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分析北方冬麦区旱情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5日09:11  燕赵晚报

  核心提示

  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七个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这意味着全国已有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

  去年11月下旬以来,我国冬麦区降水量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加之入冬以来几次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旱冻交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批示中要求,加大对北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克服困难,争取夏粮有个好收成。温家宝总理要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目前7省已累计浇麦5658.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39.6%,其中严重受旱麦田已灌溉44.3%。

  【最新消息】

  国家防总启动II级抗旱应急响应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4日启动II级抗旱应急响应,并再次向旱区各省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旱区各地充分认识当前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去冬以来,我国北方冬麦区雨雪严重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截至2月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46亿亩,有398万人、19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农业部最新农情调查显示,受旱面积进一步增加,在秋冬连旱的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出现冬春连旱。

  “这次小麦主产区大旱,对今年小麦收成的影响保守估计全国平均为2-5个百分点,河南、安徽部分受旱最严重地区今年小麦收成会下降两成。”

  【专家分析】

  专家分析北方冬麦区旱情原因

  据国家防总会商分析,当前北方冬麦区旱情有四个原因:一是降水严重偏少、气温偏高。

  二是农作物受旱面积大、程度重。其中河南、安徽、山西三省小麦受旱面积均超过一半。当前正值隆冬季节,寒旱叠加、旱冻并存,一些地区出现大面积黄苗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干枯死苗。

  三是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突出。一些群众拉运水距离远、缺水持续时间长、抗旱成本高,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四是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据预测,今年春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偏高,北方冬麦区发生大范围春旱的可能性很大,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未来十天部分干旱区将有降水

  中央气象台的最新预测显示,7日到9日以及13日前后,我国中东部有两次降水过程,其中陕西东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河南西部和南部降水量相对较多,对缓和当地旱情较为有利。但是,北京、河北、山西、陕西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冬麦区的旱区大部降水仍然偏少,旱情仍将持续。对此,中国气象局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出现几次冷空气的过程,特别是有比较明显的天气过程产生的时候,可以抓紧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旱情播报】

  河南旱情严重 麦苗能当柴烧

  河南省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夏粮更是占到四分之一。这场旱灾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自去年10月24日以来,全省连续104天无有效降雨,小麦受旱面积达4150多万亩,50万亩麦苗枯死。

  3日上午,记者前往豫东商丘采访途中,开封、兰考、民权等高速公路两沿小麦大都已处枯黄状态,不少养鱼、养藕坑塘几近干枯。特别是涧岗乡西陵寺镇李大庄西头一块麦田旱状更让人触目惊心。原来30亩绿油油的麦田已变成金黄色的“麦茬”。一位农民随手拔起一撮麦苗,看不出一丝绿色。“现在的麦苗用火一点就着,像干柴。”

  安徽直接经济损失已近16亿元

  目前,安徽省受旱面积2591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1074万亩。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已近16亿元人民币。

  据悉,自去年十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各地无明显降水,尤其是淮北中西部地区已经连续九十多天无有效降水,累计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八成。旱情持续发展,给全省夏季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小麦主产区亳州、阜阳、蚌埠等九市民政局最新报告,已有39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1286.6万,农作物受灾面积136万多公顷,其中成灾面积60多万公顷,绝收面积近3万公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