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9年1月13日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陶武先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代表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省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届省政协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年初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3·14”拉萨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考验,我们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两个加快”,知难而进,协同奋斗,在推进发展中献计出力,在抗震救灾中积极作为,在促进和谐中尽心履职,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说,2008年,是在共克时艰中成效明显的一年,是在超常努力中开局良好的一年。

  (一)服务抗震救灾,推进安置重建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我们把抗震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一切服从抗震救灾,一切服务抗震救灾,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努力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贡献力量。

  全力投入抓救助。地震发生后,全省政协系统紧急行动。省政协机关快速反应。震后不到10分钟,召开党组成员碰头会议和机关党支部书记会议,成立组织机构,明确重点任务,提出“发布公告、安定人心,动员组织、储备血源”等建议。当天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政协组织“高度重视,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迅速行动,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引导群众,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决定开展“我为抗震救灾作贡献”活动等七项工作,推动全省政协系统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组织各界代表人士发起救援倡议,发动委员捐助339车急需物资运往灾区,及时协调248台大型机具赶赴救灾现场。党派团体同舟共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以各种方式投入抗震救灾,向全国发出 “我们在一起——汶川地震紧急救援倡议书”,募集资金和物资6.7亿元,动员交纳“特别会费、盟费、党费、社费”,组织技术力量救人排险。工、青、妇等界别迅速行动,组织志愿者深入遇难者家庭、灾区学校,在思想疏导和心理安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层政协全力以赴。重灾区政协驻守一线,勇挑重担。不少政协领导、委员和机关干部,在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情况下,忍痛含悲,连续奋战,参加抢救伤员,接收和分发物资,坚守交通干线,帮助受灾群众安全转移。轻灾区政协在开展自救的同时,及时组织社会捐赠,支援重灾区渡过危难。各界委员积极施援。在参加抢险救人、排危除患、捐资捐物、维护秩序等方面主动作为,有的积极参与伤病人员救治,加强灾区防疫;有的协助搞好地质灾害、水库堤坝的监测排查,提出防范次生灾害的建议方案;有的积极参与危房鉴定、路桥修复;有的筹集食品、药品、帐篷、饮用水,紧急运往灾区。展示了政协委员心系民众安宁、服务救灾大局的良好形象。

  务实指导尽职责。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派遣,主席会议成员及一批专委会干部分别参与重灾区工作指导、重建规划制定、地质灾害防治、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遵循指挥部的基本要求,深入一线,指导救灾。坚持靠前指挥。受省委委派,班子成员紧急奔赴重灾区了解灾情,指挥救援,要求同心协力抢救受困群众、解决灾民生计、抢通水电路和通信、防范次生灾害;鼓励灾区广大干部以人为本、迎难而上,增强组织协调、工作保障和安定人心的能力。在及时向省委报告灾情的同时,紧急协调增派救援力量,调运急需物资。注重适应变化。把握从抢险救人到安置重建由“急”到“难”的工作特征,分析阶段重心、工作内容、群众需求和力量配置的客观变化,适时调整阶段任务,着力衔接协调,有序推进工作。加强重点督导。坚持检查督促与调研指导相结合,在政策执行上,注重研究政策指向、把握政策边界,开展政策宣讲、跟踪政策执行,督促灾区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农房重建上,指导就地统筹砖瓦砂石供应、实行临时价格干预、配套用地政策等,引导农民科学务实、分步避峰建房。在援建保障上,提出“服务需求、完善体系、互动运行、保障到位”的要求,指导建立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在产业重建上,强调围绕“两个加快”,在“结合”上做文章,以项目推进为载体,以资源转化为途径,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并积极牵线搭桥,促成项目落地。在安全过冬上,督促落实加固保温、物资储备、防疫防火,确保受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住得稳。

  积极配合助安民。立足“安有所居”这一受灾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和愿望,坚持安置、防疫、避险“三位一体”,分类指导,综合推进,加快步伐。坚持“就近、就地、分散”的安置方针和“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建房原则,引导群众自力更生修建住房。组织卫生防疫方面的专家委员,按照宣传、药品、力量、监测“四到位”要求,全力投入防疫工作,推进全覆盖、力保无大疫。组织相关专家委员参与次生灾害防范,防止出现新的伤亡。组织委员就活动板房安置点、农民自建过渡房等,分线分片视察,推动工作落实。

