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说旧闻:赵本山-小品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13:51   smg深度105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要说今年央视春晚哪个节目最火,相信很多人又会提到赵本山和他的小品《不差 钱》。参加春晚19年,连续10次拿下春晚"小品王",除了赵本山以外,在春晚历史上,这是谁都无法达到的辉煌。对于 一个靠观众吃饭的演员,顶着这样的光环,既是无尚的荣誉,也是沉重的压力。那么,赵本山常演不衰的秘诀在哪里,他与春 晚小品今后又可能会有怎样的发展,下面就进入今天的《说旧闻》。

  (《不差钱》实况一点)

  (字幕: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

  【解说】已经10次蝉联央视春晚"小品王"的喜剧明星赵本山,在今年的春晚中再次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他与徒 弟小沈阳等人出演的小品《不差钱》,在"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调查中,目前以近63%的支持率高居语言类节 目的榜首。

  (现场观众"笑"实况一点)

  【街访】

  记者: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您看了吗?

  答:看了。

  记者:小品里面您觉得最好看的是哪一个?

  答:《不差钱》吧。

  答:小品里面么,还是本山的那个比较吸引人。

  【解说】2009年,是赵本山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第19个年头。这么多年来,对观众而言,看赵本山的小品 ,已经成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娱乐大餐。

  (《不差钱》实况一点)

  不过,现在的观众可能很难想象,即使是赵本山这样的大腕,当年要登上春晚的舞台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早在1 988年,当时还是辽宁铁岭民间艺术团“二人转”演员的赵本山,就曾经与春晚擦肩而过。那年的春节晚会,原定赵本山参 加哈尔滨分会场的演出,甚至提前录了像,但观众却最终没能在春晚上看到赵本山的身影。

  【采访资料】赵本山:我当时演的节目叫《跳大绳》,是以东北二人转风格为主的,效果挺好的。/报纸上也登了不 少新闻,说咱们辽宁赵本山的节目终于走进了春节晚会,最后一看都看出不少“雪花”来了,都“再见”了我还在等,“再见 ”了还能演呀?接着我又等了一小时,后来喝了点闷酒就没事了。

  【解说】这一经历,让渴望在全国舞台上一试身手的赵本山十分郁闷,他只能在电视机前看着人家大放异彩。

  (陈佩斯小品《胡椒面》实况一点)

  【解说】当时最红的春晚笑星莫过于陈佩斯和朱时茂了。陈佩斯漫画式的表演风格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受到观众的热 捧。80年代,陈佩斯与朱时茂合作的每个小品,几乎都能在全国引起轰动。电视小品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观众带来了一种从 未体验过的愉悦。

  【解说】而此时的赵本山,因为演二人转,在辽宁乃至东北已经颇有些名气。二人转演员对各色人等的模仿训练,为 赵本山日后成为中国第一笑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资料】赵本山:二人转的表演方式,跟其他都不一样,它那种跟观众的直接交流,是什么品种都做不到的。/ 只有二人转演员才能发现,观众是大爷。(插赵本山画面)

  【解说】与陈佩斯和朱时茂不同,赵本山其实没有任何表演科班的经历,他的启蒙老师是自己双目失明的二叔。6岁 时,赵本山就成为了孤儿,后来就一直跟随二叔学艺,拉二胡、吹唢呐、抛手绢他样样精通,后来,他还把双目失明的二叔编 入了自己的节目中。

  【采访】陆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所以他盲人的这种塑造的手段实际上延续了,或者说到后面所谓的创造人物,都延 续了这样的一种手段。

  【解说】陆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他认为,赵本山童年的学艺经历,为他日后独特的表演风格奠定了基础。

  【采访】陆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他借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他能入木三分地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

  【解说】80年代末的赵本山虽然在东北有些名气,可在全国并没有影响,但是,不久以后,他遇到了一位伯乐,而 这个人,就是著名笑星姜昆。

  【采访资料】赵本山:姜昆、冯巩他们团上我们铁岭演出,//(我)就像看到大领导人似的,非常激动。

  【解说】原来,1987年8月,时任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的姜昆带团来到辽宁省铁岭市演出,在体育馆刚演了一场 ,姜昆就发现观众对节目似乎提不起兴趣。从没受过这份冷遇的姜昆很是奇怪,于是当地人告诉他,铁岭艺术团有一个叫赵本 山的人,演得比他们还要好。

  【采访资料】赵本山:当时我们的文化局帮我们找了个借口说,我们这儿有个小剧团,你们去看看吧,结果我们把他 们逗乐了。后来姜昆他们帮了我很多忙,包括冯巩,都没少卖力气,据说当时把我的带子也拿去了。

  【解说】就这样,被赵本山的演技所打动的姜昆等人回到北京后,在各种场合大力推荐赵本山,一直把他从铁岭推上 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实况】小品《相亲》:就兴你们年青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

  【解说】经过多方推荐,多次的努力,1990年赵本山终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在小品《相亲》中,赵本山扮演了 一位善良但又略带狡诘的农民老大爷徐老蔫。

  (实况一点)

  【采访】朱大可文化学者: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对中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是一种概括。

  【解说】朱大可,文化学者。他认为赵本山所扮演的舞台形象,都具有很强的草根性,这也是他的表演广受欢迎的重 要原因。

  【采访】朱大可文化学者:很多小人物是这样一种心态,所以他会赢得很多人的同情,也会赢得很多人的喜爱,这是 一个它的社会原因。

  【实况】小品《相亲》:这还不懂,搞过对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说出傻样这个词,那就百分之八十了。

