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官商学三方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5日13:19  南都周刊

  记者 | 谢海涛 见习记者 | 洪鹄 江苏南京报道 摄影 | 孙炯

  2002年,时任玄武区区长的陆冰,在部下的印象中,是个对文化很感兴趣的人。

  而江宁织造府项目是打造长江路文化街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与总统府、梅园新村、南京图书馆、1912休闲街区和人民大会堂等一起,形成南京长江路独特的文化建筑群,成为融文化、旅游、商贸、科研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建江宁织造府的任务下到玄武区后,恢复建设的立项等各项前期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迫在眉睫。

  南下寻资

  “这一块四面临街,相对独立,经调查测算,光是拆迁费用近1.7亿,再加上建三个馆的投资,至少要花三个亿,还无法算上史料征集等软件方面的投资,企业要算经济账,如何做到投资回报?”陆冰在后来的一次项目会议上说。

  经反复研究,玄武区作了一个捆绑式运作,把邓府巷地块和大行宫地块捆在一起挂牌,确定了这个项目建设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进行市场化运作。

  没想到偌大一个南京,少有问津者。2002年6月,陆冰亲自带队去香港招商;9月,又带队到杭州,其间专程拜会了浙江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

  成立于1996年的广厦房产集团,当时为中国第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3年后,在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奠基仪式上,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回忆这次见面说:“陆冰副市长,当时是玄武区长,带领一班人专门到杭州招商洽谈,听完他对玄武区的山水城林、历史文化的介绍,我心动了。一个难得的文化项目加上一个难得的文化区长,这个项目我认定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在做强建筑和房地产两大主业的同时,已把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来做。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社会投资与政府投资、资源开发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需要探索,但一定大有作为。”

  2003年5月26日,在南京土地拍卖会上,广厦集团旗下广厦南京中南公司以6.23亿元摘取南京邓府巷、江宁织造府两块土地的项目开发权,总投资31671万元。

  中南国际公司在做成本分析时, 预计建设过程中,销售门面房回笼资金8000万元(8000平方米X1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实际投资需要两亿,准备一亿由广厦控股投资,一亿由银行贷款。

  江宁织造府遗址挖错了地方?

  从2003年3月10日起,江宁织造府地下遗址试探性发掘工程在大行宫启动。随着工地的再次开挖,质疑的声音却在这时起来了:江宁织造府遗址挖错了地方?

  质疑来自考古界。对于1984年大行宫小学遗址的发现,南京博物馆研究员王志高存有疑问:当时工地发现的假山湖石是否与染料同一地层出土?出土的染料怎么会与织造署内西园相关?

  而2002年10月至2003年,王志高结合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工地、市体育局办公楼前的考古发掘,并结合文献记载,认为碑亭巷以西为织造署,其东为织造局。目前的“江宁织造府”项目,是建在了江宁织造局遗址上,而非江宁织造署(府)遗址。

  与王的说法相比,另一种异见,来自红学界。

  1984年时,严中和大多数红学家一样,认可府署合一。这一年,他恳请周汝昌合作研究“江宁织造与曹家”这一课题,后来找出了大量资料,证明这个地方不能叫江宁织造府,而是江宁织造署。这个观点,他作为论文提交给江苏省红学会年会。2002年,在玄武区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他再次发表府署之论证,仍未得到相应的回应。

  严中是一个执着的人。2002年2月27日,他在《金陵晚报》发表《江宁织造署与曹雪芹》、2003年在《红楼梦学刊》第3期发表《南京大行宫前身考》??并多次接受南京报纸采访。2003年10月13日,时任玄武区区长的陆冰来到严中家里。严中向区长汇报了周汝昌和他本人对复建江宁织造署的建议:工程应涵盖曹雪芹、《红楼梦》和南京云锦;应复建萱瑞堂、楝亭、西堂、西池等景点;现在将要复建的地块乃江宁织造署西园遗址之所在。

  严中向陆冰建议,召开小型座谈会,把问题说清楚。后来开的却是一个大会,这就是江苏省红学会2003年年会暨江宁织造府项目研讨会。在这次会上,府署之争,越演越烈。

  2003年12月11日, 严中刚到东郊宾馆会场,就发现会议的横幅挂出来,是江宁织造府论证会。

  研讨会快结束时,江苏省红学会副秘书长王涌坚总结说,“府署”之争在研讨会上得到了解决。

  这时,严中举手表态:“怎么能说解决呢?江宁织造府、江宁织造署不是固定的名字,书上讲署的多,民间讲府的多。”严中讲到了康熙二十三年府署分开等问题。

  吴新雷不同意严中的意见,指出“严中第一次发表府署之论证,是去年在玄武区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因为他看到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刊“江宁省城图”,感觉地图有问题。“清朝的木刻不能跟我们今天的地图相比,木刻工人刻的地方小,没有地方刻,织造府刻到总统府西面??”大多数专家同意吴新雷的观点。