  建言献策促重建。立足恢复重建成为更高水平、更高起点的发展,着力发挥“智库”作用。及时调整十届三次常委会议议题,专题协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作出《关于同心协力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作贡献的决议》;政协各组成单位、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住房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调整、经济恢复与发展、重建精神家园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10个专题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围绕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县城选址、产业发展、生态修复、文物保护等提出具体建议;着眼保证工程质量开展民主监督,促进建设标准的科学修定和严格执行;注重遵循规划、分步实施,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优先重建。就“平抑灾区建材价格”、“重建灾区乡镇卫生院”等组织视察9次,提交 “建立地质地震遗址公园”等提案185件,反映“灾后双抢刻不容缓”等社情民意信息1130多条。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恢复重建与优化结构、推进项目与转变方式、当前安置与长远发展、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的有机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搭建平台办实事。以“我为抗震救灾作贡献”活动为载体,引导、组织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挥优势、牵线搭桥。发出“捐建抗震希望学校”倡议,举办书画赈灾义卖和文化义演活动。全省政协系统向灾区捐资捐物合计15.18亿元;为灾区引进50万元以上项目48个。促成茅台集团支援广元市朝天区和部分境外援建项目落地启动。引进资金4.42亿元,援建绵竹富新中学等56所学校、都江堰虹口卫生院等42所医院;为灾区协调捐赠工作用车46台。帮助协调1865名灾区学生异地就读,组织省政协机关中共党员交特殊党费34万多元。

  (二)立足总体取向,促进加快发展

  坚持履职第一要务,主动对接全局工作,把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作为基本指向,把四川发展的战略定位作为服务方位,着力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促进“一主、三化、三加强”实施,在增进共识上做有益之事,在改革发展上献对路之策,在应对危机上建可鉴之言。

  加强专题调研。注重在精选题目、深入调研、加强论证、促进转化上下功夫。按照年初主席会议统筹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着力对西部铁路交通建设、水运口岸建设等研究论证,助推“综合枢纽”建设;着力对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开放合作等深入调研,助推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对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园区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军地结合产业、开发利用水能及天然气、建设非粮食生物质能源基地等探寻良策,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对建设公共文化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等提出建议,助推社会事业发展。形成17个主报告和14个分报告、18个专项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吸纳。同时,注重以课题为纽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联合开展视察调研。争取全国政协召开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专题协商会议,助推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配合民盟中央、国家有关部委专题调研“建立资源开发补偿长效机制”、“长江中上游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成果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重视。

  开展协商议政。强化多层次协商议政格局,就全局性重要问题在决策前与执行中进行协商,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组织广泛协商。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委员们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与委员共商发展大计,参加分组讨论15场;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大会发言,参加小组讨论230多人次。加强专题协商。常委会议分别就加快推进攀西钒钛战略资源开发、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等开展专题协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推进相关工作产生了积极效应。开展重点协商。主席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立足职能,精心安排,就建设西部交通枢纽、加快恢复重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着力在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项目建设和加快进度上深入研究,求证发展之策,协力破解难题。坚持对口协商。加强专委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就“电煤涨价与火电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互通情况、建言协商。及时召开专题分析会议,研讨金融危机对推进“两个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产生较好反响。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对《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草案)》等6部地方性法规的协商,收到良好效果。

  督促提案办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方针,强化提案办理,发挥委员提案在建言献策、促进发展,民主监督、推动落实中的作用。一年来,共提出提案1074件,立案1033件,办复991件。坚持主席会议成员督办重点提案,建立专门委员会完成提案工作责任制,联合省人大、省政府检查提案办理,组织委员视察提案办理工作。通过网络向各界人士征集提案线索,探索公众监督办理提案的新路径。“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建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一大批提案,受到承办单位重视,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实施。

  (三)关注社会民生,维护和谐稳定

  坚持履职为民价值取向,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体现到履职的全过程,积极维护全省大局稳定。

  协力改善民生。寓民主监督于视察、调研、议政建言之中,使履职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发展民利、改善民生的过程。围绕“八项民生工程”实施,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视察28次,提交报告21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河流污染、开展法律援助、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等工作产生了促进作用。针对民生领域的制度性障碍开展调研,对限制生产要素流动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改革提出探索性建议。联合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持续开展智力扶贫,协调落实扶贫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政协组织和各界委员为灾区联系2560多个工作岗位;协调落实价值1600万元的图书支援灾区,及时配合全国政协和中央电视台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下乡慰问活动。

