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鹿之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15:47   smg《深度105》

  【字幕】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镜头快切)

  三鹿集团诉讼代表人鞠躬

  田文华、王玉良哭泣

  田文华忏悔:如果能用我的惩罚,换回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家属的原谅,换回国家在国际国内造成的负面影 响,再重的刑罚我也甘心情愿。

  (田文华定格在大屏幕)

  【导语】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这个在法庭上哭泣的人就是三鹿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田 文华。2008年的最后一天,田文华和她昔日的三名下属一起站到了被告席上,在长达14个小时的庭审过程中,我们看到 三鹿集团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所谓的应对“措施”,以及这一事件对那些无辜婴幼儿身体造成的伤害,不能 不说是教训深刻。

  【解说】(配图,字幕)

  田文华,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

  王玉良,三鹿集团原副总经理。

  杭志奇,三鹿集团原副总经理。

  吴聚生,三鹿集团原奶源事业部经理。

  以上四人均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被起诉。

  (特技转场)

  【解说】经法院调查,其实早在2007年12月,三鹿集团就已陆续收到消费者的投诉,反映有部分婴幼儿在食用 三鹿奶粉后,出现了尿液发红、有结晶物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等症状。但直到2008年5月初,相关报告才摆在田文华等人的 面前。

  【庭审实况】

  公诉人:你是什么时间知道婴幼儿食用你们公司的奶粉后,出现了投诉情况的呢?

  田文华:我是2008年5月初(知道的),因为这个以后,5月12号,就成立了领导小组。

  公诉人:你知道投诉了什么方面?

  田文华:当时就说儿童的尿液当中检验出结石。

  【解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层层排查,三鹿集团确认,在他们所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非乳蛋白态氮”含量是国内外 同类产品的1.5——6倍,因此怀疑其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但是,企业并未及时撤换货架上的问题奶粉。2008年7月 24号,三鹿将其生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送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但 为了封锁消息,三鹿并没有说明送检的是自己的产品。更为严重的是,此时,三鹿下属的各个加工厂仍在继续生产。

  【庭审实况】

  公诉人:2008年8月1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检测报告,送检的16个批次奶粉样 品中,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这时,全国已有众多婴幼儿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等严重疾患,部分患儿住 院手术治疗,多人死亡。

  【采访】患儿王梓源的母亲张戈

  要是继续吃下去,可能情况会更严重。

  【解说】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王梓源就是众多患儿中的一名,母亲张戈在2008年7月份就发现孩子有呕吐的症状 ,但当时她并没有在意,因为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问题是出在孩子吃的三鹿奶粉上。

  【采访】患儿王梓源的母亲张戈

  他(孩子)就是开始有的时候会吐,一开始就怀疑是不是饮食上不注意导致的,因为天比较热,比如说喝水不及时什 么的。

  【解说】就在不少家长感到迷惘的时候,2008年8月1日下午,三鹿集团在拿到检测报告后召开会议,会议一直 开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最后通过的决议是:暂时封存现有仓库产品,加强对原奶收购环节的管理,以返货的形式换回市场上 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遗憾的是,三鹿仍没有做出停产的决定。8月2号,三鹿集团向石家庄政府上交了书面报告。

  【采访】田文华的辩护律师梁子侃

  在这份报告当中谈到,一个是有那么多案例,然后还谈到有可能是被人为的添加了,希望政府出面,由相关部门想办 法把这些人抓出来。

  (法庭上梁子侃的画面)

  【解说】梁子侃是田文华的代理律师,对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始末也有较详细的了解。

  【采访】田文华的辩护律师梁子侃4015(市政府)当天就派出了一个工作小组,由副市长和一个副秘书长带队到 了企业,然后了解了情况,听了企业的汇报,也同意了企业的这种做法。

  【采访】三鹿集团北京一级代理商姚文华

  我们经销商陆续在8月1号之后就不停在调换、淘汰市场上的产品,逐渐送回来多的。

  【解说】姚文华所在的北京世行商贸公司是三鹿集团在北京的一级代理商,北京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三鹿产品都是通过 这里分销出去的。当时对于换货的真正原因,代理商们并不知情。

  【采访】三鹿集团北京一级代理商姚文华

  当时我们不知道什么叫三聚氰胺,三鹿集团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阶段,那个阶段的产品应该从市场上召回,属于老旧产 品,我们给补充新的货源,问题当时都没有说。

  【解说】三鹿集团决定用新生产的奶粉,逐步换回货架上的“问题奶粉”,对外则坚持称,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随 后发生的一切说明,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事态也在进一步地恶化。2008年9月?日,上海《东方早报》直接点名三鹿奶 粉导致众多“肾结宝宝”;国务院成立了肾结石奶粉事件联合调查组,9月11日调查组称: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当晚9点多,三鹿宣布召回奶粉;9月13日,联合调查组确认,这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张戈实况】

  这个是它(三鹿)的赠品,这是吃剩了半袋的奶粉,就是不合格的那批。

  你最早知道这个事情是几号?

