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贵名:这是50年来历史罕见严重大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7日00:37  21世纪经济报道

  50年来少见大旱

  《21世纪》:对这次旱情,从历年气候变化来看,应该如何描述?

  杨贵名:这是50年来历史罕见的严重大旱,我们总结了几点,一是范围大,涉及8个省区,二是持续时间长,秋冬连旱,从去年秋季开始,旱区降水量就比较少,对储备墒情没有起作用,冬季降水更少,墒情流失比较厉害,从整体看是四五十年来比较严重的大旱。北京城区一冬天一点降水都没有,创了1971年以来冬天没有雨雪的历史纪录;河北除北边渤海湾及张北地区外,中南部也没有雨雪;山西的旱情自1961年来居历史第二位;安徽则是1951年来历史第四位。

  《21世纪》:从专业角度分析,这次旱情是怎么形成的?与全球变暖有没有必然关系?

  杨贵名:从天气角度来讲,降水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冷空气,二是暖湿汽流。今年从热带洋面来的暖湿度气流很弱,这是最要害的,虽然2008/2009冬季,出现了几次强冷空气过程,但水汽条件不好,都没有形成降水。各地在冷空气过后,立即回温。整个冬天与多年平均相比,气温也是偏高,给人感觉冷的时间不多,持续不长。这种气候条件(高温、多风)也加剧了墒情流失,造成了大范围比较严重的干旱。

  如果要从气象方面找原因,总的来说是大气环流异常,我们比较关注其中的两项:一是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二是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很弱。为什么会这样?现在难以解释,但肯定与全球增暖有关。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和臭氧层、温室气体、植被覆盖率、河流合理利用等等,都有一点关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科学界还在探讨。

  《21世纪》:为应对严重旱情,气象部门正在做哪些工作?

  杨贵名:我们从2月2日开始,针对旱区天气,做比较详细的天气会商和预测、预报等短中期以及延伸期服务。昨天和河南等受灾省大会商,主题就是未来15天旱区天气预报,今天和山东、安徽会商,又作了15天的展望。现在每天都在滚动制作未来两周的天气及过程预报。

  另外,人工影响天气我们也一直在做准备,主要是分析气象资料,看哪儿会出现人工增雨作业的气象条件。今天分析的结果看,有些地方可以小范围增雨作业,不过真正起明显作用的可能在7日、8日这两天。从目前的分析来看,8日前后的这次降水过程,降水量不是太乐观,有减弱的趋势,不敢抱太大希望,增雨作业得做好准备,在降水过程中同步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以增加降水量,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增雨措施缓解旱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大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