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民如何看待“上海市居住证可转户籍”的相关政策?日前,《东方早报》联合市民信箱进行了相关调查,共有962位市民参与调查并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政策持赞成和反对的受调查市民各占近半比例。62%受访者赞同“户籍新政”试行后,将“为上海引进人才和技术,激活上海经济”。
受访者称有助于楼市
在近千名受访市民中,53%为沪籍。在上海户籍的受访市民中,45%的受访者对“上海户籍政策改革”表示“赞成”;43%的受访者担心“上海城市承受力有限”;21%的非沪籍受访市民相信“与本地户籍市民的福利待遇差别将缩小”;16%的非上海户籍受访者认为“外来人才获得上海户口仍很艰难”。
62%的调查对象赞同“户籍新政”试行后,将“为上海引进人才和技术,激活上海经济”。12%的受访者认为“将挽救上海楼市”;10%认为可以“促进创业和就业”。
36%的调查对象认为,在落户条件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称”最为关键;25%的受访者认同“依法纳税,无不良诚信记录或违法记录”的落户条件;22%的人认同“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的落户条件;17%的人认同“累计缴纳上海城市社会保险满一定年份”的落户条件。
“7年符合国际惯例”
对“居住证累计满7年可依次轮候转户口”政策中提到的“7年”这个时间限定,60%的调查对象表示:“7年正好,符合国际惯例”;20%的受访者认为:“7年太长,起不到引进人才的作用”;还有20%的人群认为:“不应当设定年限”。
对户籍改革持赞成态度的网友表示:“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很人性化,我希望这个改革政策有一个具体可对照的标准。”还有网友建议:“夫妻一方有上海户口,另一方作为人才引进持有A类居住证者,这部分人应优先考虑缴社保满两年直接取得上海户籍,这样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增加上海的社会保险金数量。”
调查①副教授的无奈 出一次国就得先回一趟家
主人公:娄洁
河南籍 来沪近4年
上海大学副教授
沪籍申请中
东方早报记者 韩晓蓉
2004年底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6月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上海大学工作,娄洁目前是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的老师。原本以为户口和居住证没有太大差别,然而,没有上海户口还是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
工作需要经常出访国外
娄老师在西安交大硕博连读时的专业是生物数学,在就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就曾作为数学模型部分的主要研究人员参研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其编写的《中国HIV/AIDS预测与控制软件》已被中国卫生部及中国CDC在发布数据时采用。目前,她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艾滋病的控制与治疗策略:宏观与微观的数学建模研究”。
工作上的突出表现和科研的需要,娄老师经常要出访国外,工作期间她曾应邀多次到意大利、加拿大等国进行合作及学术研究。然而有时办理出国手续时,需要由户籍所在地出具无犯罪公证时,她就只好来回奔波,到河南郑州的老家办理相关手续。
2007年,娄老师和男友结婚,由于结婚手续要到男女其中一方的户口所在地办理,但夫妇俩都没有上海户口,因此只好去一方的老家领取结婚证。耽误了时间不算,还十分劳心劳力。
户口簿来回寄了多次
2007年底,娄老师家多了一个新成员,白胖儿子出生了。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但是户口带来的麻烦再次凸现出来。由于夫妻俩没有上海市户口,娄老师只好回河南郑州的老家给孩子办理了入户手续。
“原来以为户口和居住证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经过了这么多事,觉得只有居住证还真是不方便。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娄老师举了个例子,比如有时候办事情必须要有户口簿,而户口簿又不可能一直放在自己身边,因此,每一次需要户口簿,就需要家人从河南邮寄,这本户口簿来回寄了很多次,很多时候急等着用时只能干着急,好不容易户口簿到了,又赶上相关部门休息了,因此经常是一两天就能办好的事,娄老师却有可能花上一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办好。
“不过学校对我们非常关心,人事处主动和我们联系,提供上海市户口迁移政策的最新信息。一旦符合了迁户的条件,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协助我们办理迁入手续。按照上海市户籍的现行规定,只要评上了副教授就可以申请办理上海户口了。”尽管居住证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娄老师却能理解,“这是城市的硬性规定,我们只能跟着政策走。”
上海的人事部门规定,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可以落户,2008年3月,娄老师申请了副教授职称,当年11月得到了晋升副教授的正式批文。根据这一规定,学校人事部门已经为娄老师办理了户籍申请。
调查②忧心将来孩子上学 索性推迟两年结婚
主人公:余世俊
31岁 江西籍
企业质检总监
来沪6年
东方早报记者 邹娟
今年9月,31岁的江西人余世俊将和相恋6年的女友走进婚姻的殿堂。准新郎说,因为没有上海户籍,这个婚礼迟到了将近两年。
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余世俊应聘到上海一家外资公司。办入职手续的当天,人事部门给他一张上海户籍申请表,并详细告诉他应该办什么手续,要到什么部门办理。不过,当时的余世俊并没有当一回事,“那时候考虑移民,加上办理手续也繁琐,并不着急落户。”
没想到就这么一犹豫,沪籍政策就在2004年“大变样”。一转眼余世俊就不能顺利获得上海户籍了。
2004年,余世俊结识了现在的未婚妻,女友同样没有上海沪籍。
2006年,余世俊最终打消移民海外的念头,决定定居上海。
2007年,余世俊打算结婚,没想到,外地户籍结婚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办理结婚证,就算以后生孩子,也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办准生证。“当时觉得很不公平,我都为这个城市缴税5年了,到结婚生子的时候,却被告知‘你是外人’。”余世俊清楚地记得那是7月23日,他和女友一个晚上没有说话。
接下来一段时间,搜集落户政策、咨询没有户籍可能带来的影响成了余世俊的“必修课”,而咨询得越多,越让他觉得不放心,“我们打算一结婚就生孩子。但是以我们现在的状况,孩子也只能办居住证。”余世俊分析道,孩子办居住证在受教育上肯定要吃亏——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这几年一直是生育高峰,等到他们的孩子要读幼儿园了,肯定会比上海籍的小朋友入学难。
带着这样的担心,余世俊的婚事便“有些可笑的一拖再拖”。直到2008年,余世俊终于想通了,决定回到江西把结婚证办了,2009年再把酒席办了。“上海户籍是被我大意拖掉的,现在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出台了,我会不遗余力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