  9月12号。

  是从哪里知道的?

  QQ弹出来的,当时我们以为是假冒伪劣的,到15号就知道全线的产品都有问题。

  【解说】在儿子出现不良反应近一个月后,张戈终于通过媒体得知了病因,她赶忙送孩子前往医院检查。

  【采访】患儿张梓源的母亲张戈1040结果一下子就发现了,3.9*2.5(MM),当时说是我们没有达到住 院标准,就叫回家多喝水,可是他那个时候才一岁两个月,根本不可能说喝多少水,只能我抱着他喝母乳的时候,用吸管一点 一点往里喂。

  【解说】由于丈夫在外地工作,张戈只能辞去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孩子。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的专 项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69批次的产品都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截至2008年9月19日,全国 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例,死亡病例3例。就在同一天,三鹿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

  【演播室】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三鹿集团在去年8月就已经知道,自己生产的大量批次的婴幼儿奶粉中含 有三聚氰胺,田文华等人为什么不悬崖勒马,马上停产并公开信息,尽可能地将三聚氰胺的危害降到最低呢?事实证明,三鹿 后来生产的奶粉仅仅是降低了“三聚氰胺”的含有量而已,仍然是有害的。究竟是什么,在左右着他们的选择呢?

  【解说】2008年8月13日,田文华、王玉良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由于当时国家并没有制定关于食品中含 三聚氰胺的标准,会上田文华拿出了一份从三鹿的股东之一新西兰恒天然公司获得的资料,称这是欧盟的标准,按这一标准, 每公斤食品中允许含20毫克三聚氰胺。

  【庭审实况】

  王玉良:在别人提出20毫克的情况下,我建议要在欧盟标准的基础上,降低50%,这样会更安全,这是我提出来 的一个建议。

  公诉人:那你们这个方案方法有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或者报机关审批?

  王玉良:没有,当时我们因为相信他们这个标准。

  公诉人:最终你们按什么标准生产的?

  王玉良:最终是10毫克以下。

  【解说】于是扩大会议决定,对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奶粉,准许检测部门出具放行通知单。但是由 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一标准不久又被放大到了每公斤15毫克。而在庭审现场,公诉人认为,所谓的欧盟标准,只不过 是新西兰方面传过来的一个未经我国任何部门认定的一个材料而已。

  【庭审实况】公诉人

  在没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是可以制定企业标准的,但前提是企业标 准不得有害人体健康,企业必须将该标准到主管机关审查备案的。

  【解说】据三鹿集团原副总经理杭志奇在法庭上供述,他们担心消息泄露之后,将会极大地影响三鹿的声誉,所以坚 持对奶制品中含有三聚氰胺一事严格保密,对外封锁消息,将三聚氰胺称为“A物质”。就这样,在明知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 下,大批奶制品仍不断流向市场,市场上撤下了原有的“问题奶粉”,换上的却是另一批“问题奶粉”。

  【庭审实况】公诉人

  三鹿决策层在8月1日已经知道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后,还采取保密措施,继续隐瞒真相,以A物质、Z物质欺瞒群 众。

  【解说】

  据法院调查,从发现问题开始,三鹿集团除了采取换货、返货等手段进行补救外,一直没有停产。从2008年8月 2日到9月12日的一个月里,三鹿集团共生产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72个批次,总量900多吨,销售含有三聚氰胺 的婴幼儿奶粉69个批次,总量800多吨。(数字用标版)直到事情公开披露后,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团才被政 府勒令停止生产和销售。

  【庭审实况】公诉人:

  有的批次甚至高达6000多毫克(三聚氰胺)每公斤。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含量高于三鹿自行质量标准两百 多倍,高于我国现行标准的近六千倍。

  【解说】法庭上,公诉机关认为,被告田文华等4名被告人犯罪事实明确,主观故意明显,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罪,影响极为恶劣,应当严惩。

  【庭审同期】被告人田文华

  我身为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我愿接受法律对我的一切惩罚,如果因为我的惩罚,换回消费者,特 别是婴幼儿的健康,家属的原谅,换回国家在国内国外造成的负面影响,再重的刑罚,我也甘心情愿。

  【解说】目前,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犯罪案件所涉及的21人都已进入审判程序,这21人中,除了田文华等 三鹿集团的高管外,还有用三聚氰胺生产蛋白粉的不法农民,以及往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黑心奶贩。而三鹿“问题奶粉事 件”发生后,石家庄已有三位市领导被先后免职。

  【演播室】2008年12月23日,有着52年历史、曾经在中国奶业占有重要地位的三鹿集团正式进入了法定破 产程序。而此时,三鹿集团还拖欠着经销商的10亿元债务,它还必须对患儿及家庭进行赔偿。三鹿的悲剧,发人深思。

