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旱
2月份还会有多次降雨 但降水量都不大
必要时提高水价限量供水
文/本报特派河南记者杨明
春雨贵如油!连续旱了一百多天的河南昨日终于迎来一场甘霖,全省大部分地区降下小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自2008年10月24日起,河南全省一直没有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80%。
昨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郑州市区开始升腾起雾气,记者在京珠高速公路上看到,白茫茫的一片,能见度只有大约两三百米,道路两旁的麦地也变得若隐若现。从郑州一路向北,新乡、鹤壁、安阳等地的雾气越来越重,部分路段能见度降到一百米以内。
昨天白天到夜里,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降雨云系,对人工增雨作业有利。截至记者发稿时,全省共8个地市22个县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地区普遍降水0.5毫米左右,济源的降雨量达到2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郑州西部,为5.5毫米,其余多数地区降水量在1毫米以下。
据气象预报人员介绍,河南在2月份还会有多次降雨,但几次的降水量级仍都比较小。
目前,河南山丘地区仍有42万人、9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河南的抗旱应急响应已升格为Ⅰ级,这将给群众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汴通说,除了按照Ⅰ级响应的要求发布红色干旱预警信息外,如果旱情进一步加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可以依法宣布进入紧急抗旱期,依法征调车辆等物资,必要时可临时提高水价,督促各单位节约用水,还可以对高耗水的企业实行定时限量供水,同时为饮水困难群众及时送水。
红旗渠“复出” 再建抗旱奇功
文\特派河南记者杨明
四十年前修造完成的“红旗渠”,今年又重新担起抗大旱的重任。记者昨日在河南林州采访了解到,林州全市可浇灌的44.9万亩麦田已全部浇灌一遍,其中,利用红旗渠水灌溉的面积达到30万亩。“人造天河”再建抗旱奇功。
目前,红旗渠水仍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林州干渴的农田。
近年来灌溉功能逐渐弱化
林州曾经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花了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被誉为“人造天河”、“当代万里长城”,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近年来,由于上游水源日益紧缺,红旗渠引水量大为减少。加上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制不活,群众因水费偏高而放弃用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红旗渠的灌溉功能渐渐弱化。
记者昨日在林州汽车站附近看到,红旗渠一段支渠已经废弃,渠道里杂草丛生,还有不少垃圾。出租车司机老刘告诉记者,红旗渠的渠网总长度达1500公里,目前不少地方已经被城市的发展所吞噬,不复存在。
从山西买水引入红旗渠
自从去年麦播以来,林州市就一直没有有效降雨,小麦旱情持续发展。面对多年不遇的干旱,红旗渠的巨大功能被重新挖掘利用。林州市投入抗旱资金达600多万元,千方百计从山西等地调水引水买水,从红旗渠上游挤水、节水,协调红旗渠沿线的水电站停止发电,同时启动南谷洞水库300万立方米的储水,将红旗渠引水量由往年的1.5个流量加大到4个流量,保证灌溉用水。
“多亏了红旗渠哟,要不然肯定绝收!”在红旗渠分水岭下居住的一位村民正在翻地,准备春播。他的三亩地已经全部浇灌了一遍,踩上去非常松软。昨天下午,记者在红旗渠分水岭看到,两个干渠的水流湍急,水深已经接近平时的最高值。 【我要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