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与清华大学师生座谈时,希拉里·克林顿用中国成语畅谈气候变化
《世界新闻报》记者/李冉/蔡靖骉/丁宁
对于希拉里·克林顿,大多数中国人并不陌生,这位美国前第一夫人给人以智慧、干练的形象。当她以美国新任国务卿的身份再次来到中国时,又处处体现着亲切和随和。
深情回忆钓鱼台18号楼
21日上午9时50分,身着一袭黑衣、颈带白色珍珠项链的希拉里·克林顿出现在了钓鱼台国宾馆的18号楼。她步履轻盈,微笑着与见到的每一位中方人员打招呼,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似乎等待她的不是一场众人关注的政治会谈,而只是老友之间的一次重逢而已。
其实,对于18号楼而言,希拉里的确是一位老朋友。1998年,希拉里作为第一夫人,陪同她的丈夫——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就住在钓鱼台18号楼。
也许是中方特意的安排,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巧合,阔别10年后,希拉里再次回到了18号楼。楼内的古色古香依旧,而此时的希拉里,却已经成了美国国务院的掌门人。
其实,不仅对希拉里,而且对中美关系来说,18号楼也是意义非常的。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就下榻在这里。而那次访问开启了两国关系的一个全新时期。
当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希拉里和杨洁篪外长握手的那一刻时,希拉里禁不住内心的欣喜,第一次提起了18号楼。“我很高兴能再次回到这里。1998年,我和我的先生就曾经住在这里。”
故地重游,触景生情。无论是和杨洁篪,还是向在场的中外媒体,希拉里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于18号楼的真实感情。“这里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她动情地说。
带着对18号楼的美好回忆,希拉里和杨洁篪的工作会谈开始了。原定75分钟的会谈,足足谈了将近两个小时。
面对在场的数十家中外媒体,杨洁篪用“建设性、积极”来形容他和希拉里的这次长谈。站在一侧的希拉里安然以待,认真倾听。就在共见记者快要结束时,透过面前的大落地窗,杨洁篪指着一湖之隔的芳菲苑,向希拉里发出了邀请:“你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这栋楼。所以希望你以后经常来这里,通过钓鱼台也可以看看中国的变化。”
参观热电厂尽展亲和力
在结束了与中国外长杨洁篪近两个小时的会谈之后,21日下午,希拉里一行驱车赶往京能集团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参观访问。当天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但疲倦丝毫没有显露在这位女政治家脸上,其举手投足间尽情挥洒亲和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希拉里对该电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事实上,气候变化问题是希拉里此次“倾听之旅”的一个主要议题。
参观结束后,在电厂办公楼一层大堂里,希拉里与清华大学40多名师生一起,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希拉里幽默地引用了中国成语来提醒在座的各位不要“临渴掘井”,也希望中美两国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共同努力,携手共进。
座谈会一结束,希拉里就走下讲台,与在场的每位师生握手问候。现场的一位同学不失时机地拿出希拉里的自传请求签名,这位新任国务卿立即爽快地在书的扉页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没换装让记者“失望”
美国务卿希拉里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会见,是她首度访华之行的“压轴”亮相。在与胡锦涛、温家宝会见时,希拉里还是以一身黑色职业套装形象出现,这让等候多时的中外记者有些失望。因为这位美国前第一夫人在1998年随其丈夫克林顿总统访华时,曾经身穿一身鹅黄色套裙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记者们也准备在希拉里的着装上做做文章。
没想到她的黑色套装形象竟保持了一天,于是记者们纷纷猜测希拉里没有换装的原因:一是她上午在钓鱼台与戴秉国、杨洁篪见面后,直接前往太阳宫热电厂参观,而后就直奔与胡主席和温总理会见的现场,因此没有更衣时间;二是国务卿与第一夫人角色不同,希拉里此行更愿意树立其务实、干练的形象。
《世界新闻报》
新闻分析 / ANALYSIS
真诚对话消除分歧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陶文钊教授表示:“希拉里国务卿是奥巴马上台后首位访华的美国高官,两国领导人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商讨双边、地区和全球性问题这是第一次,这对推动中美两国在新形势下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而针对希拉里的“倾听之旅”,陶文钊教授说,奥巴马政府现在刚刚上任,所以需要倾听各种意见,然后来决定其政策。
美国副总统拜登也曾说:“尽管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美国有着强大的实力,但双方谁也无法独自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些美国官员也指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建设性关系,有利于促进两国在有分歧的问题上进行“真诚的对话”。(翟磊/李楠)
《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