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2日,在押人员李荞明在云南晋宁县看守所死亡,当地警方通报死因为李荞明在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撞门框所致,消息一出,引起舆论哗然,“躲猫猫”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资深网民、曾为新华社记者、现为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伍皓,促成让网民参与调查的“‘躲猫猫’舆论真相调查委员会”,昨日,本报记者与伍皓展开对话。
■ 对话人物
姓名:伍皓
身份: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简历:在北大当学生时即被当时的江总书记接见。后来伍皓在毕业的时候,主动提出要到西藏工作,作为优秀毕业生又被领导人接见。当了16年的新华社记者,去年弃记从政,正式在云南省委宣传部担任副部长两个月。
“对网络的舆论,要用网络的办法来解决,真正去信任网民,公开、透明、开放地让网友了解情况。”
昨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早早离开省委,他要请朋友吃饭,而调查组成员仍在宣传部办公室为调查结果而争论。“我不用审稿,他们调查的结果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伍皓说,宣传部不会干预调查结果。在一家餐厅,记者对伍皓进行了专访。
关于“躲猫猫”
网络舆论要用网络办法来解决
新京报:您是怎么想到组织网民去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的?
伍皓:这两天正在开全省的宣传部长会,晚上上网发现整个事件已经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词,已经成为了一个聚集点,而我们还没来得及去及时应对。如果网友对警方产生了怀疑,就算按照传统的办法,警方调查,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也很难取得网友的信任。对网络的舆论,要用网络的办法来解决,真正去信任网民,公开、透明、开放地让网友了解情况。于是我们当天上午召开了一个协调会,有政法委的同志参与,公安厅,当地市公安局都参加。
要把真相还给公众
新京报:协调会上,各部门的同志同意网友参与调查么?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伍皓:应该说,整个社会与舆论环境都在更加开放与透明,我们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要打造阳光政府,所以在这个协调会上,我们宣传部门提到这个想法,各个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十分开明与宽容。
我跟公安的同志说,面对网友的质疑,只能用我们的坦诚去换取网民的信任,以心换心。就算有问题,网民也可以为公安的监所管理提出好的建议,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隐瞒的,我们完全可以晾出来,让网民来评判和督促。因为现在网上的舆论,不管公安部门怎么做,怎么说,都会有人质疑,还不如完全的公开透明,让网友参与。公安部门的说,要向上级汇报一下,再决定。后来省公安厅负责人听了他们的汇报后,马上就表示同意。
我们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都有一个宽阔的胸怀,都认为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如果在这个事件上,看守所与公安机关如果确实存在问题,该是谁的责任,该严肃处理的就该处理。反正要把真相还给公众。
新京报:当时你有没有评估过此事的后果?万一失控怎么办?
伍皓:我当时是想了的,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是那个看守所真是有重大的隐情,那样调查出来,会出丑。但是后来反过来想,真相永远是真相,我们不怕揭丑。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宣传部这次把自己推到了前台,有点越俎代庖?
伍皓:很多网友就是把这个事情的性质弄混了,我们这次不是法律授权的调查机构。我们宣传部门也没有权力。按照事件本身来说,应该是一个司法机关的事情,但是后来出现了“躲猫猫”这样的公共舆论事件,网民们非常渴求知道真相,我们有责任把事情的真相完整、及时的澄清,满足公众知情权。
关于网民调查
网民调查不取代司法调查
新京报:这些网友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做出的调查结果可信么?
伍皓:现在网上也有网民质疑我们选的网友会不会是托儿,所以为了让选出的结果是客观公正的,我们采取的是公开报名,最大限度的来确保我们这次调查的独立公正。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调查,并不取代政法机关的调查,并没有法律上证据的意义,我们也不肩负那样的责任。这个形式只是,到底事情的真相如何,让网友亲自去看。现在大家最质疑的就是,怎么会去玩那个躲猫猫的游戏就死人了。我现在没去,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也说不出来。但网友们看了现场的环境,看到门的位置在哪里,人倒下以后,是个什么情况。
宣传部不干预调查结果
新京报:调查组的消息已经在网络上传开,你是否已经看到网民的评价?网民的反映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伍皓:上午调查团刚抵达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消息。我很关心他们调查团是否能够顺利的进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当得知他们进去了,我就比较放心了。
从宣传部的角度来说,我们这次就是为网民认知真相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所以我们不介入调查委员会、不干预调查。只要是调查委员会每一个人认可、签字他们共同的这个调查报告,那就由调查委员会自己去发布,我们不做任何的干预。
有前科网友入选委员会
新京报:对这些网友会有什么政治审查么?
