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标签”的增值与回购难题
文/佟佳熹
导语:
——文物是否通过“掠夺”而流失海外,存在诸多争议。
——贴有“圆明园”标签的文物的价格,与未贴标签时相比的落差,让这些拍卖行“鉴定”的文物的身份变得不可信。
——在成百上千件海外拍品中,除了十二生肖铜像,只有《道光皇帝骑射图》和纪恩堂玉玺可以通过史料证据证明确属圆明园文物。
——十二生肖铜像之所以屡屡被叫出天价,中国国民强烈的回购欲望,是市场升温的重要因素。
——虽然中国于1996年签署《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时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文物的追索权,然而拥有众多中国文物的英美等国家却不在此约之中。
1985年的某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私人院子的门口,一个收文物的美国收藏家敲着门,他想碰碰运气。
在院子的游泳池边,作为喷头的两尊铜像吸引了淘宝者的注意——后来被证实是圆明园的猴首和马首铜像。他继续登堂入室,进入主人的浴室时,两条毛巾正搭在牛首铜像的两个犄角上。这三尊铜像被这个幸运儿以4500美元的总价买走,两年后,它们出现在纽约拍卖会上,被一个台湾买家用20万美元买走。
尽管游泳池主人、淘宝者以及后来的买家姓名皆“不详”,但这却是国内圆明园文物专家们可以找到的关于这三个铜像的最早期资料。
而2009年2月将被拍卖的鼠首和兔首铜像,1980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随后被法国藏家买去,至此,圆明园海晏堂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追溯线索便断掉了——1860年至1980年之间,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流落何处,经历怎样的漂泊,皆无从可考。除了已经出现在市场上的猪、马、牛、猴、兔、鼠、虎首铜像,其余的鸡、蛇、龙、羊、狗首铜像在1860年后便人间蒸发,至今不知所踪。其中的狗头铜像2003年曾在香港准备拍卖,后被专家质疑为赝品,最终导致拍卖搁置。
圆明园文物真伪考
“无从可考”四个字,在文物的介绍中,给阅读者增加了神秘感,却也让“掠夺”的事实无从证明。
“事实上最准确的说法是‘因战争而流失的文物’。”中国圆明园学会研究员刘阳多年研究圆明园史料,他说:“1860年圆明园被毁之后,很多文物并不是被英法联军直接抢走的,在可以考证的资料中显示,当时通县的农民也趁火打劫过圆明园的文物,随后辗转出售到国外。真实的历史其实并不像我们中学课本里学到的那样。”此前刘阳在北大开讲座时,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文物是否通过“掠夺”而流失海外,存在诸多争议。
鼠首、兔首铜像将被拍卖的消息一出,国人一片沸腾。媒体说到这两尊铜像,统统加上了“被掠夺的中国圆明园文物”的前缀。
在佳士得等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中,一些被冠以“圆明园文物”头衔的拍品,屡屡拍出高价。拍品的文字介绍中,通常会写着类似“收藏者的祖父在××××年参加英法联军,并于××××年到过中国”的说明,用来“证实”这件物品“确实”是圆明园文物。而贴有“圆明园”标签的文物的价格,与未贴标签时相比的落差,让这些拍卖行鉴定的文物的身份变得不可信。
2007年12月,一对被标榜为“圆明园陶嘉书屋兽面门环”的文物,在国内拍出190万元的高价。拍卖前,即有文物专家质疑其真伪,而除了门环本身的真伪,它是否真的出自圆明园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另一对“陶嘉书屋门环”在几年前曾经卖过16万元的价格,因为拍卖时没被贴上“圆明园”标签,所以价格还不及“圆明园陶嘉书屋门环”的1/10。在已有的拍卖记录中,前前后后被拍卖的所谓“陶嘉书屋门环”至少出现过9个——如果不是一个门上至多只能放两个门环,我们大可以包容地宣布:9个都是真的!
