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白纸”背后的朴素民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12:4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冉、特约撰稿陈文祥|山东日照报道

  下元一村第一次分配耕地用了15天时间,最近一次分地只用了1.5天,发展茶园的决议则在1.5小时内就确定 了下来

  一张“明白纸”,成全了申伟的梦想。

  申伟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下元一村村民,为了圆自己的茶园梦想,他已经对村里复耕出来的600多亩土地 眼馋了很久。

  出日照市区沿204国道往西南方向行驶十多公里,便是涛雒镇,其辖区内的财山东向大海,背靠磴山,当地人称这 是日照一带最好的宝地。

  下元一村就座落在财山脚下,红砖红瓦,整齐的院落透露出这个村子的生气和活力。2007年,下元一村从对面的 半山坡上搬迁下来,村民对占地1400多亩的旧址进行复耕,并首期整理出600多亩土地。

  如何使用这600多亩土地,村民们意见不一。

  申伟希望用来开发茶园:“日照绿茶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我们村以前也几乎家家都有茶园,只是没形成规模 ,我想利用这次的承包机会办一个茶园,将来条件成熟了再开一个茶厂,这样对自己和村里人致富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带动。”

  村民孙先文的想法是用来种植黄金桃:“这两年我一直接触在附近租土地种植黄金桃的江苏商人,感觉比较有前途, 跟他们捆绑在一起也不用担心销路,正常情况下每亩应该有8000元以上的收入。”

  在种茶还是种桃这两种主要意见之间,村民们各有看法,僵持不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下元一村人再次想到了“明 白纸”。

  明白纸是什么

  “所谓‘明白纸’,就是一份征求意见书,是农民根据它的特点起了这个土名字。在这张纸上,会写清楚要办的事情 ,需要的资金,什么时间完成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村两委根据工作需要和群众提议制定的。”下元一村村支书兼村主任黄庆林 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有大事需要公决时,就由村两委出面搜集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制出一份‘明白纸’,由村民小组长分发给村民,村 民可以当场填写完毕交给小组长,也可以带回家商议后再做决定。村两委将小组长收回的村民意见书公开唱票,如果某个提议 通过率超过了80%,那就实施,否则就缓办或者不办。”下元一村村委委员徐延峰对本刊记者说。

  在种茶还是种桃的选择中,黄庆林从管理的成本等方面出发,倾向于种茶。因此村两委首先制定了一份《发展茶园征 求村民意见书》。

  2008年12月17日,下元一村召开村民会议,每户拿到一张“明白纸”。“里边的内容一是同意不同意上茶园 ,二是你想承包多少亩,三是承包多少年。”黄庆林说。

  领到“明白纸”后,申伟立即填上了60亩,“但心里一直打鼓,因为根据规则,承包亩数少者给予优先安排,比如 村里计划发展200亩茶园,如果有20户都承包10亩,我的60亩就没有了机会。”

  在村民代表的监督下,村委会对意见书进行了汇总,结果以100%的通过率同意建设200多亩茶园。

  由于还剩400亩土地,因此孙先文仍然有机会。“关于黄金桃种植的公决将在元宵节后举行,”黄庆林说,“而如 果种桃村民不能占完另外400亩,剩下的土地将按人头平均分配到各家各户。”

  “这就是村务公决制度,即以户为单位,通过投票决定村务大事的一种方法,是在村民会议不便召开或不能召开的情 况下,由村民对村中大事直接行使决策权的一种形式,这种方法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日照市东港区民政局副局长汉玉梅这 样对本刊记者解释。

  40年的村庄搬迁梦

  下元一村用“明白纸”解决问题的想法,起源于修路。

  “2001年底,我刚刚担任村主任,为了改变村里的交通状况,村委会决定把道路修整一遍,绝大部分村民对此表 示赞成,但也有个别‘钉子户’进行阻挠。”黄庆林说。

  黄庆林所说的“钉子户”家门口有几棵大树,几次做工作之后,“钉子户”仍拒绝伐树。见此情形,黄庆林带领村里 的小组长,拿着工具来到他家门口,亲自动手伐起树来。

  “但事后我意识到,即使是好事,也不能再用这样的办法处理,暴力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黄庆林说,于是,200 2年平均分配耕地的时候,村委会便想到了区里正在推行的村务公决制度。

  让黄庆林感触最深的,当属下元一村人等待了40多年才实现的村庄搬迁梦。

  下元一村的旧址在对面的半山坡上,在2007年9月搬迁之前,当地有句话:宁进巴牛汪(牛圈),不进下元庄。 “我大半辈子就住在那个半山坡上,不光路不好走,吃水更是个大难题。”67岁的村民秦玉彦老人告诉本刊记者。

  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下元一村两次酝酿搬迁,但都因村民财力不够而最终放弃。

  黄庆林担任村主任后,再次将搬迁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的区委书记说我是‘天胆’,因为整体搬迁不但需要很多钱 ,还要一家一户地去解决问题。”

  但是不搬出穷山坳就没有出路。黄庆林借助“明白纸”解决了他所碰到的大小难题。“搬还是不搬,建楼房还是平房 ,户型如何设计,面积多大合适,村民要出多少钱,买不起房的村民怎么办等等,每次遇到难解的问题,我们就向村民发放‘ 明白纸’。”黄庆林说。

  从2003年起,经历几十次的公决,村民最后终于达成如下共识:楼房每户196平方米,平房每户80平方米, 选择楼房者每户缴纳6万元,平房每户3万元,经济困难者主要由村里负担。

  回过头来想想,下元一村人不得不感慨,没有“明白纸”,他们的搬迁梦想或许还将延迟。

  “明白纸”的威力

  “明白纸”不是下元一村人的发明。它最早发源于涛雒镇上元村。

  1997年夏天,上元村因变压器常年失修,电压不稳,村民时常遭遇电视没影、电扇不转的尴尬,整修电路势在必 行。经电业部门匡算,全部维修约需要资金12万元。

  上元村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先整修低压线路,但这样也至少需要6.5万元,而村委会手头只有1.5万元 ,其余需向村民每人集资70元。

  “在那个‘三提五统(指村级的三项提留和乡级的五项统筹款)’的年代,向村民集资很可能会遭到强烈反对,甚至 出现上访事件。”上元村村支书许传海对本刊记者说。

  当时,村里多数人都到外地打工或经商,召开村民会议非常困难。“村委会与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后决定广泛征求村民 意见,向每户发放‘明白纸’,说明改电的原因、工程造价及全村人均负担的资金。”

  没想到,这一做法的效果大大出乎预期。“全村248户中只有6户不同意,经过做工作这6户也最终同意,资金很 快筹集上来,改电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许传海说。

  “目前农村突出表现为‘三难’:村民会议召集难,议事决策难,直接民主难。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 代表会议只能讨论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以上问题的存在,迫使各地积极探索民主决策的新形式,东港的村务公决制度正是在 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汉玉梅说。

  巧合的是,下元一村第一次分配耕地用了15天时间,最近一次分地只用了1.5天,发展茶园的决议则在1.5小 时内就确定了下来。这充分体现了“明白纸”的威力。

  “从村委会直选的10年历程来看,村务公决制度对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不但有助于遏止家族操纵、黑社会操纵等 现象,还有利于民主形式往纵深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

  下元一村搬迁即将完成的时候,分房之前,“有20多个电话找我要好的位置,岂不知在‘明白纸’面前,村支书是 没有一点权力的。”黄庆林说。-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