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三角地带:不缺工作岗位缺“好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10:26   南方新闻网
长三角地带:不缺工作岗位缺“好工作”
常熟这些电线杆上的纺织业招聘广告,吸引不了匆匆而过的90后 图/唐勇林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昆山、常熟等地的工作岗位其实不缺,缺的是“好工作”。工作时间过长的纺织业,即使逆市加薪,也很难吸引80后和90后的务工者。除了薪水之外,新一代的农民工还看重娱乐时间、城市生活以及工作的尊严

  来了又走

  年后来昆山寻工未果返乡者,多为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城市并无可安居之处。找到工作之前可以撑多久,取决于出来时钱包的鼓瘪。

  2月8日下午,22岁的董春富又请了半天假,送表姐、表妹去昆山火车站回山东菏泽老家。过去的一周,在一家电子厂工作的董春富一直请假,陪着表姐、表妹找工作。好在厂里也没什么活,请假倒也容易。“工作是找到了,她们不乐意干。”累得一塌糊涂,却无功而返,董春富不免有些失落和抱怨。“你找的那也叫工作?”19岁的表妹小声抗议。

  董春富有点不好意思:“工资是低一些,不过……好歹是有份工作。”董春富给表妹找到的这份工作,每天加班的话,大致和去年好年景的时候不加班的工资差不多。

  表姐则是董春富和表妹共同嘲笑的对象:她本来在上海有一份工作,却在下半年辞职回家。“都金融危机了还辞职。”表姐则不好意思地以手掩面:“别说了。”

  “就权当是来昆山旅游吧。”姐妹俩自我安慰。不过,除了工厂门口和职业介绍所,姐妹俩哪也没去。“听说周庄的门票要80块吧?”

  几米之外,率领着七个姑娘小伙的“娃娃司令”王丽娟格外引人注目。王年纪不大,辈分却很高。七个“娃娃”都是王的表侄女、外甥、侄孙女一类的亲戚,最小的才15岁,初中还没有毕业。王的河南永城老乡在昆山开了一个工厂,缺人手,于是让王带着娃娃们浩浩荡荡地过来了。

  来了一看,“跟铁打交道,都是男人干的活,一个月还只七百多元。看了看,周围别的厂工资更低,还不如回家抗旱呢”。

  一周前,才从河南濮阳赶来昆山工作的张琴和同乡现在不得不回家了。之前给一个同乡700元的中介费后,她得到了昆山的一个工作机会。但是只干了一天,张琴和同乡就打了退堂鼓。

  “干活累、工资低不说,车间里有个饮水机,我们渴了去喝水,结果上面写着‘一杯水一元’。你还不如直接写‘就不让你们喝水’呢!”张琴抱怨。

  700元中介费也未被退回。她们得到的解释是,“钱都交给劳动局了,没法退。”涉世未深的张琴所不知道的是,昆山市劳动局绝无可能收取她的所谓招工考试费。此外,当地即便是“黑中介”,亦允许有一天试工,不满意可全额退回中介费。

  据南方周末记者在昆山、常熟两地的观察,春节后因招工未果而返乡者,并非孤例,但亦尚未成潮。在两地多个乡镇的职业中介所,记者注意到众多求职者骑车而来。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的农民工更喜欢出来租房住,然后慢慢将亲人接来。对于他们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场所,亦是生活的地方。

  寻工未果返乡者,多为出来未久、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城市并无可安居之处,在找到工作之前可以撑多久,取决于出来时钱包的鼓瘪。

  2月12日,记者在常熟市东南开发区小康村见到郭夕平时,他正在“扫街”:街边有中介所,郭就去登记个名字,“有枣没枣打一竿子”。

  看到新世电子在招人,郭问中介老板:“从那出来的还能进去吗?”郭本来在那有一份工作,去年12月,企业不景气,工资不高,看到周围的人一个个离去,郭也觉做得无味,便也辞职。今年再想进去,就要交400元中介费,还不一定进得去。郭不由感慨“造化弄人”。

  郭现在住在中介家里,住宿费每天十元。他已经记不清在过去的一周里,到底在多少家中介所登记过,他只知道,自己离开湖北枝江时带的一千多块钱,已经所剩无几。

  初来时曾经把中介家里塞满的如郭一般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离去。“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回家了,有的没钱住了。”郭不知道,如果钱花完了还没有找到工作怎么办,“可能跟同乡借点路费回家吧”。

  挑工作

  中介老板都急了:“你想去哪一个?其实都差不多的。”

  或得益于昆山的产业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的就业,虽然同比依然春寒料峭,但环比去年12月,已有小幅上升,正在悄然回暖。

  记者在昆山采访中观察到,工作岗位其实不缺,缺的是“好工作”。

  2月8日,离昆山市区十余公里的蓬莱路上一处中介,来自甘肃静宁的王瑶和男友逐一评点贴出来的职位,犹豫难决:“广明电子倒是近,在新星路,可惜指明不要甘肃人。”“正日电子是长白班,也包吃住,不过双休日工资比别的很多厂少0.5元,一个月算下来也不少。”“兴盟电子工作倒是轻松,也干净,但是在宾希,离蓬莱太远。”

  “星宝电子据说住宿不好。”

  ……

  中介老板听了都急了:“你想去哪一个?其实都差不多的。台湾老板精得很,都算好了。有的工资低,但是吃住不扣钱;有的钱多,但是迟到扣钱,吃饭扣钱,算下来是一样的。”

  王瑶叹一口气,拉着男朋友走了。

  在这家中介对面,另外一家中介老板正极力劝说一位姑娘报名。这家亟需用人的电子厂女子包进,不过是在十公里外的出口加工区,而姑娘的家人却都在这个镇上。“还犹豫什么?这个厂待遇不错的。机会可转眼就没了,你也来了几次了,再不报名,烂工作都没有了。”中介老板对姑娘半吓半哄。

  姑娘捏着衣角,默不作声。“你快想好啊,今天可是最后一天,我11点就带人过去面试。”姑娘听了这话,还是沉默,一会,转身缓步走了。

  11点差10分的时候,姑娘又折了回来,交了280元中介费,又到门口报亭花1块钱买了一支圆珠笔,准备去面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农民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