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经济危机对就业影响在加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05:27  新京报

  崔传义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课题组负责人

  崔红志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经济危机影响

  去年10月意识到后开始调查

  新京报:受此次经济危机影响,全国2000万农民工失业或返乡,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注意?

  崔传义:去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组织我们调查,去了苏南的常熟、昆山等地。在昆山,我们对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调查,通过向子女发问卷了解他们父母的情况。

  当时,调查了80个学生,反馈来的情况是已有45%受影响,或是部分家庭成员失业,或是工厂已经停产,只领基本工资。

  当时那个学校已有5%的学生因为家长要回家而离开了学校。

  新京报:据你分析,这次失业或返乡的农民工中,哪类人占多数?

  崔传义:对于停产的工厂来说,所有人都失业了。对于需要裁员的企业来说,首先裁的是岁数偏大、劳动技能较低的人。

  不过据了解,一些企业倒闭后,企业技能好的员工也下岗了。那些没有倒闭的企业刚好把这些好的员工接过去,淘汰自己企业的不合格人员。

  反思发展思路

  一些中小企业被限制了发展

  新京报: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不仅是农民工,但从失业的农民工来看,我们自己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崔传义:这次农民工失业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所致。

  但反过来看,我们的发展政策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中小企业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载体,而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老想着沿海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对民营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轻纺工业考虑不多,忽视了它对当前阶段巨量人口的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

  轻纺、服装主要由民营中小企业经营,是群众的日用消费品,既外销,又内需,并不是“夕阳”产业。但我们一些地方把它作为落后产业,限制发展,不让金融机构给它们放款,负担也重。

  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本来就较弱,加上贷款难,就受到了较大的压力。直到去年8、9月份国务院领导深入沿海调查,才发现了问题,调整了政策。

  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应该考虑支持它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保持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适应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把它“调掉”。这方面的政策和服务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

  崔红志:通过这次经济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可以看到这几十年,我们一直不注重扩大内需,企业也不是为了内需去生产的,主要是面向出口,沿海地区成了世界加工厂。这样国际市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国内就受到影响。

  这样的发展思路又直接影响到产业空间布局,因为是生产出口产品,为了运输方便,所以大多工厂设在了沿海地区。

  如果是生产内需型产品,工厂就可以设在内地,设在离农民工老家近的中小城市,能改变农民工的集中流向。

  这些都不是造成这次农民工失业返乡的因素,但这次经济危机的出现,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思考深层制度

  二元割据忽视了农民工利益

  新京报:除了发展政策之外,我们的制度是否有需要思考的地方?

  崔传义:城乡分割的问题没有解决,影响了农民工权益,阻碍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新京报:这与农民工失业有什么关系?

  崔传义:我们长期的二元割据,忽视了农民工的利益,一有经济风波,农民工首先成了牺牲品。

  社保、子女就业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是老生常谈的,就不多说了。问题是这些不公平加重了农民工的生活负担,一旦失业后负担更重,抵抗风险的能力就弱。

  农民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城市没有把他们纳入住房保障体系,没有居住的地方,遇到经济危机,他们难以耐心找工作,难以耐心接受培训。

  新京报:可是解决了这些问题,在经济危机中,也不见得能减少他们的失业吧?

  崔传义:不是你这么理解的。如果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够平等地给予农民工,那么他们就能增加应对失业的能力。

  如果能给他们提供廉租住房,使他们子女享受同样的义务教育,很多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就能相对在一个城市定居下来。一旦定居的人多了,他们才能购买耐用消费品,有更多服务要求。这样就能使工业化、城镇化中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提高,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而经济危机中,第三产业的失业率是比较低的,这次危机中,很清楚地表明制造业的失业率是大大高于第三产业的。

  但我们的城乡壁垒还没有打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失业 农民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