伍皓:完全没有任何审查。后来我们才知道,有个入选的网友以前曾经蹲过监狱。而且之前他也没有说过,到了监狱才说的,说是蹲了七年监狱。我想这个都无所谓,相信他们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整个委员会会取得一个共识。
是危机公关但不是作秀
新京报:你觉得这是一次政府的危机公关吗?
伍皓:主要我还是有新闻的专业精神,还原真相,满足大众想知道真相的愿望,可能这时惟一的想法。不过从客观效果看,是起到了危机公关的作用。但是我们不是作秀。
警方不提供录像网民不满
新京报:今天他们调查有没有受到障碍?
伍皓:我听说他们惟一觉得不满足的是警方没有提供监控录像。这我也做了了解,警方说,一是确实天井那个位置没有设监控,二是按照保密条例,必须有授权才能向其提供监狱的保密设施。作为民间调查组,也只能在法律规定的层面去做。
新京报:如果他们对此进行质疑怎么办?
伍皓:这个可以提出质疑,包括无法提供监控录像,都可以质疑,网民的质疑我认为是一剂良药,可以让我们改进工作。另外,我们组织这个活动并无意去统一亿万网民的思想,也统一不了,尊重差异性,尊重网民的判断和理解。
关于当官 当官仍保持记者本色
新京报:很早就看到你在西祠上注册了“新华社记者伍皓”,属于老网民了吧?
伍皓:我上网的时间很长,基本上是有网络开始就上网了。
新京报:你用实名发帖出于什么考虑呢?是不是体现你对记者身份的自我认同,自豪于这个身份?
伍皓:这个倒没有想很多,实名和虚名都无所谓,我用实名是觉得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当然别人愿意用虚拟的名字也是可以的。关于记者身份,我毕竟干了十多年的记者,很在意这个身份,现在在宣传部门干,觉得自己记者的本色还在。(笑)
新京报:你在《伍皓说新闻》一书中说“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新闻官”,新闻后面为什么要加个官呢?
伍皓:当时我在新华社云南分社是常务副总编,作为新闻单位的业务官员。我是站在这个角度上,讲怎么做好新闻单位的业务管理工作。书里总结了几条,就是当官也不能脱离业务,包括要做好记者坚强的后盾等,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官”。
敬畏网络民意就是敬畏人民
新京报:作为一个老网民与政府宣传部门的官员,你觉得今后网络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伍皓:我觉得对于网络舆论不能再用像以前那样的手段,有的人觉得网络民意好像是虚拟的,不用理会,这种想法还很普遍。但我认为,对于网络舆论不仅要理,而且要有一种敬畏。敬畏网络民意,就是敬畏人民,敬畏民意的一种体现。我认为正因为网络的虚拟性,我们才能听到更多的真实的、更贴近的人民的呼声。对于我们改进党委政府的工作,对于监督是好的。所以我们还要从网络舆论中吸取有用的养分。就像我们省提出打造阳光政府,这次网民行动,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徐春柳 特派云南记者 涂重航
■ 对话调查组成员
昨晚,本报记者采访了以网民身份参与调查的《生活新报》记者温星。
新京报:你当时是怎么参加到这次调查的?
温星(以下简称温):我是最早报名的三人之一。感觉这次调查组挑选的是网上比较活跃的网友。
新京报:经过一天的调查,你觉得满意吗?
温:有收获也有失望。
新京报:有什么失望?
温:我预想要看关键证据,但是看守所以保密法规定,没有提供。但是这个也在法律的范围内,没有办法。也没有让去见关键的当事人,警方说会妨碍办案,给嫌疑人压力。
新京报:你有没有想过,因为碍于法律程序,使这次调查流于形式?
温: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身份不能畅通自如,随时被强调,民间调查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虽然比较理解,但是确实不可能有深入的作为。
新京报:调查报告会不会让你们成为网友的靶子?
温:肯定会有网友来质疑。网友的期望太高了,期望我们能下结论,但是我们做不到。事实真相还需要司法机关来努力调查。以网友的身份调查,就是有些尴尬,也不能超越法律。
新京报:那这次调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温:是一次试验吧。我们会把看到的,原原本本的反馈给大家。
本报记者 涂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