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位中国“老铁路”的春运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7日15:42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1月27日电(记者胡苏)金步东扯扯衣领,缩着脖子走出福州火车站。大年初一的夜晚寒风阵阵,四周鞭炮声此起彼伏,惦记着老公在家炖好的鸡汤,她心里暖乎乎的。

  棉大衣、寒风、鞭炮声、鸡汤,已成为陪伴金步东二十多年的春节记忆。

  从18岁起,金步东在福州火车站一干就是26年。“年年忙春运,一次也没落下,小姑娘都熬成了老太婆。”金步东笑道,边说边捋了捋烫染过的头发。

  二十几年来,从候车室到票房,从客运到服务中心,金步东几乎将站里的岗位轮了个遍。这些年的春运,历历如在目前。“火车站就是个小社会,吃、穿、住、行,这些年旅客们的生活变化太大了。”

  “二十年多前,人们穿得单调乏味,车站广场上总是黑压压、灰溜溜一大片。现在春运排队等车的人更多,可色彩更漂亮了,红红绿绿的衣裳,透出浓浓喜庆味儿。”

  金步东说,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在沿海打工的人一到春运,彩电、冰箱、电饭锅、自行车,什么都往火车上搬。有的老乡在外地拉板车,到了年关,两个板车轮子卸下来,一根扁担两头挑,都要带回家。

  “现在旅客的行李可是越来越轻便了,带回去的礼物也变成了智能手机、MP4等新鲜玩意儿。不少年轻人更潇洒,打个背包,揣张银行卡就回家了。社会物资丰富了,再金贵的东西老家也能买到。”

  金步东说,再过几天,外出务工的客流高峰又要到了。以前老乡们出来总是大包小包,背着家乡的咸鱼、腊肉、花生、萝卜干。打工的人舍不得花钱买菜,这些东西要在外面吃一年。

  “现在大家吃得越来越新鲜,越来越健康,那种背着咸菜出来打工的现象很少见了。不过老乡们还是经常跟我抱怨说外地的猪肉总不如老家的猪肉香。”

  这些年,百姓的生活一天一个样,交通出行也更加便捷。金步东告诉记者,记得上世纪80年代,铁路上跑的基本上是绿皮车甚至闷罐车,而现在的动车组、空调车,能将原先两三天的路程一下子缩短到十几个小时。

  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唯一不变的,就是春运还是这么多人,这么繁忙。“每年帮着一车车旅客平安返乡,挺有成就感的。”金步东说,只是一到春运就顾不上家,顾不上老公、孩子,心里总觉得歉疚。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老金已经有七八次年夜饭没跟家人一块吃了。“还好他们都已习惯了,买年货、扫屋子,老公一人全包了。”金步东说,每年春节值完班,回家喝上一口老公早已炖好的鸡汤,“挺滋润的!”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