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气象局:降水少气温高造成干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17:17  中国网

  2月6日(星期五)下午16:00,中国气象局在气象局科技大楼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抗旱气象服务”专题新闻发布会。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翟盘茂: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主要讲一下目前冬麦区的旱情特点和未来的一些趋势。目前从冬麦区气象旱情的特征来看,主要是从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的降水明显偏少,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旱区波及到西北、华北、黄淮、西南、华南等地区,这张图就是我们主要的冬麦区出现了一些干旱,当然有一些其它地区也有一些干旱的存在,但是影响最严重主要是在北方的冬麦区。冬麦区的降水量,与正常情况下比较,总体来看偏少,其中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在八成以上,最多减少一倍,冬麦区的降水少,基本上是30年一遇,在一些特别干旱的区域,包括河北南部、河南、安徽北部等局部地区,干旱的程度达到50年一遇。这次气象干旱的主要特点,是降水持续偏少,无雨日多;整个时段的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在整个过程中,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再一个是干旱范围广,影响大。

  第一个就是降水持续少,无雨日多。据统计,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降水量11.6毫米(常年值为30.9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小值。总体上看,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河北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值,北京、河南为第三少值。安徽沿淮淮北地区2008年11月至今累计降水量为21.6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三少。9省(市)平均无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其中河南为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山西为历史同期次多。北京、河南等地已超过100天无有效降水。目前,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持续3个多月,出现了秋冬连旱。

  第二个特点是平均气温高,土壤失墒快。2008年11月1日以来,旱区大部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京冀晋豫鲁苏皖陕甘9省(市)平均气温偏高0.7℃,为历史同期第八高值。气温偏高,加之无积雪覆盖,加速了土壤失墒,麦区出现不同厚度干土层,部分地区干土层达5厘米以上,严重地区出现土地干裂。河北土壤墒情差,未冬灌地块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已经降到40%。陕西关中地区麦田有不同程度的干土层,其中渭北一带干土层达10~15厘米。

  第三个特点是气温起伏大,旱冻相叠加。去年11月1日以来气温总体偏高,但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我国先后遭受3次大范围寒潮过程影响,降温幅度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幅度超过20℃。安徽沿淮淮北最低气温一度普遍低达-10~-12℃,安徽、河南等地冬小麦发生冻害。旱冻相叠加,对冬小麦安全越冬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四个特点是干旱范围广,灾害影响大。气象干旱区波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西南部等地一度达到特旱,部分地区出现麦苗枯死现象,对小麦丰产构成严重威胁。干旱还造成森林火险等级偏高,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水库蓄水受到一定影响。

  未来的情况,从目前的气候条件来看,现在还是处于春初时期,这一段时间,也是我们冬麦区气候比较干燥的时期,气候条件比较差,这个季节也特别容易造成干旱的季节。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气象干旱这种条件在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警惕秋冬连旱之后可能出现的冬春连旱,因为到春季会持久连旱下去,在小麦返青时候,如果干旱再持续的话,影响会进一步加剧。在北方偏北地区,下面的土壤冰冻,小麦没有返青,这种情况下,干旱的影响不是很严重。在返青的时候,干旱持续影响会进一步加剧。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