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新医改方案,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5项改革。初步测算,3年内各级政府为此预计投入8500亿元。
医改的五大方向已经确立,但具体如何改?如何操作?争议颇多,势必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日前,医卫界一些知名人士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了各自对新医改的独到见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医改分成5个重点没有错,但应该分清主次。“社区医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牛鼻子,抓住它,医疗资源公平性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将就社区医院的建设、人才培养等提交议案。
5个重点社区医疗最重要
成都商报:新医改方案提到要在3年内投入8500亿元,您怎么看这个方案?
钟南山:将医改分成5个重点改革的实施方案没有什么错,但还是有一个主次轻重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是多少,现在说是8500亿元,其中3300亿元由中央政府出。我们最希望知道,卫生的投入占GDP的百分之几,这最容易看出国家对卫生的重视程度。现在这方面是打马虎眼,没说太清楚。比如,这8500亿元是在原有的经费基础上额外划拨,还是包含原有的经费投入在内?当然,肯定比原来的高,从政府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我们应该看到,就是以8500个亿计算,一般的欠发达国家(卫生方面投入占GDP)都是6%,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到5%。
另一方面,5个重点改革中最重要的是社区医疗。社区医疗(需要)苦干几年,是把社区的医疗网络和医疗设备予以完善、社区医疗人员待遇得到基本的保障;再就是社区医疗人员要有好的训练,提高服务水平。解决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所以,社区医疗是“牛鼻子”,社区医疗问题解决了,医疗的公平性等其他方面就好解决,重点投资到那儿就能解决。
医科大学应培养全科医生
成都商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是医疗服务水平的低下问题,这该如何解决?
钟南山:社区医院有医疗设备不足等问题,但根本问题还在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疗服务人才缺乏。(这个问题)大医院有责任,学校也有责任。
现在越是有名的(医科)大学,主要目标都是培养大医院的医生,他们没有考虑这个(社区医疗人才)。他们对社区医疗水平的提高有没有责任?因为很多这样的学校认为这是地方院校的事。实际上,美国的医学名校,50%的学生都是去社区。
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等硬件问题,政府公布投资就行了,人才问题才是医疗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觉得,社区医疗服务人才培养方式有两种:一是本科毕业以后成为全科医生,一是试行一入学就是全科医生。现在,很多医科学生根本没有思想准备要去社区医院工作。所以,现在在大城市,医生是供过于求;对于全中国,却是供不应求。
为了充实社区医院人才,大学能不能定向培养到社区的学生呢?只要毕业后愿意回社区医院,读书可以考虑免学费。当然,我不赞成医学院学生一毕业就到社区,毕业后应该有两三年先到大医院,学到一定本事以后再到社区。这两三年的经费,应该大医院、政府都出一点。现在,广州番禺地区已经在这么做了。
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待遇还要跟上。美国的社区医生跟专科医生没有多大差别,从待遇上看,甚至社区医生还更好一些。
社区医疗设备能保障,人才跟得上,待遇留得住人,社区医疗才能逐渐发展好,医疗结构才是一个正常的三角形。不然就发展成现在的倒三角形,社区医院做不下去,大医院床位越加越多还满足不了需要。
医生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成都商报:医药分家被认为是解决“看病贵”的一个方向,它的难点在哪里?
钟南山:如果政府没有一个相应的补偿,那么医药分家是做不到的。现在,医院的手术、诊断等的含“金”量太低,所以只能靠药的销售来弥补。
我还是主张,对医务人员,要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淘汰一部分人,给过关的医生提高待遇。在国外,不管是私人的还是公营的,医生每年都要考核。本报记者 马天帅 谢佳君 实习生 夏方静 摄影报道
医院观点
培养全科医生没有市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就培养全科医生问题作出回应
成都商报:钟南山认为,目前医学院只为大医院培养人才,没考虑社区医院人才培养,你认为呢?
