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去年11月开始到现在的,针对中央4万亿投资的审计暂未发现重大的违法违规或损失浪费的问题。
同时,刘家义也指出了一些地方存在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完全到位、重复建设、资金多头管理等问题。
刘家义表示,4万亿投资项目是今年审计署工作的重点,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将对重点投资项目、民生项目、环境保护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4万亿投资尚未发现重大违规
据国家发改委2008年11月初的测算,在4万亿元投资总额中,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其中2009年配套能力为3000亿元,资金缺口2400亿元;2010年配套能力3200亿元,资金缺口2600亿元。
日前,地方向中央上报了2000亿的地方债发行计划。但是依据地方债发行和偿还的规定,仍然是地方财政比较富裕的地方可以获得较多的地方债,地方财政比较差的获得的地方债规模会较小。
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配套资金能否及时全面到位,是这次4万亿投资审计的重点。
刘家义介绍说,自2008年11月开始的审计工作发现,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存在配套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到位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审计部门通报给地方党委和政府后,地方政府正在加紧整改。
虽然目前还没有发现大的违法违规和损失浪费问题,但是一些重复投资、浪费问题仍然存在。
地方政府为了申请中央资金,往往将采取“全面开花”的办法,向中央各个部门进行申请。而目前中央投资下达的途径仍主要沿用分口管理,各个中央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投资浪费和重复申请资金的问题。
刘家义举例说,审计人员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一个村建了文化工作站、计划生育工作站、法制工作站等很多个工作站,而这些完全可以以一个工作站来代替。
刘家义说,此次对4万亿投资的审计要关注几个方面:一是关注投资中的铺张浪费、重大损失浪费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二是中央各项政策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中是否存在问题;三是各地在扩大内需和保证经济增长的工作中,有没有违背中央调整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及其他过剩产业上马的行为;有没有违背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政策的行为。
刘家义表示,2009年审计署正在和将要采取的措施是,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中心,加大对4万亿投资中的重特大投资项目、重特大资源环境保护项目,重特大民生工程项目,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全程跟踪审计。
对涉及民生的,比如给种粮农民的直补、饮用水安全的投入等这些直接涉及老百姓生活的财政支出,进行全面审计。“促进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不出大问题。”有关审计的结果,将会向社会公告。
制度性问题需渐进解决
刘家义介绍,审计系统已经为4万亿投资审计投入了近万名审计人员,包括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
据悉,目前各省审计厅机关已经在当地政府和审计署联合布置安排下,开始了对当地申请中央投资项目和当地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项目进行了全程审计。
“如果能发动起地方审计机关,他们在当地,对开工资料、进度等真实情况更为了解。”审计署一位工作人员说,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联合行动,可以使4万亿投资审计更为有效。
目前,各地审计机关向审计署上报的工作宣传材料中,关于4万亿投资项目的内容已经日渐增多。
据审计署网站消息,湖北、安徽、吉林等地都已经开始当地的4万亿投资项目申请和落地情况的跟踪审计。
湖北省审计厅给审计署的汇报材料中指出,湖北省今年要紧密围绕扩大内需促增长,不仅要对相关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审计,而且在其他审计中也要关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一些重点工程项目,要求在工程开始规划论证时,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投资资金的“流入”进行“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安徽省审计厅则已经抽调了人和其他部门组成了4万亿投资检查小组,重点检查资金投向和使用、工作程序、工程质量和廉洁、责任落实等情况,督促有关单位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切实加强对中央投资项目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刘家义强调,审计系统要在此次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工作中担任“免疫系统”的作用,多发现体制性问题,起到提前抵御和预防生病的效果。
对于审计中一些“屡查屡犯”的问题,刘家义表示,制度性的问题,想通过一次审计揭露就彻底改掉是不可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断推进,改进制度、改进办法、改革体制,直到这类问题得到解决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