  【解说】出身社会底层的赵本山成为了草根的代表,他的作品无一例外地反映农村里的小人物,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赵本山用流行词汇夹杂乡村俚语,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语言风格,一张嘴便妙语成珠。经历坎坷的他,以自己对生活、对社会 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准确地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和审美情趣。凭着小品《相亲》,初上春晚的赵本山在全国一炮走红。

  【采访】严顺开国家一级演员:我觉得小品真正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有本事不是单单让观众笑,有本事的是从生活 中提炼,广大生活中间能够提炼出来的,让观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东西,是好作品。

  【解说】进入90年代,电视小品的创作和表演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赵本山、赵丽蓉、黄宏、宋丹丹等平民 色彩浓厚的演员们,在作品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虚伪和丑恶,暴露商业社会中人性的弱点和虚伪,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 ,在舞台上被小品演员们的传神表演揭示得入木三分。小品的强劲势头,逐渐盖过了原来语言类节目的老大——相声。

  【采访】朱大可文化学者:其实小品是相对相声而言,相声它在热闹了一阵子以后它被逐渐地被小品取代了,它有一 个很深刻的原因,相声越来越脱离社会嘲讽和批判这样一个主要的功能,变成讴歌、歌功颂德的一个东西,那么小品它实际上 是有极大的讽刺性在里面,这个东西是要取代原来相声的功能。

  (字幕:赵本山小品的经典台词集锦)+音乐

  《三鞭子》:别说你开车不合格,你长得都违章了。

  《红高梁模特队》: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昨天、今天、明天》:谁说我的脸长得像鞋拔子,这是典型的猪腰子脸。

  《钟点工》:走了,伤自尊了,太伤自尊了。

  【解说】赵本山也迎来了他小品创作的黄金时期,除了1994年因迟到缺席过一次央视春晚外,每年观众都能看到 赵本山的小品。

  (小品《卖拐》实况)

  【解说】2001年,赵本山与搭档范伟、高秀敏合作表演小品《卖拐》,加上2002年的《卖车》与2003年 的《心病》,赵本山在春晚上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忽悠"三步曲,这三部小品堪称赵本山的经典之作,对现实生活中“忽悠 ”盛行的现象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采访】朱大可文化学者:侉子或者是痞子。那么,他就是比较形象地代表这样的一类人,就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底 层的、不务正业的、性格上有很多缺陷毛病的,同时那就是能力很弱,又想通过“忽悠”来实现人生价值的。

  (实况:赵本山与宋丹丹“白云黑土”)

  【解说】让赵本山小品更为广受欢迎的,是他和宋丹丹合作的“白云黑土”系列。“白云黑土”讲述了东北农村一对 老两口的故事,两人的合作堪称珠联壁合,让观众年复一年地期待。红花还需绿叶扶,宋丹丹的映衬,使赵本山小品的草根性 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赵本山也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

  【采访】朱大可文化学者:她的作用绝不亚于赵本山,我认为如果没有宋丹丹,就没有赵本山,应该说宋丹丹(和赵 本山),他们是互为土壤的。

  【解说】进入新世纪的春晚,赵本山的名字几乎已经成为了小品的代名词,他已经成为春晚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但 是,伴随着赵本山的常演不衰,春晚的小品却似乎难以再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辉煌,人们担心,小品会重蹈相声的覆辙,受 到观众的冷遇。

  【采访】观众:这两年(的小品)跟以前的话还是有点差距。面孔比较单一,春晚其实没有几个新人,全是那些老面 孔。

  观众:其实就是等着赵本山出来,然后其他的我觉得确实也没什么可看的。

  【解说】与此同时,一支独秀的赵本山及其搭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采访资料】赵本山:应该说我一直都是在承受着观众的议论的,在春节期间、创作期间自己就能感受到这种压力。 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每一年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是挺紧张的,也很辛苦。

  【解说】赵本山到底还能火多久?没有他小品怎么办?几乎是近几年每届春晚前后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2009 年的春晚开播之前,他的黄金搭档范伟和宋丹丹都因压力太大而拒绝再上春晚,而赵本山的小品被“毙”的新闻也一度被炒得 沸沸扬扬。

  (一组赵本山多个表情画面特技飞出+音乐)

  (小品《不差钱》小沈阳表演实况一点)

  【解说】最后的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2009年的春晚赵本山甘心当起了配角,聚光灯聚焦到了自己的弟子小沈 阳身上。

  【街访】观众:喜欢他(小沈阳)那种腔调呀,蛮搞笑的。

  【街访】观众:我坚决相信他(小沈阳)。现在我是他的影迷了吧,不错不错可以。

  【街访】观众:我觉得小沈阳挺不错的,就是自己唱歌的那个片断。

  记者:觉得小沈阳有没有可能代替赵本山?

  答:有有,很有可能。

  (小品实况+观众掌声反映镜头)

  【解说】赵本山力推弟子的举动,虽然减弱了自己的光芒,但却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采访】严顺开国家一级演员:自己跟年轻人合作,年轻人上去了。我觉得应该说是,也是对春晚做的一个贡献。我 觉得这次呢,本山这次在这方面应该说也是作出贡献。

  【采访】陆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我觉得肯定不止一个小沈阳的,肯定有上百个,甚至近千个。问题是我们要给他们 提供舞台,这是最重要的。

  【演播室2】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春节晚会好不好,看赵本山的小品就知道,这句话当然给了赵本山很高的评 价,但是从整个电视小品发展的角度,却并不是什么好话。赵本山无疑创造了小品的传奇,但他终归将淡出舞台。所以要续写 传奇,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多推新人,多出新作品,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

  编导李燕杰摄像查家旻韩展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