。一般的理论和道理也有用,但是更多的是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希望听到更多反映我们工作问题的批评和意见,工作中的问题总是客观存在的。
俞正声说,今年上海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重点研究贸易中心建设问题,以进一步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重点研究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重点研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问题,不断创新思路,特别要在促进新兴媒体发展上下功夫;重点研究推进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问题。当前,我们最关心的是经济问题,要找出上海战胜困难的出路,寻找拉动内需的办法,只有拉动需求,企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