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动机
地震离去,牛年走来。
四川灾区,饭要吃,觉要睡,戏要耍,年要过,一切都要继续,一切已在继续。
汶川地震,留下的不仅仅是废墟,更有那些夹缝中生存的新苗,他们等待着新的春天,等待着茁壮成长。重创的心灵,在被泪水淹没之后,美好逐渐代替了痛苦,正在治愈伤口。
新年即将到来,本报记者赶赴四川灾区,探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记录他们的新年,更关照他们的喜怒哀乐。
为此,本报从即日起,推出灾区新春专题,每天一期,通过记录灾民们的新年,试图展示灾区新人新事新气象。
喝完了酒,文孝泉说他的家族曾是北川首富。
“现在和那些游手好闲的瓜娃子们一样,平起平坐了。”言语间有些忿忿不平。文孝泉和80岁的父母及5个兄弟姊妹,住在永新板房,一切从零开始。
昨天是他家举行团年饭的日子。席间,他给每个晚辈发了10元压岁钱,往年都是100块。
团年饭
家里少了一桌人
腊月二十三一过,北川文家的团年饭开始轮流吃过。
按往年惯例,昨天不应在老大文孝泉家吃团年饭。但因文孝泉接到通知,1月22日,要去北京参加抗震模范表彰会。地震那天,他救了23个幼儿园儿童。
为此,他把在自家的团年饭提前一天,碰巧这天是他55岁生日。
家宴是他亲自做的,每桌20多个菜,有鱼,鸡,羊肉,腊肉等,还有别人从松藩山里带来的野味。
今年他家花费了2000多元置办年货,比往年简单了一半。提起去年过年,文孝泉用手比划着,“鱼、鸡成捆,螃蟹、大虾等海鲜成盆”。
今年过年,兄妹5个都在板房里过,每天的团年饭也多是文孝泉收拾。
昨天的三桌菜前一天准备。他之前写了单子,列出18样需要买的青菜和配料。
对昨天的宴席,文孝泉还比较满意,“有这些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地震后和往年不能比的。”
现在,北川人已习惯把“5·12”当作分界点。
文孝泉的父母今年80岁,是解放前的老干部,他们有7个子女,文孝泉是老大。
地震前,文家有30多口人,地震后失去了9个直系亲属,昨天的团年饭因此少了一桌。
文孝泉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外孙。大妹妹失去了丈夫。二妹妹夫妻双亡。
文孝泉说,失去最多的是孙子辈,整个家族只剩下一个孙女,多数是在幼儿园中遇难。
吃饭的时候,七八个晚辈给文孝泉敬酒,他挤出一些笑,连声道谢。他说,心里想着失去的亲人,还得强迫让这个想法一闪而过,“不想坏了气氛”,他马上把话题岔开。
文孝泉说,其实他会自解自劝,“假如自己不在了,可能10元钱压岁钱也发不了了。”
振兴
首富要求项目快上马
老大文孝泉说自家是北川首富,并非虚言。兄妹7人在北川县中心盖了沿街24间门面,都是六楼或七楼一底的楼房,面积数千个平米,价值两三千万。
这条街名叫杨家街,已被当地人改称为“文家一条街”。
7个兄妹没有分家,整个家族涉足旅馆、饮食、承包工程、建材、运输等行业。据老六文晓斌说,仅是房屋租金,每年有40万。
文孝泉是北川的名人。他开的“文家旅馆”也是北川的老字号。此前,他还管理县城的羌乡民品市场。
按照他亲家的话说,文孝泉做事很有口碑“公平”。除了将市场管理得让人服气外,街坊间生事闹矛盾,会找他处理。
“大哥就是大哥。”文孝泉并不否认自己的威望。整个家族带动着200多个农民工。没有他这个带头大哥作表率,家族不会发展成地震前的样子。
席间,有人向文孝泉敬酒,祝他生日快乐。这名家族老大说,“快乐,我快乐了,大家才能快乐。”
地震让这名55岁的“文大爷”记忆力减退一半,听力和视力大不如前。但是,作为老大,他觉得“我振作不起来,全家都振作不起来。”
地震后的第五天,文孝泉就拿出了重振家族方案,甚至在最快时间去重新办了旅馆和火锅店的营业执照。
要恢复以前的产业,必须要有一个地方重建旅馆。他希望北川县城规划好后,能还给他原来的那么多地基,好重新盖房。
文孝泉挂念着自己的老房子。如果能回去把倒塌的材料收集起来,也够盖两楼一底。
但是,目前他要做的,只能等待。他要求家族里有经营项目的,马上启动。其中二女婿经营的木材厂,已开工数月。
按照他的计划,5年内要达到震前水平。在他的计划里,还要抽出一部分家人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