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启正:两会期间关注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15:28  中国网

  [中国网]:其实我们知道,每年两会也是各路媒体竞争的焦点,所以我们在这里特别想请您能否透露一下,今年“两会”都有哪些热点和焦点?

  [赵启正]:大家一想就会知道,今年大家一定会注意国际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去年第四季度出口和GDP都有明显下降,又有些中小企业支撑不下去,这样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去年GDP最后的数据大约是9%的增长,和前几年比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最后几个月的下降引起的,否则不会低于10%。

  有人问,这样低下去,那么2009年会低到哪儿?世界议论纷纷,我们也很关心。中央做了很仔细的分析,我们是要争取8%的增长。其他国家不是,有人预计美国2009年的GDP增长是0.5%到1.3%,咱们8%的增长对我们来说认为是低的,但是在世界上认为是了不起的。当然,人家也在问,中国有什么办法,为什么会做到?他们希望我们会做到,如果我们做到,会买他们的东西,与他们在经济上有更大的协同,所以他们的眼睛盯着我们。

    举手举快点,往前坐一点,占一个好座位

  [中国网]:其实作为媒体,我们非常关心怎么样才能做好政协的宣传报道,怎么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很多记者都很关心在您的发布会上,怎么样争取提问的机会?

  [赵启正]:我希望各位记者一定要了解到政协的特点,它不是国务院,也不是外交部,也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政治协商的机构,因此它的回答角度是从委员们的观点、委员们讨论中的主要见解和见识,以及我们做了哪些事情。因此,他回答问题并不是站在其他的角度上替其他的单位回答问题。所以我们对问题的回答与政协工作关系越密切的,回答起来越准确。不是说其他问题不可以问,但是我们回答的立场是政协委员们的见解,他不全等于政府的决定或决策,但是一定会有密切关系。

  比如我们要保8%的GDP增长,那么委员们认为为什么可以做到,大家有很多的想法和说法,我们如何来帮助这件事情的实现,大家一定有很多建议。所以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国网]:怎么样在您的发布会上争取提问机会呢?

  [赵启正]:举手举快点,往前坐一点,占一个好座位。

  [中国网]:在去年的发布会上我记得有记者穿着很鲜艳的衣服,好象还有举起兵马俑头像的标志,就是争取提问的机会。所以记者想提问的心情还是很高的。

  [赵启正]:我们希望能够均匀一点,不要一个报纸两次提问,或者境内、境外,亚洲、欧洲、美洲都匀一点,希望是这样,但未必能够做得到。所以就要看我们的这位先生是否熟悉他们。

  [中国网]:所以我们也希望都能得到这样的机会。您在报道中国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想知道您觉得在您的经验中什么是最核心的,有没有成功的案例?

  [赵启正]: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在对外表达的时候,我们对国内说的清楚的话,到了国外即使变成很好的外语,不一定说得过去,这叫做文化障碍。语言好,两个国家两种语言,跨语言的交流,比如你是英国人,我的英文很好,我们可以交流,但不等于跨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创新性政策和创新性词汇,有的时候变成外文就有困难,因为对方没有对应的东西。比如,如果中国有馒头,外国没有,你翻译成“中国面包”,这是近似的,因为它不是面包,那么外国人理解中国人的面包和外国人的面包有什么不同?其实这种对应有的时候是不得已的,但是效果不好。

  [赵启正]:在生活中,由于文化障碍没有跨越而出现的误解也是很多的,就是同一种语言,同是中国人也有文化差异。最近我看到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城里的干部到了农村,对农村的老大爷说“老大爷,洗手间在哪儿?”老大爷说,“我没有洗手间,我有洗脸盆给你用吧”。这就是生活环境不同的问题,因为他们不需要洗手间,而你却拿这个来说。再比如,这次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实际是整个民族,特别是北京市民和奥运城市的市民与外国人有一个很直接的交往,这种跨文化的问题被注意了,可以说有很好的结果。这其实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内外大学都有比较文化,就比较这个问题。

  [中国网]:今天赵部长带来了您的新书,就是《one world- Bridging Communication Gap》这本书的中文版我们已经看到了,为什么又想到要出一本英文的?

  [赵启正]:中文版是《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的101题》,英文版就是《跨越沟通的障碍》。这里举了100多个故事,你不注意的话,这些都是障碍。由此及彼,我们对外国人表达的时候,也就是你问的最大的困难是文化障碍。无论是经济谈判,还是政治谈判,还是军事交流,或者是日常作为一种友谊、旅游,都有这种障碍存在。但是你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

  这里讲了很多小故事,中文版现在很多朋友都读了,说很好。英文版是一位加拿大人读到中文版之后,他懂中文,他觉得对外国人有意义,克服文化障碍不仅是中国人,外国人也有问题,外国人也要注意,要双方注意,我觉得他这一点是对的。加拿大朋友用非常通顺的英文做了翻译,我的好朋友《中国日报》前总编也是英文大家,他给做了校对,说这个英文很通顺。

  [中国网]:正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并不是说我听清楚就明白了,所以您提到了国家的修辞能力,来增强我们信息发布的公信力。这里我就想问问,您解释一下什么叫国家的修辞能力?

  [赵启正]:我们在对外表达中国事情的时候,最有发言权的是谁?是中国,因为这件事情就产生在中国,我们是这件事情的参与者、编辑、作者,那么这句话在对外表达的时候,在国际上能不能引起重视,这就是修辞能力。

  比如最近几年,输入的词汇很多,“软实力”、“硬实力”、“文化的冲突”等等,这是外国的修辞赋予特别意义成为专有词来到中国,那么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词输出到外国?比如“自主创新”,这是在中国提出来的。为什么要自主创新?因为中国最近五百多年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存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如外国进步的快,因此中国对科学技术的贡献是较少的。

  [赵启正]:你看我们的数学、物理的定律,用中国人民自己的很少。我们现在眼前使用的许多现代化设备如摄像机、手表、眼镜、MP3等,都是外国进来的。以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能够这样下去吗?

  我们想要为世界做贡献,首先为中国做贡献。我们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专利一半以上是外国的,并且重要的专利都是外国的。每做一台DVD放映机要给人家1到2美元的专利费,每年生产几千万,就有几千万的专利费。所以我们提出要创造专利的任务,需要这样的专利。专利是我们提出来的,我们投资了并牵头去做了,我们叫它独立创新,就是鼓励中国人多创新。

  [赵启正]:但是这个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就麻烦了,翻译成“独立创新”,一位大学教授问我:现在的创新都是国际合作,怎么你们独立就能创新,这样不是效率很低吗?我说不是不欢迎合作,问题是这个题目是中国人牵头的,是中国人觉得需要做得,中国人是组织者,或者骨干力量是中国人,这就是自主创新。他说这样我就理解了,这就是修辞能力。

  中国的修辞没问题,在修成外语的时候,外国人没有类似的概念,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赵启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