  协助重点维稳。发挥优势、理顺情绪,突出重点、协调关系,着力维护灾区和藏区社会稳定。宣传恢复重建的社会要素、有利条件,引导受灾群众理性预期,自立自强;组织相关专家和界别委员,开设心理咨询热线,深入灾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特殊群体和重点对象稳定情绪、健康身心;部分委员受聘担任社会监督员,参与督促救灾物资和钱粮补助公开发放;编印2.5万册《抗震救灾法律常识》赠送灾区,组织委员义务宣讲和咨询,提出“妥善解决地震中公共建筑毁损纠纷”等建议;视察复课复工等情况,促进恢复学习工作、商贸流通和社会生活秩序;召开文学艺术界委员座谈会,组织委员深入一线体验生活,创作了《中国,别哭》、《大爱有声》、《红烛情怀》等作品,讴歌人性、慰藉心灵、鼓舞士气。发挥藏区政协组织和委员的重要作用,重视委员中高僧大德的影响力,倡导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参与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加强寺庙管理等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藏区稳定。

  协同增进和谐。健全信息汇集分析、跟踪反馈机制,收集处理信息3260多条,编报《社情民意》和《社情民意专报》936期。“关于合理划分灾区高考考生范围”等42条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并报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保障破产改制企业老职工的大病医疗”等468条信息得到省、市(州)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回复和吸纳。省政协获2008年全国政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居省级政协第一位。坚持委员列席、公民旁听常委会议制度,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召开“涉诉”信访情况通报会,参与全省信访稳定下访督导工作,接待和处理群众信访852件次。通过畅通诉求渠道,促进矛盾化解,增进社会和谐。

  (四)坚持团结民主,巩固统一战线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共事,以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广泛的共识汇聚力量,不断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

  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发扬民主,支持履职,重视办理“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等189件党派提案,重点安排党外人士在政协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上发言,邀请他们参加政协视察和考察28次、联合调研13个课题,向全国政协、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他们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1980多条。坚持民主党派秘书长联系会制度,加强思想和工作沟通,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注重吸纳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政协组织活动。通过合作共事、团结奋斗,为构建和谐政党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进一步发挥港澳台侨和工、青、妇等界别的重要作用。把团结联谊与推动加快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紧密结合。赴香港召开港澳委员座谈会,加强沟通交流,听取对加快四川发展的意见建议。组织港澳委员视察灾区旅游业受损情况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更好吸纳和合理使用海(境)外捐赠的建议”,并向灾区捐款1823万元。邀请和接待全国政协港澳委员、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来川视察、考察地震灾情及恢复重建情况1260多人次,鼓励、支持他们在川兴办企业和公益事业。组织工会、法律界委员视察《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组织妇联、共青团、青联、社会福利等界别委员,专题调研“农村留守学生生存状况”、“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状况”、“农村社区建设”和“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情况,关爱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举办新年茶话、中秋联谊、教师节座谈等活动,及时向各界人士通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各种活动中增进了解、形成共识,在推进发展上凝聚智慧、汇集力量。

  进一步发挥政协组织在民族宗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专题调研“新增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加快民族地区交通建设”、“抢救保护灾后羌族传统文化”,组织视察大骨节病防治、雅西高速公路建设和少数民族安居工程。动员社会医疗力量,为3万多名民族地区育龄妇女开展“两检两免”。引进荷兰等无偿援助资金,建设阿坝州大骨节病康复中心。帮助恢复重建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进一步发挥新闻宣传和文史资政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政协信息宣传工作,增强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借助主要媒体,依托政协报刊、网站等阵地,开展“网上议政”,开辟 “议政与建言”、“提案追踪”、“政协委员走进阳光政务”等专版专栏,宣传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抗震救灾、履职尽责事迹。《人民日报》多次专题报道我省各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抗震救灾和省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议建言恢复重建的情况。在《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等报刊发表各类宣传文章110多篇。召开全省政协信息宣传工作会议,适时举办讲座和征文活动,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和宣传。注重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召开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议,出台《加强文史资料工作的意见》;组织视察民间博物馆,引导和促进非国有资本参与文博事业发展;编辑出版《风雨彩虹——改革开放中前进的四川政协》、《我们始终与灾区人民在一起》图文集,收集整理和出版《知青生活》等“三亲”史料。努力发挥新闻宣传和文史资料在团结鼓劲、科学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水平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省政协党组和机关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政协职能发挥和机关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运行机制,推动政协履职水平逐步提升,推进机关“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高、风气明显好转”。

