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流动儿童盼城市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3:41  新晚报

  姜红华 见习记者 王舒 本报记者 刘韬

  每年,我们的城市都要迎来数十万打工者,跟随他们而来的,还有数量惊人的流动儿童。这些打工者的孩子,正处在积累知识、身体发育、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接受教育、适应新环境、转换生活观念等诸多实际问题。家在流动,这些孩子也就不得不接受动荡的生活方式。流动儿童的小小世界是怎样的? 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哈尔滨市多个流动儿童家庭。

  营养不良有病难医

  7岁的心雨(化名)现住道外区粮库社区,家里有父母和一个上初中的姐姐。4年前,心雨一家四口离开拜泉县老家来到哈尔滨市打工。

  心雨刚出生便被查出患有脑偏瘫,先天疾病和营养不良使心雨的身体发育变形,体重至今仅有32斤。一家人四处求医,经医生诊断,心雨只要连续医治半年,便可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但数万元的医疗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现在心雨仍在忍受疾病的折磨。据心雨母亲讲,心雨的医药费、心雨姐姐的学费占了家里大部分开支。心雨母亲因身患重疾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心雨父亲每天蹬三轮维系,稀粥是家里最常吃的主食。心雨母亲说:“我都不敢带孩子出门,他常动手抢人家孩子手中的零食……”

  记者调查:因家中贫困,心雨想加强营养喝点奶粉、吃个鸡蛋都是奢求。得知心雨一家的情况后,粮库社区工作人员常为他家送去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并向港湾中学求助,为心雨的姐姐减免了学费。

  生活乏味缺少关爱

  11岁女孩小阳(化名),3岁时随父母来到南岗区白家堡社区。

  小阳一家夏天早起卖菜,冬天靠小阳父亲“站大岗”赚钱,一家人月均收入1千多元。小阳说,她没有值得回忆的童年时光,每天除了干家务,就是在外疯玩。小阳的父亲说:“我和孩子她妈赚钱养家,没有过多时间去教管孩子,也没给她买过玩具和书籍,但幸好白家堡社区给了我们很大帮助。”

  记者调查:南岗区妇联为给流动儿童增添丰富的课余生活,他们与企业家携手在白家堡社区创办了哈尔滨市第一个“爱心书屋”,书屋现有书籍几千册,孩子可以任选书籍借阅。此外,“爱心超市”的玩具天地,也给社区流动儿童添了游戏天堂。

  环境变换难以适应

  14岁的石头(化名)家在通河县依山村,随父母来哈已有几年时间。他父母靠卖菜为生,石头来哈后,已从南直小学升至初中。

  石头来哈后,因帮父母卖菜每天要早起、晚睡,一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除了上学,石头几乎没时间跟他人交流,父母忙于生计更无暇顾他。由于环境变化,他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至班级倒数。南岗区龙泰社区了解石头的情况后,找到了同样经历的贫困大学生与他组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在增加交流的同时,还免费为他补课。现在,石头的学习成绩已上升至学年前十名。

  记者调查:哈尔滨市不少社区像龙泰社区一样在设法帮助流动儿童,他们向流动儿童开放微机室、健身室等,帮他们适应新生活,特殊对象特殊帮扶。现龙泰社区帮扶的流动儿童已有34个,还为他们减免学杂费累计14000多元。

  后记:记者采访中发现,外来打工人员普遍觉得哈尔滨人善良、朴实、真诚,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家的感觉。虽然生活暂时还是苦涩多,但他们自信会在哈尔滨为他们的家、他们的孩子找到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据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秘书长、省春蕾捐助中心主任孙玉才介绍,黑龙江省流动儿童、多胞胎、留守和孤困儿童近30万人,其中很多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他们的成长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帮扶。《援助“小太阳”行动》就是希望唤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益事业,帮助这部分孩子健康成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