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户籍新政瞄准精英 户口特权成变相奖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00:40   CCTV《新闻会客厅》

  CCTV《新闻会客厅》2月24日播出《上海“户籍新政”能否撬动“户改”坚冰》,以下为节目实录: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上海的户籍制度松动了,而关注这件事的人大大超出了上海市的范畴,人们在关心所谓的上海户籍新政,是不是会启动中国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中国公安大学治安系教授王太元,欢迎您。旁边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陆益龙,也欢迎您。先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这次上海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致内容。

  【上海“户籍新政”出台】

  解说:备受关注的上海居住证满七年,转户口试行办法昨天开始试行,试行期为三年。办法中规定,持上海市居住证满七年,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七年,依法纳税,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无违法记录者,可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此外,为吸引优秀人才落户,办法规定,在上海市做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或者在上海被评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的,可不受时间及参保年限限制。上海现有常住人口约1900万,其中约600多万人没有上海户籍。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先后多次调整户口迁移政策,这次改革被称为上海第四次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次是1994年2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外来人员只要在上海买下一定面积的商品住宅,就可以申请蓝印户口。到2002年蓝印户口停办。八年间,有42万人通过购买房子取得上海户籍。2005年,上海推行引进人才工作证,一部分在沪工作的外地人通过这条绿色通道了走进了上海。第二次是2002年6月起,上海推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持证者在创办企业等方面享有相应市民待遇。持证人在子女教育、福利待遇等方面,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第三次是从2004年10月开始,实施上海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将居住证的适用对象从原来的人才引进扩大到所有的上海进入稳定职业和稳定住所的外省人员都可以申请,也享有更多的市民待遇。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上海的第四次的户籍制度改革大致内容我们通过一个图表,再跟两位梳理一下,来看一下。上海市外来人口大约是600万,符合这次条件的,我们从大到小范围逐渐缩展,首先要持有居住证,然后这个居住证持有满七年,接着是参加社会保险满七年,还有足额缴纳所得税,以及具有中级技术职称,并且没有违法犯罪记录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激励条件,比如说七年如果是做出贡献了,获得了奖,在特殊岗位上可以不受年头的限。还有就是如果你的个人收入到一定标准,企业投资到一定标准,解决就业到一定标准,不受第四条技术职称的限制。先听听两位对具体这些做法一个评价。

  王太元:具体做法我没有太大评价,我觉得上海吸引人才,所采取的户籍制度变革,其实没有几次不几次的,从80年代一直在做。这一次的动作,我个人认为更早的连续性是它1992年引进人才,办理居住证这个制度延续下来的,然而1998年以后,他们变成了办理人才居住证,但是随后扩大了范围,2002年以后变成了人才居住证,2004以后年变成整个居住证。

  李小萌:所以从您的说法来看,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革户籍制度,而是为了引进人才?

  王太元:对,所以我说我们不要把一切事务管理领域的改革都叫户籍制度改革。

  李小萌:您觉得这次准确说法是上海为了引进人才做了新的举措是吗?

  王太元:所以你看上海是由人事制定的,然后题目叫什么呢?他是专业技术人员,你看得出来,当然还包括增加就业多少,投资多少,那是附带的。

  李小萌:由什么样的部门来承办,来发起,是属于户籍制度改革呢?就是穿跟您同样制服的这个部门?

  王太元:不是,包括他所进行的,穿警察制服所进行的,也未必就是户籍制度。

  李小萌:我们听听陆教授的想法。

  陆益龙:我认为上海这次改革,它唯一新意的地方就是有一个居住证,像户籍转移的过程,这是它比以往新的地方。

  李小萌:您认为这是不是一次户籍制度的改革呢?

  陆益龙:我想某种意义上它是具体操作过程当中的一个补充,但是很难说是一个改革。我们说改革一定是向前进的方向去改革,但是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我个人认为,它不是朝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去改,是仅仅是一个措施而已。

  李小萌:但您刚才也讲到这种细微的进步,这个进步体现在哪儿?

  陆益龙:它有一点松动,我认为户籍的改革,最终的就是要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是方便一部分人的生活,所以这个改革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不能算是一个改革的信号。

  李小萌:我们也来听一听有可能会改变他的生活,方便他生活的部分人,他们做何反应。我们现在要电话连线的是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宏。殷总你好。

  殷宏:你好,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李小萌:我们知道您所在这种算高科技园区,应该是属于这一次户籍制度改革,所谓的户籍制度改革受益人群集中的地方。在园区当中,大家有怎样的反响?

  殷宏:应该来说上海新的户籍政策出台以后,园区的这些企业里面人才都非常的多,因为张江高科技园区1992年成立,是一个国家级的高科技园区,在199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以后,我们已经形成了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三大主导产业,你在硅谷能看到一些产业在张江都能看到,随着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包括像文化创业、金融信息的服务、现代能源这些新型产业也在不断发展。

  李小萌:这些产业当中从业者渴望户籍的人数有多少,占的比例很大吗?

