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未来几天部分干旱区将有降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5日08:02  南方日报

  ■预报

  未来几天部分干旱区将有降水

  对缓和旱情有利,冬麦区的旱区大部降水仍然偏少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测显示,7日到9日以及13日前后,我国中东部有两次降水过程,其中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西部和南部降水量相对较多,对缓和当地旱情较为有利。

  但是,北京、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冬麦区的旱区大部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预计2月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势头将有所减缓,但旱情仍然存在,3月华北、黄淮还将出现旱情。

  ■粮食供应

  农业部官员称小麦储备充足

  不必过于担心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小麦价格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农业部官员则表示,旱灾对我国粮食供应影响不大,不必过于担心。

  据悉,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五年丰收。2008年全年粮食产量接近1998年历史最高水平,高达51200万吨。平均到每一个人,粗略估计至少也有380公斤。而事实是每一个人一年消耗粮食只需要370公斤。

  中瑞金融一位粮食产业及期货专家分析称,“在供求关系上,2009年整个粮食在不大量出口的情况下是过剩的。所以基本可以断定2009年小麦价格难以大幅上涨。”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小麦分析师马文峰表示,大旱导致今年小麦减产,供应量减少,在小麦收储的时候很可能会超过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标准。据了解,去年10月19日,国家已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87元、83元、83元,比2008年提高10元左右。

  “对粮食的供应还不必过于去担心。”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永良说,目前旱情对今年我国小麦收成的具体影响要等3月份麦苗返青时才能确定。但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大丰收,小麦供应和库存一直很充足,当小麦供应不足的时候,国家还可以通过小麦进出口的调剂以及拍卖储备粮的形式来调控市场上小麦的供应量,稳定价格。

  连线广东

  除阳江湛江均有旱情

  未来几天全省无明显降水75%

  1月份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75%

  0.4℃

  2008年10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4℃

  本报讯(记者/苏稻香通讯员/卢山)春雨贵如油,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导致麦田干裂,我省近期的春旱也不容忽视。记者从省气象部门获悉,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春旱,其中粤东、粤北、珠三角沿海等部分地区以及粤西个别地区出现中旱到重旱现象,占到全省面积的约一半,除粤西阳江、湛江等地区正常外,省内其余地区均有轻旱。

  省气象台表示,自2008年10月以来全省降水明显偏少,特别是2009年1月份以来,我省平均降水量仅有12毫米,较历史同期平均值(47.5毫米)偏少75%。

  另外,自2008年10月以来全省平均气温17.8℃,较常年偏高0.4℃,特别是2008年10—12月全省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大部分地区偏高0.6℃—1℃,珠三角、东部沿海地区偏高1.0℃—1.5℃。气温偏高除了导致需水量加大外,还使得蒸发量增大。

  根据干旱监测系统分析显示,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气候干旱,尤其是东部地区出现中度以上旱情。干旱监测数据表明,全省共有75个县(市)出现轻旱以上等级的气候干旱,其中30个县(市)为轻旱,27个县(市)为中旱,18个县(市)为重旱。

  预计,未来几天无明显的冷空气影响我省,降水不明显,天气暖和。今日粤北偏北市县受高空槽影响,有分散小雨,其它地方多云间阴天,局部有小雨,早晨有雾或轻雾;明、后两日全省以多云天气为主。

  南粤抗旱有备而战

  我省大型水库“存水”同比增16.5亿立方

  本报讯(记者/陈清浩通讯员/粤水婷)记者昨日从省防总了解到,2008年汛期结束以来,我省的累积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008年10月到2009年1月份,西江流域(广东境内)偏少9.9%,北江流域偏少16.5%,东江流域偏少14.1%,粤东及韩江流域偏少15.5%,三角洲地区偏少2.2%,粤西地区偏多40.8%。

  尽管全省降雨偏少,但是各地基本没有发生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2月1日,我省32座大型水库可用水量为60.48亿立方米,与汛末相比减少了22.70亿立方米,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5亿立方米。

  除北江外,三大流域存水充沛

  与此同时,我省四大江河中除北江流域外其它三大流域的水量均比较充沛。

  据了解,西江中下游的两座大型水库龙滩水库和长州水库的投产运行,为西江下游提供了稳定和较丰沛的水量,今年非汛期,高要站来水量比常年偏多三成左右。

  韩江的来水量比常年偏多三成左右,通过潮州供水枢纽的调节,韩江中下游的用水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东江流域由于实施了枯水期水量调度,截至2月1日,东江上游的枫树坝和新丰江两大水库共下泄了23.1亿立方米水量,东江各地市的用水得到有效的保证,下游博罗站的流量基本维持在360m3/s至400m3/s之间,水质也达到了二至三类。

  北江流域的来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少二成左右,同时,由于河床下切的影响,今年清远、石角站的水位不断刷新历史最低水位。

  多拦多蓄水,广东抗旱有备而战

  各地基本没有发生因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一方面得益于我省自去年的9月份开始,把防汛抗旱并举,多次向各地市和省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发出指令,要求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对水库的运行实施科学调度,尽量多拦、多蓄水。通过采取这一措施,全省的水库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5亿立方米,极大地提高了防旱抗旱能力。

  另一方面得益于东江流域枯水期水量调度计划的实施。此外,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发挥了显著效益也缓解了干旱对饮水的影响。

  韶关农业影响不大

  春节降雨已“喝饱”

  本报讯入冬以来,韶关降雨减少。今年1月,韶关直到21日才下了第一场雨,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了七成。韶关市农业专家说,春节期间的降雨就已经能够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据韶关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卜师带说,2008年韶关冬种作物面积有一百万亩,大部分蔬菜等作物都种在有江河、溪流等容易灌溉的地方,还有部分地区种植的是荷兰豆、马铃薯等比较耐旱的作物,所以入冬以来,降雨减少,对韶关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而春节期间的降雨,增加了土地的湿度,对本月底、下月初即将开始的春耕犁耙田会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目前气温偏高的情况,卜师带说,这种气候对冬季育苗,早春栽种的农作物生长是有利的。比如始兴等地种植的三万多亩早春辣椒,以及南雄、乐昌、乳源等地种植的25万亩黄烟,在这种气温偏高的情况下,把辣椒苗、黄烟苗从大棚移植到田里,再加强田间管理,有利于农作物早日定根,农作物也会长得比较壮实,对以后可能发生的雨水偏多或倒春寒天气也会有较强的抵抗力。

  谷立辉张喜全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中新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干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