  中午,没吃饭,严中就走了。次日的《南京日报》报道:“坚持‘织造署’非‘织造府’,红学家严中一怒拂袖而去”。

  “你们说府署之争已经结束了,我说刚刚开始。” 2004年1月2日,严中在南京日报发表《解开大行宫之谜》,吴新雷的《府、署之争可以休矣》发表在《金陵瞭望》第9期上。其间,周汝昌、胡德平等人相继介入。

  而在官方的文件中,一直采用“江宁织造府”的说法。在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给周汝昌的回信中,使用了“江宁织造府(署)”字样。严中说:“在南京市的舆论里,大多还是说江宁织造府。但是具体在学术上,府署之争是两个地点之争,一定要搞清楚。”

  吴良镛出山

  2003年11月,当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赶到北京拜访吴良镛时,这位文人、艺术家气质浓厚的建筑大师,已经81岁了。

  作为我国建筑与规划界最具声望的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在60年的建筑生涯中,致力于区域规划、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相继主持了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等一系列富有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

  巧合的是,吴良镛是梁思成的弟子,梁先生系统似乎跟红楼梦文化有特殊的关系,上海大观园是梁先生学生设计,北京大观园是杨乃济设计,同样出身清华建筑系。

  请吴良镛出山担纲设计江宁织造府博物馆,似乎是不二之选。但是,面对家乡来人,乡音未改的吴良镛并没有马上答应。

  接还是不接?他考虑了半年。

  后来他跟徐湖平讲,他有几个担心:一是红楼梦题材太敏感,如何把各种不同的、分散的学术见解整合起来,并非易事;二是地方太敏感,如何在南京的文化中心地区,创造具有古典建筑与园林艺术精神和时代文化特色,并带有南京地域风格的建筑形象,并非易事;三是,要将展览馆、园林、红楼梦文学馆等多种内容,综合在同一建筑中各得其所,并非易事。

  吴组织了一个强大的团队,设计专家组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何玉如大师等组成,古建筑方面由东南大学建筑系朱光亚教授负责。

  “这个老先生,治学严谨,虚怀若谷,接受任务以后,查阅红学资料,登门拜访专家,到全国各地考察红楼建筑??”徐湖平回忆说。

  2004年3月10日,清华大学设计组来南京做第一次方案汇报, 8月9日,来南京进行第二次方案汇报??2005年11月11日,吴良镛再次来宁时,已形成了第四稿。这天,在审议方案之前,他前往苏州博物馆新馆参观。

  看了被誉为贝聿铭大师 “封刀之作” 的苏博新馆后,他很是感慨:“人生看起来很长,其实干不了几件大事,我教书到今年是60年,回想茫茫人生,年轻时逢抗战颠沛流离,想做事也做不了。所以现在很动感情,希望把江宁织造府这件事做好!”

  这一次,在金陵饭店,吴良镛提出了要通过兴建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来推动《红楼梦》“金陵学派”在世界叫响的主张,并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

  徐湖平披挂上任

  在吴良镛忧心如焚的2005年,徐湖平加盟了项目组。

  这时的徐湖平,已在中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工作32年,当院长20年。身为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似乎正是功成身退时。

  2005年,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来到南京博物院拜访徐湖平,就建造博物馆事项向徐请教,宾主相谈甚欢。吃饭时,楼忠福就说:徐院长,我请你当我这个博物馆馆长好不好?

  徐湖平就像开玩笑一样:可以啊,但三年五年我不干。要干就干终身的,把它打造成中国第一个像样的民营博物馆。

  数年后,徐湖平说他当时想得很单纯:61岁快要退了,江宁织造府项目无疑是个机遇:全国2400个博物馆,基本上都是国营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博物馆作为地区文明的象征,不能局限于国家单一办。江宁织造府这么大规模民博,是个新生事物,值得密切关注。

  2006年1月,徐湖平离休,随后正式到任。

  他的加盟曾被一些人不理解。“徐院长安全着陆了,功也有了,名也有了,为什么还来搅这次‘浑水’?”徐湖平也没有想到,后来他会遇到那么复杂的问题。

  撤出风波

  从2005年起,大行宫小学工地周围竖起了巨大的广告牌,2003年完成基本拆迁以后,只等设计方案。这年11月,在吴良镛离宁两周之后,江宁织造府项目似乎又生变故。

  11月30日,南京两大报纸《南京晨报》、《现代快报》,同时发布消息,称“浙江广厦部分撤离南京 江宁织造府陡生悬念”。

  这一年的南京房产,被南京一家房地产网形容为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房产新政成了当年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宏观调控的大势之下,房地产市场震荡结果立时显现,11月初,上海金丰易居、台湾新理想先后撤离南京。