  殷宏:我大概跟您介绍一下,高科技园区里面,我们现在的从业人口大概有13万人,其中有80%是大学毕业的学生,有80%是35岁以下的工作人员。这个里头它有非常多从全国各地包括全世界各地来的人才,他们有很多人都持有居住证,在上海已经工作了相当长时间,他们也非常愿意融入到上海这个社会当中,同时他们也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但是,因为上海在前期的时候人才的引进,包括户口控制得相对比较严,这些人才一直没有办法,可能受各种各样的因素,他们没有办法取得户口。实际上他们家庭已经在上海了,在这里已经生儿育女了,所以他们非常有一种迫切的需求,可以融入到上海这个城市环境当中,要不然他们总觉得好像没有上海人的一种自豪感,他没有这样的想法。

  李小萌:在面对这次的政策,还有不少的一层一层限制条件,看到这些条件以后,大家的反应怎样呢?

  殷宏:应该来说,在这个当中能够解决相当大一部分人群在户籍上的诉求,所以说在这个当中,大部分人还是对这个政策持非常欢迎的态度,当然一个政策的出台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群。

  李小萌:殷总,我想请问一下,您本人是上海人吗?

  殷宏:我是上海人。

  李小萌:作为本地人,看到这样的一个制度,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态呢?

  殷宏: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实际上上海要建设四个中心,要建设高科技的产业,它需要吸引全国或者全世界的人才到这里来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应该说本地的人群还是对这个政策持有非常正面的,积极的想法。

  李小萌:但毕竟会也更多人进来分享城市有限的资源。

  殷宏:应该不会,因为这些人群实际上,现在的政策设计一些年限,这些人在七年一直在为上海做贡献,所以说他们更多的可能是为上海的建设,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李小萌:如果希望这个制度步子大一点,您觉得哪一条限制条件是可以取消比较好?

  殷宏:如果直接说这个问题还是稍微有点困难,因为这个政策刚刚出台,它的细则包括它最终如何来实施,现在还没有非常鲜明的条款。所以应该来说,应该是在它所有细则在操作一段时间内,我认为这个政策最好有反馈的机制。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运作以后,再怎么样来完善这个政策。

  李小萌:好的,谢谢殷总。听过刚才殷总的这种,不管是等待户口的人的反应,还是作为上海本地人的反应,两位有何评价?

  王太元:我刚才说了,如果说它从一个改革措施来讲,我还是认可的,我也同意陆先生的说法,但是我认为它应该说开辟了一个特殊的绿色通道,或者叫阶梯。它终于把我们长期当作分隔管理的暂住人口和常住户口之间架起阶梯,让有些人经过合法的努力,达到有些条件以后,能够把暂住身份变成常住状态,而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这个事情去年的深圳搞居住证的时候我就评价过,既然你有了临时登记户口,户口暂住登记,有了短期居住证再加一个户口,为什么不在这四个之间架起一座可以自然升级阶梯呢?

  李小萌: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个政策是试行三年,这个试行期的界定是可以分析出政府有怎样的考虑或者是顾虑吗?

  王太元:刚才那个经理已经说了,这样的东西出来以后,比如说制定者最初的想法或想达到的目标有多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他们的心理需求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实际上还可以继续调试的。

  李小萌:刚才两位都说这个政策主要目的为了引进人才,就是这么一个单一的目的吗?

  陆益龙:我想每一次地方政府在户口方面的一些改革,其实都是为地方发展而服务的。像这一次上海户口的新政,在我看来它影响面是非常小的,其实它可能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期望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多觉得这个可能会挑动户籍改革的金边之类的,实际上可能和我们的愿望是相差很远的。因为这个仅仅是一小部分的,非常少。比方说这个居住证,有多少人能拿到居住证呢?然后又加上五个条件才能够转户籍,其实影响力是非常小的,所以试行不试行三年都无所谓。

  李小萌:听了演播室两位嘉宾的观点,可能观众朋友你们觉得有些意外。等一下我们会连线这一位,他曾经过关于这次户籍制度改革课题研究,看看他的观点有什么不一样。刚才我们所的怎么样能够让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户籍制度改革,您觉得哪些改变才是属于我们大家以为的那种改革呢?

  王太元:我个人一直是说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一个思路是什么?把计划经济时期,不适当附着在户口上的诸多社会政治利益把它剥离开来,让户口回归到社会公共信息管理的轨道上去,让其它企业自己去依法分配社会资源和社会权利。如果这样剥离了,我们的户籍制度变革就会走得比想象的,比目前看见的更快、更有效。

  李小萌:两位对这一次的消息评价不是那么的高,但是会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呢?难道说一点作用都起不到吗?

  陆益龙:我认为户籍改革也不一定就是上海这一次出台这样一个措施。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其实一直在关心、关注户籍制度改革。从十七大我们也可以看到,我想这个决策层会把下一步中国改革的目标,会定在一个城乡体制改革,这个城乡体制改革当中,其实很观关键的一个制度性安排就是户籍制度。因此可以说,可以把上海这次户籍改革作为一个尝试,未来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第一点我认可王教授所说的,一定要把粘附在户口上一些附加值要剥离出去。第二,必须要从中央政策统一的立法角度,不是让地方政府去做一些改革,因为地方政府做的改革只是有利于地方。我们户籍改革就是要追求一个社会协调发展、公平的发展。我一直认为我们户籍改革一定从依法层面上开始,要从全国一盘棋这个角度去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上海 户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