  落实措施抓学习。注重把握科学内涵、深化思想认识,努力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履职理念和实践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内容形式,认真组织实施。重点围绕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 《决定》、《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川视察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全会文件等,组织中心组学习、常委会专题学习、专委会集中委员学习;组织专题讲座、理论辅导、典型报告会15场,培训委员628人次。举办市(州)、县(市、区)政协主席培训班,培训新任政协主席201人次。通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着力破除无为、封闭、畏难、清闲思想,树立有为、开放、进取、爬坡意识,自觉为加快发展而谋,为科学发展而干。

  找准问题抓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查找思想观念和工作水平与科学发展的形势、与加快发展的任务、与服务对象的要求“三个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从观念、机制和个体素质层面深刻剖析原因,从破除有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整体效能、增强促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等方面落实整改措施,推动省政协及机关作风转变。按照“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要求,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一手抓参与恢复重建,一手抓推进政协工作,没有因地震灾害减少任务、降低标准。倡导勤俭、反对铺张,节约行政经费,与灾区群众共渡难关。

  健全机制抓提升。坚持以开放视野、系统思维和协作理念推进政协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工作效能开始提升。建立健全加强协同互动、提高会议质量、加强专题调研等制度。纵向上注重与全国政协和基层政协的工作联络,横向上加强与兄弟省(区、市)政协的联系沟通,对内初步建立协作配合的协同机制,对外着力健全与党政部门密切联系的互动机制。建立委员基本信息和履职情况信息库,加强服务管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召开委员联络员会议,加强沟通,拓展平台,注重发挥蓉外委员作用。落实教育、监督措施,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强化效能建设,机关面貌呈现新的气象。

  一年来,省政协的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成果,受到领导的重视和肯定,中央领导批示9件次,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111件次。贾庆林主席在听取省政协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后高度评价:“一是快速反应,做出了周密部署;二是积极主动,开展了各种活动;三是深入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奇葆书记充分肯定:“政协抗震救灾工作积极主动,很有成效。望在恢复重建中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蒋巨峰省长批示:“感谢省政协、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为抗震救灾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为恢复重建所提的建议意见”,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切实推进生产恢复和灾后重建工作”。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过去一年省政协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是中共四川省委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军、地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极其特殊的考验、极不平凡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做好政协工作的认识: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履职为民作为政协的立身之基、履职之要,才能有效汇聚民众的发展动能,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促进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要在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履职措施等各个方面,自觉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要求,防止见物不见人。二是坚持围绕中心一定要对接阶段重点。政协履职所围绕的中心,是全局性的、发展着的中心,是因时、因势而变的阶段重点。只有对接阶段重点,围绕中心才能够落实,服务大局才不会悬空。既立足总体取向谋划工作,又对接“两个加快”跟上节奏,防止因方位偏颇而游离目标、因节奏失调而延误工作。三是坚持履职尽责一定要突出工作绩效。履职尽责既是基本素养也是工作要求,只有体现到工作绩效上来,才能赢得社会认同、经受实践检验。参与“百日攻坚”中,以良好绩效展示了政协履职到位、服务尽责的形象;参与“千日奋战”和“万米长跑”中,应更加注重从内容确定、方案设计、力量配置、方式选择等各个环节,精心谋划、务实推进,超常付出、多作贡献,防止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四是坚持团结合作一定要加强协同互动。坚持团结、民主,体现合作、参与,必须注重调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形成协同互动运行机制。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密切同党政部门和各方面的联系,加强政协内部的团结协作,在协同中形成合力,在互动中有效履职,防止各自为政和“体内循环”。五是坚持转变作风一定要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把有效的工作之策转化为经常之举,将有益的成熟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作风转变才可能持久长效。既针对“空隙地带”和“断裂环节”抓制度完善,又落实机关工作“三项制度”抓执行到位,清简务本,行必责实,防止“刮风”走样。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肩负的任务和实践的要求相比,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服务大局的自觉性还需进一步增强,履职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履职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整体素质还应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研究和逐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建议