“在成百上千件海外拍品中,除了十二生肖铜像,只有《道光皇帝骑射图》和纪恩堂玉玺可以通过史料证据证明,确实是圆明园文物。”刘阳说,“其他的绝大部分流失文物,都没有证据证明就是圆明园的,即便有一些经过专家、拍卖行鉴定,但是‘鉴定’过程本身就有争议。”历史上北京的三山五园,除圆明园之外,都留有陈设档案,用以记录园内曾经存有哪些物品,而圆明园的陈设档案,世人从未见过——到底是因为战乱遗失,还是从未建过档?由此带来的文物鉴定难题,更是最大遗憾。“有的专家说某个瓶子故宫没有,独一无二,那么就应该是圆明园的,这种猜想式的推断,根本立不住。另外那些海外的藏家说祖父是英法联军,也不可靠,因为当时三山五园、包括城内王公贵族的府第都被洗劫了,不能说那个时候从北京劫走的东西就都出自圆明园。”刘阳说。
往事可待成追忆
国际市场上荒谬的“猜想式”鉴定,更加层出不穷,皆因圆明园文物是藏家追逐的热门。而拍卖行不断利用“圆明园”标签抬高拍品价格的同时,这个字眼也在不断刺痛中国人的心。
2000年,代表保利集团赴港竞投牛、虎、猴首铜像的该公司顾问易苏昊,在接受香港记者访问时,曾声泪俱下地谴责拍卖国宝是“羞辱中国人”。据港媒报道,易苏昊以“志在必得”的姿态,不理睬任何叫价,在拍卖场上不断举牌接价,结果以合共3000万港元投得三件国宝。
而十二生肖铜像之所以屡屡被叫出天价,除了它们是仅存不多的可以确证属圆明园文物的拍品之外,中国国民强烈的回购欲望,也是市场升温的因素之一。
“价钱高得离谱!感情上接受不了,简直就是讹诈!”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抱着和大多数政府部门相同的态度,反对政府高价回购海外文物,坚决支持“讨还”。陈名杰向《新周刊》透露:圆明园管理处打算成立圆明园基金会。“动员华人以私人名义回购海外流失文物,是基金会工作的一项。”同时,组织圆明园文物的保护、促进海外文物回归,将是基金会的主要工作。
“政府部门的立场一定是要以‘讨还’为主,老百姓也不会同意用纳税人的钱去回购天价的文物,但如果以基金会的名义来促进文物的回购,则是一条适当的出路。”刘阳身兼基金会筹备负责人一职,他对“讨还”一事表示悲观。“不要说难以证明文物是被‘掠夺’,就算真的证明了掠夺的事实,人家愿不愿意换,也是未知数,文物的事情是件说不清的事,‘讨还’太过一厢情愿了。”刘阳举例,河南白马寺的佛像曾被人为毁坏,为了迎接西哈努克亲王的参观访问,周恩来总理特批从故宫借调出一批佛像送往白马寺,几十年后的今天,故宫不断向白马寺追讨这批佛像,仍未得到回复。
“国内的事情还梳理不清,国人尚且不能理性面对文物归还这件事,又怎么能指望天高地远的外国呢?”追索文物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等国际公约,虽然中国于1996年签署公约时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文物的追索权,然而拥有众多中国文物的英美等国家却不在此约之中。中国面对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只能是“保留追索权”,同时寄希望于拥有者能够主动返还。
帖士:
回购仍是最切实际的救赎方法?
5尊生肖铜像的归国之路颇富传奇:2000年4月底、5月初,保利集团以774.5万港元拍得牛首,818.5万元港币竞得猴首,而虎首则以1544.475万港元成交。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收藏家同意将猪首转让给该基金。2003年9月,何鸿燊博士向该基金捐款600余万元将猪首购回。2007年9月,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得马首铜像,并将其献给中国政府。尽管归为国有,但马首铜像仍立在澳门新葡京赌场大堂内,这位以开赌场立身的富豪,一夜之间成为万人敬仰的“爱国人士”。
“2亿拍卖鼠首兔首”消息引发争议,除了“讨还”与“回购”之争,另一个焦点是“2亿到底贵不贵”。显然,在普通百姓眼中属于天文数字的千万、亿,对于何鸿燊这样的富豪而言,仅仅是购入几辆豪华轿车或者游艇的花费,一家大型企业一年的广告支出也不止这些数字。而2008年国际拍卖市场上屡屡拍出天价艺术品、文物,“2亿”在拍卖这一块田地里,只是一棵未长成的秧苗。“由有实力的企业或者个人回购文物,其实没有什么不妥。”国内的文物专家都明白:只要文物被中国人买了,最后早晚是国家的。
让国人心灵阵痛的根源,不是钱,而是“抢夺”。即便十几亿国民中,没有人亲历过一百多年前的浩劫,但是中国人心头的耻辱,一百年来从未真正消除。“老百姓、网友天天在网上骂外国人掠夺,天天抗议拍卖、回购,总喊着要‘讨还’,可事实是‘讨还’的希望微乎其微,为什么不支持有钱人把文物拍回来呢,这是最有效的。”刘阳把圆明园文物在海外的拍卖比喻为“周瑜打黄盖”,要拿回文物,两个亿就一定要花,“除非中国的国力强大到其他国家都要唯我们的马首是瞻,才可能有主动归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