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徽遭50年不遇干旱直接损失已近16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0:10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安徽报道

  自2008年10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北部地区已有100多天没有有效降水。由于整个冬季温度偏高,土壤失墒(指土壤水分丧失)严重,加上冻旱叠加、秋冬连旱,致使皖北地区旱情持续扩展,苗情不断恶化,抗旱保苗形势“十分紧迫”。

  多年未遇的大旱

  “旱情太可怕了,这辈子都少见。”阜阳市一位年已七旬、“不辍劳作”的农民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今年整个冬天没有下一场雪。他说:“这好像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同期降水最少、旱情最重的一年。”

  在春节长假期间,记者所途经的亳州、阜阳、淮北、宿州、蚌埠等皖北地市,往年满眼绿油油麦苗,而如今记者所见之地一片枯黄。

  2月7日,安徽省气象局召开近期旱情新闻发布会称,去年11月份以来,安徽省北部持续少雨,旱情不断升级,对小麦丰产构成严重威胁,总体特征为秋冬连旱、旱冻叠加、受旱面积大、旱灾程度重等。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下称“安徽省农委”)发布的消息显示,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安徽省降水偏少,合肥以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少5乣9成。淮北地区已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雨,沿淮淮北中西部地区少9成,成为数十年来少有的严重干旱年份,灾情已达到干旱极端气候事件的标准。尤其是亳州、阜阳、淮北、蚌埠四市,旱情十分严重。

  为此,安徽省气象局于2月1日,首次发布了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据了解,干旱红色预警指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据安徽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徽省小麦苗情明显差于往年,部分地方发生点片死苗,抗旱保苗形势十分紧迫。为此,早在1月17日,安徽省政府就启动了抗旱保苗Ⅱ级响应。

  2月9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旱情通报”显示,截至2月8日,全省累计受旱面积2867万亩,其中严重干旱1229万亩。此前,1月27日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安徽省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旱情仍在持续、面积仍在扩大。

  据统计,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三个月,皖北农业大市阜阳市累计降雨量9毫米,仅占常年均值84毫米的10.7%,是1953年以来秋冬降雨量最少的年份。截至2月5日,阜阳市小麦受旱面积已达694.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6%,其中重旱面积304.98万亩。小麦受旱程度之深、面积之广,历年罕见。

  据安徽气象部门预测,2月份全省降水量淮北、江淮地区比常年略少,沿江江南偏少。月平均气温比常年略高,极端最低气温接近常年。近期受暖湿气流影响,2月中旬前后有一次降雨过程,雨量虽不大,但对抑制当前旱情加剧发展有一定作用,而安徽省小麦主产区旱情仍将持续。

  事实上,不光安徽如此。自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乣9成,旱情仍持续发展。

  “小麦减产至少三到四成”

  “即使现在下雨解除旱情,今年的小麦减产至少三到四成,干旱严重的地方可能减产达到五成。”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一位姓陈的当地农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往年这个时候是小麦返青季节,麦苗应早已经把麦地覆盖,根本看不到地皮。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枯黄的麦苗和裸露的地皮。”

  2月7日,干旱已近120天的阜阳市境内,迎来一次久违的“春夜喜雨”。在此次降雨过程中,阜阳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实施了今年首次人工增雨作业,共作业30余次,发射火箭弹70余枚。据专家介绍,此次降雨虽然对当前旱情加剧有一定遏制作用,但严重旱情远没有得到解除。

  据悉,在2008年秋季小麦播种前后,安徽省气温总体偏高,气侯较为干燥,造成土壤失墒严重,而且气温起伏大。加之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安徽先后遭受三次寒潮袭击,沿淮淮北最低气温普遍降到-10乣-12℃。与此同时,2008年11月1日至12月26日,淮北地区、江淮丘陵区平均降雨15乣20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少6乣9成,致使土壤墒情下降,在地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据专家介绍,强寒潮天气造成旱冻叠加,导致沿淮淮北小麦受灾程度加重,苗情发生逆转。尤其是旋耕整地、镇压不实、播种过深、播种较晚的田块,漏风跑墒严重,影响了根系生长和分蘖发生,形成吊苗,根系得不到水分供应而逐渐枯死,个体瘦弱,群体不足,生长不良。

  “目前,全省30%以上三类苗处于‘渴寒交迫’中,比上年同期上升10多个百分点,对夺取小麦丰收构成严重威胁。”安徽省农委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今年安徽省粮食总产目标是305亿公斤,比去年增产3.5亿公斤。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类苗麦地每亩减产可达50公斤至100公斤,合计减产10亿公斤,那么今年的粮食增产计划就无法完成。

  据亳州市民政局报告,据初步统计,全市受灾人口331.4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43.1万亩,成灾面积149.6万亩,绝收面积10.3万亩,农业经济损失2.44亿元。

  而来自安徽主要小麦主产区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省已有39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1286.6万,直接经济损失已近16亿元人民币。

  “今年要白忙活”?