石应康:不是我们不去培养全科医生,而是培养出来有没有市场。他读5年出来,你让他到乡镇医院,待遇不能保证,能留下来么?读大学也是投资啊。我觉得大医院应该为县市医院培养人才,县市医院再为乡镇、社区医院培养人才。乡镇、社区医院的,你交给他基本技能就够了。国外大学都搞了一个世纪了,我们才开始。
成都商报:关于“社区医疗是牛鼻子”,你怎么看?
石应康:社区医疗是很重要,但主要还是要搞公共卫生。社区、乡镇医院的作用在于能够给大家指个方向。倒不一定(病人)要留在社区。我觉得社区、乡镇,县市和我们这种大的区域性医院,应该履行不同的责任,不能混在一起。社区、乡镇医院的作用怎样做到早转诊,早明确,送到县市医院,不要把本来可以治好的病人拖久了。疑难的,送到区域性医院,三者要各司其职。本报记者 马天帅
专家视线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即在网上长期关注医改的博主波子哥)认为
门诊没纳入医保不合理
成都商报:你觉得医保的现行模式需要进行哪些修改?
廖新波:医改的重点在于基础医疗,解决基本问题。我个人认为,目前医保的大病统筹不适合新的医疗模式转变。不要仅仅盯着疾病本身,盯着大病,还要考虑整个预防体系的建立。我们需要实现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为什么美国很注重体检,情愿花多点钱在体检上面,而不愿意花在重病方面呢?因为越早发现,付出的或许越少。
成都商报:现行的医保体系设计,好像认为小病看得起,大病才需要由保障体系来承担一部分?
廖新波:我们的决策人总以为小病看得起,其实说这句话的人是没有深入到农村,就是在广东也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很多人认为是小病不看,觉得捱一捱就过去了,最后拖成了大病。如果把医保的重点放在小病上,也许他们就会看病,防止小病拖成大病。门诊没有纳入医保,这是不合理的,绝对不合理。
成都商报:目前医保的账户不是很充实,门诊纳入医保,会不会担心负担不了?
廖新波:难以承受也许会出现,但是我们可以想出一些办法。要么自己在交社保的时候再加一点,要么就是加一些限制逐步放开。我们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就是让有效的药得到保障,保证基本用药,能够使用在基本人群里面。而一些高价的药,甚至大型的检查,可以通过办法限制。比如,区县以下医院,报销比例是高的,越大的医院报销越低。但现在消费很畸形,有的医院空调都可以报销,住单间的也可以报销,部分人消耗了大多数人的资源。
成都商报:医保模式要怎么样建立?
廖新波:医保模式一定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单靠政府不行,应该要鼓励一些商业保险进入。提倡一些白领或者一些收入高的阶层,参加商业保险,减轻政府的负担。
本报记者 马天帅 谢佳君 实习生 夏方静
成都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李铀将在提案中建议
设医院管理局
让公立医院管办分开
如何在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础上,又保证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呢?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李铀在即将提交全国政协会议的提案中建议,可探索在设区的市或县一级增设医院管理局或医院管理中心,使之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让公立医院管办分开。
“现在卫生行政部门既是公立医院的主办方,又是监管者,很难真正站在公众立场上监督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李铀在医院工作多年,也曾在成都市卫生局担任多年的卫生管理工作。他认为,“老子儿子一起当”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了卫生行政部门出资人缺位、监督机制失衡、执法不公、效率低下、在医院管理上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还制约了民营医院的发展。
李铀提出,可以通过实行管办分开来解决。“可以在设区的市或县一级增设医院管理局或医院管理中心,使之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独立行使职权,负责区域内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和改革工作,而卫生部门则负责制定规划、依法监管、行业准入、公共卫生等管理。”医院管理局通过制定细化的绩效考核办法,可以促进公立医院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李铀认为,选取一定规模的行政区域来开展医改试点,作用会优于局限在个别医院试点。“医疗改革的核心在于整个环境的改变,而不是单作用于医院内部改革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选取一个县来整体进行医疗改革试点。本报记者 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