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日联合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心灵重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20:28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2月25日电(余里、海明威)在临近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作为日本政府支援四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计划的一环,2月23日至25日,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在成都举办了面向在灾区从事心理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班。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很多专家、工作人员来到灾区开展心理咨询、抚慰活动,为灾后民众心理健康的重建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客观原因,大部分人离开了灾区。因此,尽快培养出植根于当地的心理援助工作者就显得极为重要。“中日合作四川大地震灾区重建--心理援助骨干培训班”邀请中日多位资深专家,通过三天的培训和研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心理专业人员、志愿者等系统学习了心理援助知识。

  “通过参加这样的培训,内心泛起的不止是涟漪,还有震撼,心理重建是长期的,还必须是科学的,这是自己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绵竹市实验小学老师罗晓燕在这次的培训班上感悟到了很多。她想把学到的宝贵经验带回学校,带领学生们走出地震的心理阴影。

  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过去曾遭受过数次重大地震灾害,在灾难频发的严峻状况中灾后重建工作得以不断推进,在针对受灾民众心理持续支援活动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见识。从日本兵库县来的专家,在介绍日本经验方法的同时,通过和中国专家的相互交流探讨,实现了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为今后双方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自日本兵库教育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富永良喜对记者说,灾区民众的心理伤痛短期难以消退,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直到和专家交流后才发觉。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在短期内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至少是3到5年,这期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四川地震灾区的新校舍已经陆续修建起来了,而有些学生没有走出地震的心理阴影迟迟不愿回到学校上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的祝卓宏主任认为,助人必使其自助,重建精神家园是个持续的过程,更需要灾区民众拥有自我康复的力量。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