  2009年,是我省推进“两个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省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清形势、增强信心,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助推“两个加快”进程,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经济“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认清形势,增强应对挑战信心

  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是政协服务大局和有效履职的重要条件,也是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情况复杂、形势严峻,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我省既面临着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共性问题,又肩负着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使命。“经济下行是最主要的矛盾”、“止滑提速是最紧迫的任务”、“爬坡上行是最实际的要求”、“扩大投资是最有效的手段”。省委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出了抓住“两个机遇”、围绕“两个加快”、提高“三个水平”、着力“三个全面推动”、抓紧“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广大委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基本指向、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加快重建的主要任务和贯彻落实的工作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对重大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上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增强信心,汇聚力量,为大局而谋,为大局而干,齐心协力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围绕中心,着力推进“两个加快”

  服从和服务于 “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贯彻和落实好“两个加快”要求,明确着力方位,发挥“智库”作用,重点助推“三个结合”:一是助推加大投入与扩大内需相结合。要突出扩大投资和止滑回升这两个关键,以服务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围绕城乡住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的建设等,在项目筛选、咨询论证、优化重组、资金筹措,以及参与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牵线搭桥引进项目等方面献智出力。发挥各类人才优势,重点开展“城乡住房建设与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农村消费”等专题调研,为扩大内需提出可行建议。二是助推恢复重建与优化结构相结合。要围绕城镇建设、产业发展、重点设施、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生态保护和修复等,认真研究国家支持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完善配套举措,及时建言献策。以推动“7+3”产业规划实施为抓手,围绕水电、天然气、钒钛“三大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园区建设、优势产业和企业发展、技术和产品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组织深入研究,提交建议案、提案,促进工业止滑提速、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促进运行质量提升。三是助推加快进度与确保质量相结合。在努力促进项目加快落地、开工建设的同时,着力围绕严格建设标准、完善招投标制度、强化质量监管、讲求综合效益等方面,开展视察、调研,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促使加快进度与保证质量相统一,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三)发挥优势,服务农村改革发展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着眼全局的重点任务,也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明确服务方位,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农业基础,突出全局性、前瞻性、可行性,针对构建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务实、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建议。特别要重视农村扩大内需、土地流转、劳动力稳定就业以及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等问题的研究。要推动投入落实,围绕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兑现,着力促进公共财政、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上。要促进权益保障,重点在改善基本生存条件、共享城乡公共服务、适应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组织视察调研,促进农民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四)协调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协调关系、促进和谐是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金融危机的冲击,将从不同层面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新的压力。要加强思想引导,坚持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发挥各级政协组织的作用和委员的影响力,引导各族各界人士充分认识和谐稳定是全社会的共同利益,从而自觉、积极维护全省特别是藏区、灾区的社会稳定。推动灾区文化重建和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促进社会和谐。要促进民生改善,通过积极宣传和民主监督,推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藏区发展、民族宗教、灾后补偿、恢复重建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发挥效益;积极关注就业形势,协力促进扩大就业,重点就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围绕社会保障、职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以及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等组织视察,推进“八项民生工程”有效实施。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不同界别、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特别关注受灾群众、五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达民意,排忧解难,协力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理顺情绪的工作。

  (五)求真务实,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要继续解放思想。在纪念建国60周年的同时,办好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总结经验,增进共识,推动工作在解放思想中探索、在实践创新中发展。要健全制度机制。调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贯彻意见的落实情况,总结有益做法,提出改进意见,配合开好省委政协工作会议,推动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运行规范,促进政协“三化”建设。注重整合资源,加强协同互动和学习交流,进一步发挥党派、界别、专委会和委员特别是蓉外委员的作用,加强对基层政协的工作联系和指导。要增强履职效能。坚持学习制度,注重实践锻炼,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表达群众诉求的能力和综合协调服务的能力。围绕深入解决“三个不相适应”的问题,整改薄弱环节、强化制度约束,监控运行程序、加强效能建设,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规定,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继续坚持“四个特别”,以“非常时刻非常之举、关键时期超常工作”,服务全省大局,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各位委员,同志们:

  止滑提速,事关全局;加快发展,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下,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履职为民、爬坡实干,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不断发展政协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两个加快”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