  (字幕:2009年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

  【解说】当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路上的三鹿集团时,大门上的厂名已经被抠去,只能从残留下的痕 迹中,推断出这里曾经的辉煌。三鹿集团虽然进入了破产程序,但一系列问题依然接踵而来,三鹿停产后,大多数员工就一直 赋闲在家,等待安置。

  【实况】三鹿集团职工张一平

  现在除了男的护厂队,其他员工都在家歇着,就光这个车间300多人,那边车间200多人一共是500多人,都 歇着呢。

  【采访】三鹿集团党委书记赵路新

  对于员工的权益问题,应该说是三鹿企业出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下一步重组,我们将把员工全员接收作为重组方一 个首要条件,确保下一步重组员工都能上岗,合法的权益都能够受到保护。

  【解说】与此同时,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三鹿经销商也纷至沓来,追讨欠款。

  【采访】三鹿集团北京一级代理商姚文华

  目前来说(拖欠)货款是在七百多万,我们现在还为三鹿集团垫付了市场费用近二百万,如果全算上将近一千余万。

  【解说】此外,为了解决患儿的赔偿问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牵头设立了专项赔偿基金,三鹿集团等22家责任企 业共同出资,其中三鹿集团须承担9.02亿元。而今天的三鹿集团净资产为负11.03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对此, 新任三鹿集团党委书记赵路新不胜感慨。

  【采访】三鹿集团党委书记赵路新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企业,淡漠社会责任,歪曲经营理念,忽视内部监管,片面追求利润,践踏诚信准则, 必将付出惨痛代价,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诚信是企业生命之本,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道德底线,决不能见利忘义 。

  【解说】而田文华本人从事奶业工作40年,在她的带领下,三鹿集团曾连续5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创造了辉 煌,她自己也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面对今天的结果,田文华追悔莫及。

  【庭审实况】田文华

  自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我极其痛苦地深思反省,三鹿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乳品行业前 三强,创造了多个第一,这是几代三鹿人辛辛苦苦努力的结果,我撕心裂肺,痛不欲生,我没有想到,也极不愿意看到三鹿事 件的发生。//这是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的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一个不履行社会责任,违反企业道德的犯罪行为。

  【采访】田文华代理律师梁子侃

  说句实话,她也一直非常痛苦,她一直跟我们说,每一次去她都说没法想像,她也觉得不管怎么样,如果这些奶粉完 全是他们的原因,她的心里是非常后悔。

  【解说】为了引以为戒,石家庄市政府准备将三鹿事件以及曾经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集印成册,印发各级部门和 大型企业,开展食品安全生产主题教育。

  【采访】石家庄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王建国

  让大家通过案例反思,来吸取教训、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科学发展,目的是打造“最放心的食品安全城市”,这是 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心愿。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与政府政策系马光远博士

  我真的不希望三鹿这个牌子摘下来,我希望它一直就在那,一个耻辱的标志。那么如果这样的话,我想这个警示意义 应该是很大的。

  【解说】中国社科院马光远博士认为,三鹿事件应当在强化食品生产安全,完善市场监管制度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 用。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管理与政府政策系马光远博士

  通过三鹿这个事本身,能够在我们的质量安全和整个制度体系方面,能给我们一个安全的交代,能给老百姓一个交待 ,如果没有这样的交代,如果没有这样的改进的话,三鹿事件本身它付出的就是代价,留给社会的就是伤痛,留给田文华的可 能只有悔恨。

  【解说】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帮助三鹿集团筹措偿还经销商的款项,以及对患儿及家庭的赔偿。姚文华说,现在他们 已经收到了30%的退货款。张戈也接到了大兴区消费者协会送来的赔偿协议。

  【采访】石家庄市委副秘书长王建国

  企业现在面临这么大的数额,怎么办?确实企业它没有这么多的钱。国家六部委专门就这个问题有过要求,当企业无 力来支付的时候,当地政府要帮助企业来筹措资金。//(政府)帮助企业筹措了大量资金,大概是十几亿,来用于患病婴儿 的赔偿和经销商召回货品的货款。

  (三鹿空镜一组)

  【编后】从一个仅有32头奶牛的合作社,到销售达上百亿元的大集团,三鹿用了整整50年的时间。但从声名远播 的“龙头企业”,沦落到名誉扫地,直至破产,却只用了短短100多天。特别值得一提的:三鹿也是2006年新的《企业 破产法》实施后,第一个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破产的大型企业。“三鹿事件”留给所有企业的教训,不仅是企业在危机中对 所谓“媒体公关”的过度迷信,更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食品安全出问题,第一责任人一定是生产经营者,任何隐瞒、 遮掩的侥幸心理,最终势必葬送企业!接下来,食品安全专家胡小松,也将对这一问题表达他的“非常观点”。

  编导李丹 摄像查家旻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