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四市发射火箭进行人工增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02:35  扬子晚报

  本报讯 昨天午后,望眼欲穿的“喜雨”终于亲吻了本省淮北地区干渴的土地,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局了解到,从昨天下午2点开始,本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徐州、宿迁、连云港和淮安进行了人工增雨。截至昨天晚上9点,苏北部分地区出现了2-3毫米的降水。根据省气象台的预报,12日前后,淮北地区还会有一次降雨过程,各地还将抓住时机进行第二次人工增雨。记者了解到,在冬季大范围进行人工增雨,在江苏还很少见。

  记者了解到,昨天发射增雨火箭最早的是徐州和宿迁,下午2点左右,就有火箭升空,而连云港和淮安在4点至5点左右也开始了作业。昨天晚上9点50分左右,记者致电连云港气象台时,朱敏华台长告诉记者,目前连云港的赣榆、东海、灌南和灌云四个县已经完成了人工增雨作业。“一共发射了20枚火箭,效果还不错,火箭升空后,雨量肉眼观测已经有了加大。”朱台长告诉记者。几天前,他们就已经根据预报,对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会商,确定昨天是进行人工增雨的最有效时段。果然,昨天下午4点,连云港飘起了蒙蒙细雨,此时,装载着人工增雨火箭的发射车就已经进入到各个县的作业点了。“那时我们还担心雨下得不够大,”朱台长解释说,不是一下雨就可以发射增雨火箭,人工增雨与云层的厚度、云中的温度和云的含水量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到了5点左右,雨量有所加大,根据雷达反馈加上地面观测,认为当时云层较厚,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各个作业点相继朝天空发射增雨火箭弹。“一般来说,一次发射能增加20%到30%的雨量。”朱台长说,虽然具体的降雨量要隔日才能统计出来,但根据各作业点反馈的信息显示,作业点区域降雨的增强还是比较明显的。

  专家介绍,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气条件是,作业区上空有水汽含量较丰富的积状云,且云层较厚,云顶高度在6100到12200米之间。所以说,要是没有良好的降水条件,人工增雨也不可能创造出雨水了。人工增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安徽、河南等地不同的是,江苏主要采取的是增雨火箭,而不是飞机播撒催化剂。记者了解到,去年3月份,为了缓解淮北地区的旱情,江苏也曾在部分地区人工增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于丹丹)

  我省积极调水全力抗旱保苗

  省防指:当前综合旱情频率为20年一遇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去年入冬以来,我省淮北地区旱情日趋严峻,当前达到重旱,综合旱情频率为20年一遇,抗旱形势较为严峻。苏北地区降雨明显偏少,其中淮北地区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少七成左右,给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坡高地的旱情比较严重。

  据介绍,针对日趋严重的旱情,我省积极组织部署。春节后,省政府紧急派出3个工作组,前往旱情发展较重地区实地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省防指发出通知,要求淮北有关地区和省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切实做好蓄水供水和科学用水工作,加强对本地用水的控制管理;沿江各地全力抢潮引江补水,维持河网正常水位。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省防指在去年汛后积极拦蓄上中游来水,增加湖库蓄水量,入冬前洪泽湖、微山湖、骆马湖和石梁河水库等“三湖一库”蓄水总量达71.2亿立方米。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3日,我省调度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水源29.6亿立方米,支持各地居民生产生活、发电、航运及改善区域水环境用水。同时,调度江都东闸、高港枢纽等沿江口门,抢潮抽引长江水给里下河和沿海地区河网补水。

  (潘杰 王慧梅 吴卿凤 于英杰)

  北方部分地区一场雨雪

  受旱面积减少200万亩

  据新华社电 2月6日至8日,我国西北东南部、华北西南部部分地区出现小雨雪,对缓和旱情有利。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月7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99亿亩,比2月6日减少200万亩,但仍比常年同期多1.10亿亩,有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另据统计,截至2月7日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8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1.52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95%,其中重旱4879万亩。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