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此次医改意见中涉及了有关各类医院管理、药品监管、医疗保障等多项新举措。
意见中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要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医改意见,本报选取其中八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您一一解读。
措施1
降低社区医院诊疗费用
医改意见: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商报解读:
虽然社区医院就在百姓身边,但多数人并没改变到大医院看病的习惯。此次医改意见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相关费用的降低将使之成为市民看病以及咨询健康问题的首选。
措施2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医改意见:
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同时,推进医药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以防病治病为中心,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协调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
商报解读:
目前,中草药的加工已经进入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中药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此次医改意见将中医药放在重要位置,预示着民族药业的新崛起,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措施3
“基层”药全在报销范围
医改意见: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
商报解读:
实行新的医疗改革后,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开药时,应按照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开药。保障患者看病买药时获得较高的报销比例。
基本药物,已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除基层医疗机构开药全部从基本药物中选择以外,其他的医院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至于“确定使用比例”是否由政府强制,《医改方案》并未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