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谈干旱成因:降水少气温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04: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谈干旱成因:降水少气温高
村民正在钻井取水。记者乔军伟 摄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谈干旱成因:降水少气温高
在河南一些山丘地区,已有13万人出现了临时性饮水困难。新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谈干旱成因:降水少气温高
挖渠引水 拍摄地点:河南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谈干旱成因:降水少气温高
打井取水 拍摄地点:河南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严重干旱,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年少有。国家防总5日宣布,将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首次。

  抗旱已成当前“三农”工作最迫切的任务。昨日,本报派出三路记者,分赴灾情严重的安徽、河北、河南等省,直击各地干旱情况,并记录下当地政府农民奋力抗旱的故事。

  名词解释

  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

  启动Ⅰ级响应行动后,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保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

  据新华社电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中央财政再拨3亿抗旱救灾

  又讯 为支持地方做好抗旱保苗和恢复生产,财政部5日宣布,中央财政再次紧急拨付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

  广东:

  75县(市)出现旱情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董永春)“由于降水量持续偏少,广东目前出现了气象上的轻等以上干旱,但整体干旱的现象尚未显现。”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吕勇平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广州今年以来降雨量只有平时的3.3%

  据了解,广州今年以来降雨量也只有1.6毫米,远低于常年同期的48毫米,气候部门认为,如果降水偏少的局面仍然持续,有可能会对春耕带来影响。

  粤东、珠三角地区出现中旱局部重旱

  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的监测,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28.9毫米,比历史同期的78毫米大幅减少63%。广东东部及中东部沿海地区更是早至2008年11月便降水稀少,近3个月降水总量都不足50毫米,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八成以上。目前除阳江和雷州半岛地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轻等以上气候干旱,其中粤东地区、珠三角地区出现中旱局部重旱。

  干旱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全省共有75个县(市)出现轻旱以上等级的气候干旱,其中30个县(市)为轻旱,27个县(市)为中旱,18个县(市)为重旱,达到了气象部门启动干旱Ⅳ预警内部响应标准,有关单位已经加强了干旱监测业务。

  旱情若持续可能对农业造成影响

  吕勇平解释说,目前广东出现的主要是气象意义上的干旱,由于去年汛期广东降水丰富,水库蓄水比较理想,农业生产上还没有出现干旱现象。不过,据预测今年2月份降水仍然偏少,如果旱情持续,就有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广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农业气候专家陈新光也认为,“降水偏少如果持续到3月份,干旱会呈加重趋势,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安徽:

  七成干旱农田已灌溉

  本报讯 (特派记者姚卓文、何道岚 安徽日报记者王春夏 通讯员张晶)去年入秋后至今,淮北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旱情,安徽省是其中的一个“重灾区”。昨天开始,本报记者深入安徽各地区,对旱情展开实地报道。记者从安徽省抗旱指挥部获悉,截至昨日,安徽省全省已灌溉农田2109万亩,约占受旱面积的75%。

  安徽省的旱情出现于去年的12月上旬,此后,该省受旱范围不断扩展,程度不断加重,危害不断加剧,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秋冬连续干旱;二是干旱、寒冻叠加;三是受旱面积不断扩大;四是苗情因旱情而明显偏差,受灾程度严重;五是旱情仍在持续发展,今春抗旱形势严峻。据安徽省当地部门统计,截至2月5日下午,该省小麦受旱面积达到2798万亩,约占到小麦播种面积的75%,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到1194万亩。

  鉴于受旱形势严峻,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并决定推迟拟于2月上旬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以便集中精力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谈干旱成因:

  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秋冬连旱

  本报讯 (记者赵琳琳)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状况究竟原因何在?本报记者前日专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正研级高工杨贵名进行详细解析。

  广州日报记者:目前旱情如何?

  杨贵名:山西南部、河北、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等地旱情比较厉害,达到了重旱的程度。河北南部从2008年的冬天开始到目前,甚至一点雨都没有下。据了解,有些地方的土壤往下10厘米左右都是干土层。

  干旱会造成春播较困难,给冬小麦越冬返青带来不良影响,有些依靠自然雨水灌溉的地方会有较大影响。

  广州日报记者:大面积干旱原因为何?

  杨贵名:从去年秋天开始一直到现在,北方一些省份降水非常少,降水造成的干旱是一大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气温高,尽管去年冬天北方有几次强冷空气过程,但是冷空气没有带来降水,仅仅是大风和降温天气。冷空气过后,气温又迅速回升,由于风大也导致土壤失墒。此外,冷空气过后气温又长时间偏高,水分蒸发导致了干旱更为严重。

  广州日报记者:为什么今年降水偏少?

  杨贵名: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虽然有,但从热带洋面上过来的潮湿的暖湿气流并不强盛。暖湿气流较弱,仅仅到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输送到黄淮、华北、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偏北的地方。

  条件满足就实行人工增雨

  广州日报记者:这和大气环流有何关系?

  杨贵名:这主要是大气环流的特殊情况造成。往年到秋冬季节至少会有几次降水的天气过程,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多年平均的降水不会太少,每年冬天都会有几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但是,从去年秋天到现在一直没有明显降水,成为秋冬连旱的状况,而春季是否会继续旱下去,我们还在继续观察。

  广州日报记者:有没有人工降雨的计划?

  杨贵名:我们做好了人工增雨的一切准备。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实行人工增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干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