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卫生部:制定印发2008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3日16:13  人民网

  五、鉴别诊断

  (一)普通病例:需要与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如疱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以及风疹等鉴别。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可资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

  (二)重症病例:

  1.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

  (1)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相似,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

  (2)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2.与重症肺炎鉴别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

  3.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

  (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

  (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

  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

  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

  3.呼吸浅促、困难。

  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

  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

  八、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1.0mg/(kg·d)。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30cmH2O,PEEP 4~8 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10)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肺部细菌感染。

  3.恢复期治疗

  (1)避免继发呼吸道等感染。

  (2)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