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度“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1日07:59  长江商报

  本报为该活动发起及承办单位之一;28日前请您推荐心目中的爱心慈善企业、个人及项目

  本报讯(记者 望隽 通讯员 谭光华 肖松琼)如果有一种人,愿意将自己的微笑与他人分享,如果有一个企业,愿意将自己的温暖传播到全世界,我们是否应该为他们歌颂赞美,并使“公益”成为新的时尚?2008年,“中国雄起”是我们听过最多的呼吁,灾难使所有国人更具有力量。是哪些湖北人在漫天冰雪中与受难者携手迈进?是哪些湖北企业在地震发生后与同胞共建家园?今年年初,本报倡议发起举办“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大型活动,期待以典范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

  昨日,省民政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8年度“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湖北省民政厅主办,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长江商报社、荆楚网、湖北电视经济频道承办,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湖北省扶贫基金会、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协办,将评选出2008年度湖北省“最具爱心的十大国有企业”、“最具爱心的十大民营企业”、“最具爱心的十大慈善捐赠个人”、“最具爱心的十大慈善行为楷模(含集体)”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 慈善公益项目”。

  本月底前可进行自荐及推选

  本次评选分为初选、公示、入选和表彰四个阶段。2009年2月10日至2月28日进行自荐、推选,组委会办公室将根据自荐、推荐情况,分类和整理候选对象的有关资料,组织初选,以参评对象2008年度捐赠额、2008年度捐赠额占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百分比及历年捐赠总额为依据,确定公示名单。

  3月底对获奖者予以表彰

  3月上旬,长江商报社网站、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荆楚网、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将向社会公示报名及推荐情况,并开通网站及短信平台接受公众投票;组委会根据公示投票情况录选一定比例的候选人,组织评选委 员会评审。

  其中,评委权重60%,公众投票权重40%。评选委员会由省民政厅负责人及专家学者、慈善名人、媒体代表、公益组织代表及群众评委等组成,评选委员会将从候选者中依据慈善行为的影响力 、持续性、适应度及公信力等方面评选出2008年度“湖北省爱心慈善奖”五个奖项,每个奖项各产生10名获奖者(排名如有并列名额将相应增加)。2009年3月底召开湖北省慈善大会,届时将对获奖单位 及个人予以隆重表彰。

  ◇推荐对象及初选条件

  捐赠额在100万元人民币(含物资折价)以上,经核实到账或落实的湖北省境内国有企业;

  捐赠额在50万元人民币(含 物资折价)以上,经核实到账或落实的湖北省民营企业(含外资企业);

  捐赠额在10万元人民币(含物资折价)以上,经核实到账或落实的捐赠个人;

  2008年度在志愿服务、抗灾救灾、安老扶幼、扶贫 济困等慈善领域内做出突出贡献,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个人、组织;

  在2008年度内实施效果显著,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对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慈善项目(捐赠款物统计时间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提醒:推荐表详见A4版

  推荐表(一式三份)及有关证明材料(如捐赠收据复印件等)、音像资料于此前寄送省民政厅“湖北省爱心慈善奖”组委会办公室。推荐表同时上报电子版至 hbcsnews@ 126.com。

  《“湖北省爱心慈善奖”推荐(自荐)表》可登录湖北长江商报社网站(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湖北省民政厅(http://www.hbmzt.gov.cn)、湖北省慈善总会 (http://www.hbcf.org.cn)或荆楚网(http://www.cnhubei.com)下载填写,也可在本报直接剪下表格填写。

  推荐(自荐)表邮寄地址: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特1号 省民政厅九楼“湖北爱心慈善奖”组委会办公室;邮编:430079;活动咨询热线:(027)87433333,(027)50657119(传真)。

  ◇专访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长江商报社社长赵亚平:

  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普及慈善理念

  现在在国内,慈善的力量还非常薄弱,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普及一种慈善理念,大力营造慈善氛围,为社会和谐作出努力。同时,希望“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能成为一个常态活动,在湖北形成一种慈善的导向和慈善的氛围。

  去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年,在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时,大家深切感受到,30年来,我们国家和民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仍然有很多遗憾和不足:在社会发展的理念中,“人”的因素考虑得太少,总以为发展就是GDP的增长,导致在经济大步前进的同时,社会仍然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