  “由于干旱,今年小麦估计减产可达四成左右。照此看来今年我们可能要白忙活,说不定还要赔钱呢。”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农民付继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去年卖粮过多,现在家里剩余的粮食并不多。幸亏孩子出去打工挣的钱,可以补贴家里买些粮食,估计吃饭不会有问题,要在以前就要‘闹饥荒’了。”

  他同村的农民付振龙给《中国经济周刊》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亩产小麦1000斤计算,因为严重干旱可能只能亩产只有500斤。按照往年小麦的正常价格大约0.70元/斤,每亩小麦收入约350元。现在每亩小麦施复合肥80斤需要165元,犁地翻地需要50元,收割需要50元,播种要20元,灌溉也要大约50元。这样下来,每亩小麦共需要生产成本投入约335元,最后收到手上的收入已“所剩无几”。

  据付继红介绍,王店镇为了鼓励农民“抗旱保苗”,尽量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镇政府给每户农民的抗旱机械补助柴油50斤,没有抗旱机械的农户浇灌1亩地补助15元。

  至于各种抗旱的补贴、补助什么时候到他们手上,付继红们便“不得而知”了。他说,“就是不补助,我们也要抗旱、也要浇灌。不然,真要‘颗粒无收’了,我们吃饭也成问题啊。”

  据悉,为调动农民购买抗旱机械的积极性,鼓励农民抗旱保苗,安徽省将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对农民购买抗旱机具给予25%的经费补贴。这是安徽省首次对抗旱机具的购买实行财政补贴。

  实际上,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来自安徽省农委、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农业专家纷纷奔赴亳州等小麦主产区,在仔细察看苗情后提出“肥水齐攻”的抗旱保苗思路。

  他们呼吁各地高度关注天气和小麦苗情发展趋势,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看天、看地、看苗情,开展分类管理,重点促进三类苗转化升级。

  专家们认为,当前淮北地区地下水较丰富,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位正常。各地应迅速行动,开机抗旱,确保2月15日前将所有受旱小麦浇灌一遍。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利用中午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浇灌,确保不出现小麦大面积死苗。

  专家强调要实行肥水并举,及时施用返青肥和拔节肥,确保每亩地“一遍水、十斤肥”,努力消灭三类苗。同时加强病虫测报工作,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力争把病虫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全省抗旱“总动员”

  面对极其严峻的旱情,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1月16日的省政府抗旱专题会上强调,面对当前持续发展的旱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加大抗旱保苗力度,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确保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取得新的成效,“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小麦丰收”。

  随后的第二天,即1月17日,安徽省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沿淮淮北受旱地区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苗攻坚战,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损失;并要求“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1月20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抗旱预案Ⅱ级响应,要求亳州、阜阳、淮北、宿州、蚌埠等市防指及省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全力打好当前“抗旱保苗攻坚战”。

  与此同时,安徽省各地市“不等不靠”,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作为这次旱情的重灾区,阜阳市政府在1月19日召开全市抗旱保苗工作紧急会议,下达《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下一步抗旱保苗工作。

  而在此之前,阜阳市已启动“Ⅱ级响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突出灌溉重点。据统计,阜阳市目前已投入抗旱资金数千万元,最大日投入抗旱人数近40万人,已抗旱浇灌面积近500多万亩,占受旱面积的70%以上。

  蚌埠市实行旱情、灾情和抗旱保苗日报制度。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保苗第一线,指导群众科学抗旱。

  淮北市根据灾情发展动态,分地区、分作物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意见,完善并适时启动农业抗灾应急预案。亳州市采取县区主要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分片包村、村干部包户到田的层层抗旱责任制,已抗旱浇灌面积30多万公顷。

  淮南市投入人力数万人次、机械数千台次,对全市近10万公顷高地油菜、岗地小麦以及1.3万公顷蔬菜和经济作物进行了浇灌。

  当前,安徽旱情仍持续加重,为全力做好抗旱工作,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命令,决定自2月5日20时起,将《安徽省抗旱预案》II级响应提高到最高级别I级响应。全面实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分工负责制,对有条件抗旱而不作为造成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据2月9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旱情通报”显示,截至2月8日,全省累计已抗旱浇灌农田247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86%。

    气象局官员:警惕冬春连旱影响小麦返青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抗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