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然气、化肥、电力、煤炭等产品的价格改革将是明年工作的重点。具体措施会根据明年经济形势的走向,陆续出台”。2008年的最后一天,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官员表示。
在此之前,上海市天然气价格从2.10元/立方米上调为2.50元/立方米,被业内认为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破题之举。
随后,南宁、桂林等城市燃气涨价潮涌起。
“先提价、后改革”的中国能源价格改革惯例背后,预计年底出台的改革方案,仍是个猜测中的迷局。
时代周报记者 孙勇杰 发自北京
“油是降价了,可咱们还是烧不起,还是气便宜。”1月17日上午,已经在廊坊加气站排了两个多小时队的北京司机王奇说。
王奇身后,加气站高大的价格牌上,2.50元/升的气价,列在一排至少6、7开头的油价最后一角,依然显得格外醒目。
近几年,像王奇一样,家住北京通州,平时往来廊坊、北京之间拉活儿的司机,不少都改在廊坊加气,图个便宜。
显然,一场即将到来的天然气价改,还不是他们操心的事儿。
天然气需求缺口日增
“近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是爆发式的,每年消费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位数。”1月16日,一名参与国家发改委天然气价格研讨的专家说。
据公开资料,2000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250亿立方米,此后每年增长50亿立方米,2004年以后每年增长100亿立方米,到2007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已达680亿立方米。
然而,随着近年天然气利用的范围的增加城市燃气(发电燃料、化工原料、制造甲醇、化肥等)以及油价上涨,天然气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
以上海为例,2007年,天然气消费量为22亿立方米。据上海发改委预测,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60亿立方米,5年之后将达120亿立方米,而已落实的气源仅有80亿立方米,缺口达40亿立方米。这种缺口在广东,预测数字将在百亿立方米以上。
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管道沿线的青海、甘肃、河南等中西部省份相关领导,在诸多场合也提出了对天然气使用份额的要求。
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缺口在2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
然而,另外一个事实是,我国天然气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而且开采难度很大。
据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1%。而这些天然气的开采,被曾被中石油的专业人士称之为“石头缝里抠气”。业内普遍认为,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经成为缓解供需困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内外的明显价差,加剧了原本就因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开采难度大而存在供不应求局面的天然气供应缺口。
定价机制惹争议
“价格太高了,5块多一方,用来发电都赔钱了。”1月19日,广东一家发电企业分管燃料的负责人说。
由于国内的“气荒”,近期广州热电企业天然气都是从国际市场购买的,而5块多一方的气价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能力。
近期,广东近年来上马的一批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电企业,一度有一半因用不起天然气而停产。
跟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国内管道燃气的价格显然是低的,据统计,目前国内城市居民用气价格均在3.5元以内。
目前,国内实行的天然气定价机制,是国内外具有显著差别的原因。
根据目前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城市天然气价格由出厂价、管输价、城市管网价三部分组成。天然气出厂价和管道输送费用,两项价格均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
以北京为例,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为每罐75块,按照每罐13公斤,石油气与天然气的热值比为1R∶1.5计算,与1立方天然气同等热值的液化石油气价格是3.4元左右,比天然气高出一半以上。
“按照等热值等价原则换算,当前中国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之比为1∶0.24,而国际市场为1∶0.6,部分西方国家甚至认为气价应该超过油价。”能源学家韩学功分析,目前国内外天然气倒挂,而且相比石油,天然气的价值明显被低估了。
“我国天然气储量并不丰富,更多是依赖进口,但中国天然气国际谈判十分艰难,正在进行的项目至少有十几个,成功的寥寥无几,主要就是价格问题,国内承受不了,即便承受了,下游买家也不会接受。”国家发改委宏观院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说。
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利用价格杠杆平衡供求关系,已经在国内业界形成一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