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著名景观之一的未名湖石舫局部出现塌落,这一事件日前经本报报道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文物安全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在全市各类学校的文物景观数不胜数,很多文物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未名湖石舫塌落非人为
昨天,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赶赴北大现场了解情况,经过勘测,认定未名湖石舫舫首局部石构件塌落的主要原因是石舫本身的陈旧性断裂在融冻作用下造成的。据介绍,事件发生前,北京大学已将石舫的修缮列入计划,没想到春节期间气温回升很快,在未名湖冰冻消融的过程中意外发生了这一事件。
据了解,对未名湖石舫修缮的立项方案已由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所完成。工程确定了现状归安加固的维修原则,将由北京大学委托具有文物修缮一级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
早在2001年,“未名湖燕园建筑”就已经作为一个整体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未名湖石舫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文物法的规定,其修缮必须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目前北京大学正按规定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
校园文物安全引人关注
北京作为一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全市140余座博物馆里珍藏的200余万件珍贵文物外,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文物建筑和文物景观更是数不胜数,校园文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现实原因,校园文物安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以北京大学为例,记者了解到,此次未名湖石舫塌落并非北大校园内文物首次出现问题,2007年7月,北大临湖轩附近花坛中的一件清代初年的汉白玉鱼洗就曾被盗,当时北大保卫部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北京大学内有不少文物,且比较分散,周围未设探头,只有保安日夜巡逻,肯定存在盲点。
近几年,市文物局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隐患的监督力度,并已连续3年向安全隐患严重、亟须整改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单位发出“黄牌”警告。遗憾的是,在每年的整改名单中,都能够看到一些学校的身影。比如去年被要求整改的全市20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被北师大占用的原辅仁大学旧址(原为涛贝勒府的一部分)。在市文物局开出的整改通知书中,记者看到其存在的隐患包括:古建年久失修,避雷设施不完善,消防设施不健全。
文物使用人有修缮保养义务
根据文物法的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而现实中对占用文物建筑的学校以及校园内的文物景观进行执法监督却并非易事。
“像北大燕园建筑这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一般是每年进行两次常规性的巡视检查,”市文物局文物执法队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市级和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由市文物局负责,区县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归各区县文化文物部门具体负责。但是由于执法人员配备不足、一些文物使用单位隐瞒不报等原因,校园文物的安全并不能时时处于监督之下。
更为棘手的是,一些被学校占用的文物建筑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偿获得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隶属关系复杂,如今要想通过搬迁腾退等手段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还有的学校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文物是国家的,隐患整改和维护保养费用应由文物管理部门或政府解决,对应承担的安全责任认识不足。
历代帝王庙的启示
为了解决校园文物安全问题,市政府和文物部门近年来也都做出过持续不断的努力。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帝王庙为例,这里曾长期被159中学占据,学校没有正规操场,主要活动空间只有大殿前的一个篮球场;大殿兼做风雨操场、会场和库房使用;学校房子不够用,凡能盖房的地方都建满了平房、楼房,还把景德门、御碑亭封砌起来当办公室使用。古建内通风采光很差,夏天闷热难耐,冬天靠煤炉取暖,有的古建筑还当校办工厂使用。院内电线密布,普遍老化,杂乱穿梭在古建内外。消防设施缺乏,水源压力不足,消防栓形同虚设。所幸几次大的塌檐都发生在夜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为彻底解决这一安全隐患,西城区委、区政府于2000年12月正式启动了历代帝王庙文物保护工程,经过3年多的努力、投入3亿多巨资,最终将159中迁出,历代帝王庙也得以彻底修缮并对外开放。
然而,如此大手笔的消除隐患、保护文物的动作,并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本报记者 丁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