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县开建“创业之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12:55  东方早报

  23岁的陈苏林,3年前大学毕业,随后一直在深圳工作,月均收入达4000元,但因金融危机,他所在的公司订单锐减,而他的薪水也降到了每月880元。陈苏林离职回家,他发现村庄的小河依旧清洁,便萌发了开办养殖场的想法,但待他细致算了下,“虽然政府有很多扶植政策,但前期投入就需要几万元,我心里没谱,外界有工作机会,还会选择外出工作。”

  而下定决心在家创业的张步兵,其身份是团凤村“打工第一哥”,他在外打工20多年,还出国打过洋工,他说他回家创业的原因很实在:手头有点积蓄,早就想步入回家创业的行列了。

  来自开县工商局的消息,自2008年10月农民工陆续返乡至2009年1月底,该县共有1321名返乡农民工前来工商局办理了“返乡创业”登记,这个数字比往年同期数据增长了50%。但1321人占所有返乡农民工的比例,“只能说是很微小的一部分。”

  阵痛反思

  开县开建“创业之城”

  开县力争用1-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就业的“百、千、万”目标。   

  农民工的课题,一时上升为了开县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08年10月大批农民工返乡开始,工作至今仍在继续。

  开县官方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开县是劳务大县,准确研判和预测外出农民工返乡回流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对稳定全县就业形势、确保全县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定点调查”的科学统计方式,被首次引入了农民工调研中,政府要求精确统计出来返乡回流农民工人数,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各镇乡街道深入基层第一线,掌握农民工返乡动态信息,开展全面调研,对返乡农民工情况进行摸底登记,掌握情况和趋势,了解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情况。

  团凤村村文书陈海维说,他从事村内文书工作28年了,2008年10月,首次接到政府的通知,要求统计好村庄返乡农民工的具体情况。为此,团凤村外出务工人员才有了一个全面的数据,结束了“估算”的历史。

  村庄的数据汇集到乡镇,各乡镇的数据随后汇总到了开县县政府,“就形成了一套全面的统计数据。”开县农务办主任刘沛明说道。

  依据这个数据,开县节后官方数据显示,全县返乡回流农民工转移就业岗位差口至少在3万个,得出了需要“各级分类施策,多措并举;内外联动,拓展就业”的结论。

  有了科学的统计数字后,开县政府开展了首个“135”活动。“1”即发出一封慰问信,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向全县在外务工及返乡人员发出一封公开慰问信;“3”即召开县、乡镇、村三个层面的座谈会;“5”即送温暖、送技能、送岗位、送信息、送法律。

  而这些,在以前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举动。

  2009年1月起,开县每月组织三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邀请市内外大型企业来参加;开县电视台、开州新闻社及县内各大媒体网站均设立了“信息”专栏,对现有的培训政策、创业扶持政策和各种惠民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开县整合县内各中介机构、培训学校的就业信息,为广大返乡回流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

  “我们这么受到关注,还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45岁的福乐民说道。

  “县领导为了待业农民工就业问题,近两个月忙得焦头烂额。”开县一些官员坦诚地说。

  阵痛之后,就是反思与改变。当地官员已经不愿强调开县是“打工第一县”,他们谈论的更多是创业。

  近日,开县政府网站近日公布了一条新闻:开县力争用1-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在全县培育百名创业明星、扶持千名小老板、带动万人实现就业的“百、千、万”目标,努力将本县打造为重庆市的“创业之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