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小麦主产区麦田受旱面积降1/4 仍有40%受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0:1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2日电国新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截至2月11日,主产区麦田受旱面积比高峰时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但目前全国仍有近40%的小麦受旱。

  危朝安介绍,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中国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连续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加之连续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冬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这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旱情最重时,全国超过一半的冬小麦受旱,其中,河南、安徽受旱最为严重,受旱麦田比例分别达到七成和八成。

  危朝安说,面对严重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投入,迅速掀起抗旱春管热潮,抗旱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加上近期受旱地区出现了一些降雨过程,旱情发展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从总体上看,全国受旱的大部分麦区旱情尚未根本缓解,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截至2月11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麦田受旱面积比高峰时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但目前全国仍有近40%的小麦受旱。

  危朝安说,这次严重干旱发生在冬小麦主产区,发生在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基础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今年夏粮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受旱麦苗次生根生长受阻,地上营养体发育不良,小苗、弱苗、黄苗比例增加,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下降4.3个百分点,因严重受旱造成点片死苗的面积达到630多万亩。

  二是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受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今年小麦条锈病呈早发、重发态势,截至2月上旬,全国小麦条锈病已在7个省(市)、223个县(市)发生,面积达到113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460多万亩,发病时间比常年提前20天左右,越冬区和冬繁区发病程度为200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随着受旱麦田浇水次数增多,部分地区纹枯病发病几率增加,草害也呈加重趋势。旱情还加重了部分地区红蜘蛛的发病程度。

  三是增加了小麦生产成本。据调查了解,由于严重旱情普遍需要多浇水一次以上,加上增施的肥料,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将直接影响受旱地区小麦生产收益。另外,大范围的持续干旱,也给一些地区春耕备耕带来了困难。 (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