  而业内人士坚持认为,浙江广厦此次的撤离更多还是资金问题。根据浙江广厦此前公告,截至2005年7月31日,南京置业亏损近271万元。

  该消息报道后,引起多方关注。人们对于南京置业遭遇股权变动后,南京项目运作能否顺利都有待进一步观察。据测算,邓府巷项目与碑亭巷项目的总投资约16亿元。

  而事隔一日,《南京晨报》再发消息,称浙江广厦在南京有广厦(南京)置业、广厦(南京)房产投资等公司。在卖掉南京置业95%的股权后,其控股的广厦(南京)房地产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将整合广厦在南京的所有资源,倾力打造长江路上邓府巷项目和江宁织造府项目。

  而在当年12月底,中国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率部分高层来宁举行集团工作会议。这位福布斯富豪,旗下80多家企业,平时来南京的机会并不多。业内普遍认为,楼忠福此举是为了促成邓府巷项目与江宁织造府项目尽早动工,同时为这两个项目的运作造势。

  邓府巷项目西侧约500米处就是新街口的商业中心,由于地段的稀缺性,项目一直备受关注。该项目用地面积为46644.6平方米,定位是塑造南京市中心集购物、办公、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高档建筑群,分为三期开发建设,每平方米单价至少在万元以上。

  而在楼忠福来南京造势两个多月后,2006年2月24日,江宁织造府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及罗志军等100多位省市领导出席了仪式。

  吴良镛在仪式上说,在曹雪芹的诞生地,在“江宁织造府”的旧址上,建设“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馆”,这是南京人民的心愿,也是学术界的期望。就他个人来说,能有机会为家乡做点事情,非常高兴,也非常感激。

  当天,严中也来到会场,旁观了奠基仪式的全过程,尽管对“江宁织造府”持有异议,仍然感到振奋。周汝昌闻讯后,特地填词抒感:行宫轮奂映朝阳,新美旧辉煌。金陵佳丽千年事,迈风流,来续齐梁

  吴大师的五易其稿

  2007年3月,85岁的吴良镛完成了第5稿设计方案。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各种观点冲突、碰撞的过程。

  “是历史恢复还是博物馆建设?”早在2004年3月10日,在南京金陵饭店,吴良镛做第一次方案汇报时,提出了项目的关键所在。

  这个话题讨论已久。在政府早期的文件中,该项目被称为 “复建江宁织造府”。 在2002年7月14日,玄武区举行的专家咨询会上,市规划局局长何思仪就说,我们没有必要造一批假古董。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潘谷西也说:恢复织造府依据不足,地面建设已不存。

  在这次汇报会上,吴良镛提供了两种模式,一是核桃模式:里为园林水台,江宁行宫之精华,外壳包以云锦图案;一是盆景模式:像秦砖汉瓦嵌在非常精致的红木座子里。两种模式都是现代建筑镶嵌古典碎片。

  吴良镛遇到的另一阁观念冲突是,博物馆是要兼顾一定的商业利益,还是要建一个纯粹的博物馆?

  早在2004年4月,江宁织造府项目北京文博专家咨询会上,国家文物总局原副局长马自树就有过疑问:目前这个项目的定位是什么?是公益事业、文化产业,还是企业?我觉得把它办成文化产业,还是比较恰当的,博物馆是非盈利部门,但并非不盈利,例如云锦,就可以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广厦南京房地产公司领导郑元明也曾表示过,希望在将来的建筑中有空间做成体验型行宫,把康熙南巡、康乾行宫内容表现出来,有驻留游客的功能。

  吴良镛是个严谨的学者,他更愿意做的是纯粹的博物馆。

  广厦方面曾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提出建8000平方米的门面房,吴良镛先生在设计中就砍去了,这使得投资方一年想借此收入8000万的设想化为泡影,但广厦仍采纳了这个设计。红学家王克正曾来信建议,在博物馆的西边碑亭巷,建成一个宁荣街,为旅游及商业开发预留一个极其丰富的发展空间,经营红楼文化的各项内容:商店、餐饮、戏曲、杂艺、服饰、书画等。吴良镛认为,这里是个文化场所,不能搞得那么商业气,又否决了。

  争论不断。2005年7月。徐湖平和吴良镛,在北京第一次见面时,60岁的徐和80岁的吴,就从早上9点争到晚上7点。

  徐湖平考虑的是,对于一个民营博物馆,建成后如果以传统的博物馆模式来经营管理,必然行不通。在设计之初就要为其运营,留出足够的产业开发空间。

  2006年,第四稿的时候,徐湖平特地陪吴良镛及其助手,去成都感受饮食文化。吴良镛后来说,喔,徐院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徐湖平的造血计划之一,是在博物馆里开设红楼宴。利用红楼梦中场景图片、诗词楹联等文化元素来装饰,进行各种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菜系的红楼梦开发,使人们在无形中得到红楼文化的熏陶。

  从第四稿开始,为了做足盆景般的园林特色,博物馆的展厅都安排在了地下,广厦南京房产公司称,“地下一层的费用约相当于地面两三层,这也增加了成本。”广厦还是接受了方案。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江宁织造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