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新技术主动应对旱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5日14:55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2月5日电(记者朱国亮)甘肃省今年将投入1.2亿元大规模推广一项新的旱作农业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

  甘肃是一个降雨稀少、旱灾频发的省份,有“十年九旱”之说。今年,甘肃再次发生旱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500万亩。

  在长期的农业抗旱过程中,甘肃省农业技术人员逐渐探索出了全膜双垄沟播这项旱作农业新技术。2006年和2007年,这项技术在甘肃中东部小范围推广时,经受了大旱的考验。

  记者5日从甘肃省农牧厅了解到,2008年,这项新技术在甘肃推广面积达到约290万亩。今年,甘肃已筹集1.2亿元资金,计划将这项旱作新技术的推广面积扩大到500万亩,以此进一步增强农业的抗旱能力,确保粮食增产10亿斤。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指在地表起大小双垄后,用地膜全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的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应用效果尤为突出。其创新点在于:覆盖方式上由半膜覆盖变为全膜覆盖;种植方式上由平铺穴播变为沟垄种植;在覆盖时间上由播种时覆膜变为秋覆膜或春季解冻时覆膜。这一技术可显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将微小降雨集流渗入作物根部,并增加光照强度,增加积温,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盐碱危害,进而可大幅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旱能力。

  甘肃省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负责人梁仲科介绍,甘肃的推广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种植的玉米一般较半膜平铺玉米增产30%以上,且大旱之年产量也相对稳定,可实现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