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涂重航)在北川新县城的规划中,将为“三孤”人员预留专用场所。1月21日,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介绍,目前的动态数据显示,北川地震遗留下来三孤(孤老、孤残、孤儿)人员861人,其中孤儿229人。
王洪发说,这些“三孤”人员目前得到了妥善安排。孤儿现在每月可以领取400元现金,今年预计还要上调,同时常有一些物质发送,上学读书的花销不用担心。
另外,他们将保障孤儿的衣食住行和上学。王洪发透露,县政府已有规划,会在新县城留下一块地专门修建诸如敬老院、孤儿学校等场所为“三孤”人员服务。
本月初,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发表署名文章称,要做好“三孤”人员的安置工作。文章称,当前要保证“三孤”人员安全温暖过冬,确保“三孤”人员欢乐过年,决不让一个“三孤”人员孤独过年。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央财政下拨临时生活救助资金82.74亿元,救助地震灾区“三无”和“三孤”人员922.44万人。
- 遗孤案例
地震遗孤,长辈们希望他们快快长大
北川大多孤儿已返回亲属身边准备过年
10天前,达州农民曾祥发,坐了9个小时的车赶到北川擂鼓镇。他和老伴今年要在儿媳家过年。
地震前一天出生的孙子曾权也在这里,是曾祥发家惟一的血脉,因为他的独子地震当天在儿媳张燕的产房中遇难。
曾权的名字,是他从万州一个先生那里算来的。两个字加起来共十八划,寓意着孙子到了18岁就能独立发达。
另外,算命先生说,这个名字带一个“木”字旁,能保佑母子平安。
张燕本打算给儿子起名“震余”,纪念丈夫。但在地震后,家里人尊重一切有关“平安”的说法。
地震后,究竟有多少类似的单亲遗孤,目前还未有统计。在北川,因地震造成的孤儿共有229人。目前,他们大多已从外地或是学校回到了亲属身边。
遗孤
妈妈爷爷都要跟他加深感情
地震发生时,张燕的妈妈李俊碧,抱起床上的曾权就往外面跑。仓促中,曾权的头撞到墙上“咚”的一声,随之脱手。李俊碧极力伸手去抓,也没有够到。
李俊碧心想,这下完了,外孙肯定摔坏了,但李俊碧再抱起一看,曾权在襁褓中,呼吸均匀,熟睡中。
“我家曾权胆子大,地震也吓不到。”1月23日,李俊碧抱着孩子说。
见到生人,曾权认生,只要奶奶。出生后的曾权,一直由奶奶吴明珍抱着。地震后3天,吴明珍就赶来带孩子,除了农忙回家收稻的半个月,她几乎和曾权形影不离。
8个多月来,吴明珍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夜里孩子经常醒来,吴明珍都要起来照看。早晨五六点,曾权很早醒来。为了不吵到隔壁的儿媳和孩子的姥姥姥爷,吴明珍要坐在床上,哄上两三个小时,直到张燕起床。
奶奶想,这样也好,可以早点培养和孩子的感情。
婆婆的做法,张燕并不反对。她不大会带孩子。起初的几个月,张燕有意无意地疏远曾权,不给他哺乳。
“甚至有些厌恶。”张燕说,曾权刚出生时眼睛和嘴巴太像丈夫,每次抱起孩子,“都像凝视着亡夫的脸”。
曾权出生20天后,张燕不能容忍和他共处一室。每次看到他的身影,张燕难受得睡不着觉,甚至大哭。
婆婆吴明珍,带着曾权,住到了另一间房。
这一度令张燕绝望:太想念丈夫,又无法每天面对那张熟悉的脸。
但5个月后,孩子的长相慢慢变了,越来越像张燕。张燕索性给曾权起了个小名,“曾丑”。
张燕说,她也要多带一些孩子,培养感情。这让婆婆李俊碧反倒紧张,“但是没有办法,孩子终究跟妈妈亲”。
曾祥发的家住在达州乡下,每月1000多元的奶粉,实在难以承受。以后还要供曾权上学,让这位爷爷感到无奈,他只能让孙子跟着孩子的母亲。
但假如以后张燕嫁人,要让曾权改姓,曾祥发说,他就把孩子抱走。
曾祥发说,过了年,住在擂鼓镇,做点小生意,把孩子带到七八岁,“让他对我们有点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