  2月5日这天,包括长江商报在内的很多媒体都转发了一则新闻:父亲患了肝癌,因为家里困难,13岁女儿决定“以身救父”,一下子吞了200多颗安眠药……消息见报当天,长江商报配发了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论,给我印象很深。我感到,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还需要组织和动员更多社会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和企业的力量来积极参与。

  现在在国内,慈善的力量还非常薄弱,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普及一种慈善理念,大力营造慈善氛围,为社会和谐作出努力。同时,希望“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能成为一个常态活动,在湖北形成一种慈善的导向和慈善的氛围。

  本报记者 望隽

  ◇慈善机构访谈

  社会发展需要“大慈善”

  我理解的“慈善”,是一种自愿性质的社会互助——这种互助,不仅仅是“捐款捐物”,还包括“行为”。所以本届2008年度“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就不仅要评选慈善企业、个人,还包括评选慈善行为楷模。

  ——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秘书长贾虹

  党的十七大将慈善事业明确定位为“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为慈善公益组织,我们要做的就是“雪中送炭”,既要为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服好务,也要为弱势群体捐助或奉献的企业和个人服好务。

  我一直有一种“大慈善”的想法:随着社会发展,慈善公益组织也应该随之发展,在数量上逐渐增多。对老百姓来说,这意味着当他希望奉献爱心的时候,面对慈善公益组织,他能有很多选择;对慈善组织而言,这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加强自律、公信力以及提高自身素质。

  ◇链接

  2008年,省慈善总会募集和接收款物4291万元用于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发生次日,省慈善总会迅速联合《长江商报》,在鲁巷为灾区受难同胞举办“烛光祈福活动”。抗震救灾期间,省慈善总会总计募集和接收社会各界捐赠1.86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四川地震灾区抗灾救灾。

  本报记者 望隽

  最好的慈善不是“出钱”,而是“出智慧”

  “慈”是长辈对晚辈的爱,而“善”就是自己对他人的爱。这种上对下,己对他的纵向与横向的爱就合称为“慈善”。慈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人人皆可为之的;慈善不应仅仅是企业家的责任,而应该成为公民的素质。

  ——湖北省红十字会秘书长 郑军

  “出钱”不一定是最好的慈善方式,我们还倡导“出智慧”的慈善方式。最好的慈善方式应该是去体会被救助人需要的是什么,给予被救助者生存发展的能力,让被救助者成为自我救助的人。去年,省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合作开展了“国际农村社区的灾害救助项目”。 项目旨在帮助被救助者培养自我生存能力,将钱转换成一种救助的力量,这种救助才是实质性的,超越了救助的本身。

  ◇链接

  2008年,在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湖北省红十字会去往9个地市向灾民发放了10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在5·12地震灾害中,红十字会共募集善款2.301328亿元,物资6215.06万元,分三批向灾区输送了60多名志愿工作者参与救助工作。

  本报记者 聂丽

  现在很多企业都将慈善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在履行,这种“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理念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这种慈善的理念会深深地影响到救助者,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之中。也希望通过这次慈善活动的评选将慈善的理念传播得更为深远,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慈善事业!

  ——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 王铁生

  ◇链接

  2008年,湖北省教育基金会与长江商报等媒体发起“援建抗震小学项目”,共募集资金近110万元,用于援助四川汉源抗震小学的建设;另外,该基金会拨出30万对武汉多所高校的灾区学子进行救助;在去年,该基金会作为接受捐赠方接受了台塑集团700万的资金,用于援建湖北的50所小学。

  本报记者 聂丽

  突出青基会的特色,充分调动青基会的力量和各方资源,在做好希望工程助学、贫困学生资助等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抗雪救灾以及全民奥运等重大事件中,这应该是省青基会2008年慈善事业的显著特点和总体思路。

  ——省青基会负责人

  ◇链接

  2008年,团省委青基会总计募集希望工程及各类救灾助学款4107.54万元,其中希望工程助学款1921.23万元,抗震救灾捐款2186.31万余元。仅在5月19日举办的“湖北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捐赠仪式”上就接收捐款捐物价值1023万元。

  本报记者 刘春燕

  我认为,慈善就是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湖北省爱心慈善奖”评选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把本届办好,还要把这一活动打造成品牌。

  ——省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根法

  ◇链接

  扶贫基金会是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倡导成立的,专为帮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而建立。湖北省扶贫基金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募集资金2亿多元,用以帮助贫苦群众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望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