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成都2月25日电(余里 海明威)今春,“5·12”汶川地震灾区地震遗址游,已悄然成为四川旅游的新热点,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引来诸多争议。
“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上个周末,成都市民张先生带着家人,自驾车来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公园。路上交通相当拥堵,经过一番周折,张先生终于到达目的地,停车场前却立着停满的牌子,最后,他不得不把车停较远的地方,再步行前往公园。
以“纪念、感恩、发展”为主题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汶川地震后第一个开放的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公园开放后,游人络绎不绝,因为景区停车场车位有限,需要当地县交通局组织人员疏导,最多的一天,停放的车辆排出10多公里长。
“北川一日游,温暖灾区行”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旅游重建的主题。在春节期间,北川老县城遗址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极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每天接待游客都在千人以上。在地震重灾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回龙沟景区旁,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达到100多亩的真人CS野战基地。
据四川旅游局透露,在春节期间到地震四川灾区的游客超过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69亿元,占黄金周全省旅游总收入的四成。
地震遗址旅游迅速升温,成为四川旅游的新热点,但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网友说,这种旅游是“试图把快乐建立在悲伤之上”,“把灾难之地当作娱乐场所,不仅是对失去生命的人不尊重,也严重伤害受难人家属的心”。
但另一部分网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因地制宜,重振当地经济,让活着的人生活得幸福,我想遇难者在天之灵也会欣慰。”
汶川地震后,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地震遗址上建立博物馆,目的是想从中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让前来的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礼,而不是抱着游山玩水甚至看热闹的心态。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挺之建议,在借助汶川地震遗址拉动旅游的同时,有关地震科普教育、抗震救灾的典型实物藏品等,都应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开放地震遗址首先需要照顾的是遇难者家属的情绪和社会影响,在管理上务必做到规范、有序、严肃。如此,汶川地震遗址才不至于被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