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以赴抗旱保苗
本报讯未来一周,我省将有两次降水过程,但降雨量都不大。记者昨日上午从省气象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皖北地区今日可能实施今年首次人工增雨作业。
据预计,2月份全省降水量淮北江淮比往年略少,沿江江南偏少。月平均气温比常年略高,极端最低气温接近常年。未来一周,受暖湿气流影响,今日和13日前后全省分别有一次降水过程。虽然降雨过程雨量不大,但对抑制当前旱情加剧有一定作用。
2月7日上午,省气象局专家告诉记者,通过雷达等监测手段发现,2月8日天空中云层的含水量不是很大,但是,从当日上午到上半夜应该是近期人工增雨的最好时机。为了尽最大努力抗旱保苗,皖北将在2月8日开展今年第一次人工增雨作业。
目前,我省已经做好飞机、高炮和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准备工作,100多门高炮、火箭集中到皖北地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将捕捉一切可能的作业机会,实施人工增雨。7日下午,省人工增雨飞机在蚌埠进行了试飞,并发射了两个碘化银焰条,整个飞行过程约40分钟,飞机状况良好,试飞取得成功。
在昨日的新闻通气会上,省气象局有关人士还介绍了旱情的最新情况。1月27日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旱情仍在持续。淮北、蚌埠、亳州和淮南重旱面积均超过了30%,砀山和淮北重旱面积超过了一半,分别达到了76%和68%。
截至2月6日,安徽沿淮淮北累计降水量为21.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5.8毫米,为1961年以来降水偏少最严重的年份之一。去年11月份以来,安徽沿淮淮北地区降水量之少为50年一遇。(王兵 杜婧 本报记者 丁贤飞)
>>>相关新闻
“增雨飞机”整装待发
沿淮淮北的旱情让人揪心,人工增雨作业实施在即。
在我省,飞机人工增雨的基地有两个:安庆、蚌埠。当北方发生旱情时,即使用蚌埠的人工增雨基地。
昨日上午,记者在蚌埠基地见到了一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飞机。飞机两侧机翼下方,两个撒播器内分别装有5个小型火箭。
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主任袁野告诉记者,这个小型火箭的学名叫“碘化银焰条”,是一种新型增雨剂。当飞机飞进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层时,通过雷达等设备观测到合适的增雨时机后,操作人员会在飞机内使用用连线点燃焰条。这些焰条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从而促进云层降雨。
袁野说,一个小型火箭可以持续燃烧2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飞机可飞行100多公里,10个“碘化银焰条”将会影响足够多的区域。王兵 杜婧 本报记者 丁贤飞
别看它很小,但是威力很大。
霍邱
为百万亩小麦“解渴”
本报讯面对日趋严重的旱灾冻害,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开展抗旱保苗,确保午季麦油丰产丰收。截止目前,全县财政拿出400万元投入抗旱保苗,做到统一提水,分户灌溉,分户施肥;全县日投入抗旱劳力14万人,参加一线作战科技人员220人,投入各类抗旱机械4.2万台套。现已浇灌麦油26万亩,追肥18万亩。
去年入冬以来,霍邱县降雨较少,加之强冷空气、低温等恶劣气候影响,该县135.3万亩小麦遭受不同程度干旱、“干冻”灾害,其中受旱面积42万亩,受旱较重面积15万亩,导致麦油生长受阻。
(王立本 卞林敏)
滁州
七成受旱面积得灌溉
本报讯持续春旱让皖东大地“渴”得不行。目前,滁州市共有144.9万亩耕地受旱,虽然该市已出动近12万人参与抗旱,但形势依然严峻。记者昨日获悉,滁州市气象部门正严密监控气象,并将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争取让所有麦地都能“喝”上水。
气象部门介绍,自去年11月以来该市降雨偏少,去年12月5日起该市又先后出现三次强降温天气,旱冻叠加,致使皖东大地出现旱情。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该市小麦受旱面积达到145万亩,重旱面积47.8万亩。
灾情发生后,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水利部门加强了水源调度,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水库及时放水、电站适时开机,河湖灌区充分拦蓄外水,保障抗旱用水急需。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抗旱资金1208万元,投入抗旱设备2.35万套,全市已抗旱浇灌面积102万亩,占受旱面积的70%。
(本报记者 叶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