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
把岗位送到农民工家门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昌 ★邓义波/湖南报道
“大家要多学本领,增强就业技能,大胆创业,湖南各级政府将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1月21日,湖南省省长周强冒着严寒来到湘潭返乡农民工培训中心,与从深圳、佛山等地返回的返乡青年亲切交谈。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劳务输出大省,金融危机袭来,湖南受到冲击。据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向镇澜介绍,2008年,湖南共有1200万农民在外务工,劳务收入840亿元,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2008年10月以来,沿海部分企业半停产、停产、关闭,导致湖南约200多万农民工因失去工作岗位返乡。
政府出资鼓励农民工学技能
“以前是外出找工作,现在工作找上门!”望城县格塘乡五爱村村民李洁在家门口签订了新年的第一份工作后,兴奋地告诉记者。
2月10日下午,由长沙市组织的、格塘乡党委和侯家塘街道工委联合举办的“专场返乡农民工招聘会”在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举行,60多家单位与格塘乡的470多名农民工当场签订用工协议。
这次招聘会,只是湖南省全面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一个缩影。把工作岗位送到返乡农民工的家门口,这是今年以来湖南省为帮扶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办法之一。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求,春节后,各地要广泛收集和发布省内、省外企业用工信息,在活动期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不少于两场/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
2月19日上午,长沙县经济开发区组织的“长沙县2009年企业用工现场会”正在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三排蓝色的临时招聘台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寒冷的天气挡不住人们对工作的渴望。
正在现场指挥招聘的长沙县劳动局就业培训科雷军玲科长介绍,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长沙县对农民工的年龄、文化水平和原因进行了摸底,政府启动特别职业培训,只要是返乡农民工、下岗人员和被拆迁户,只要有意愿学习技术的适龄人员,将由政府财政出资、省劳动部门补贴、国家转移支付等部分费用,把他们送到江背职业中学、长沙县第八中学等地进行长、中、短期全免费培训。
为了提高返乡农民工技能,湖南出台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对初、高中毕业生,本人愿意的,可免试就读技工院校,并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学费补贴;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给予每人600元培训补贴;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较差的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等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前景好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技术培训;对有创业需求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农村劳动者,组织开展中高级专项技术培训。截至2008年11月底,全省共有55万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培训。
政策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感谢政府的支持,给我回乡创业提供了帮助!”不久前,湖南省宁远县舜陵镇冯家村村民冯文学新建了一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猪舍。他告诉记者,2008年10月,他从广东打工返乡后,在政府扶持下建养猪场,今年计划养猪4000头,安置富余劳动力12人。在宁远县返乡农民工中,目前像冯文学一样在本土自主创业谋发展的,已有5000余人。
为重点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宁远县委、县政府开展“暖春行动”,县里不但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凡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可在用地、审批等方面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县财政还按创业规模大小,提供一定启动资金,建房和购买农机具也给予补贴。工商部门优先为他们办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按政策为他们减免税费,金融部门提供3-10万元不等的贴息贷款。县里还派出近1000名干部,进村入户,为返乡创业送资金、送技术。
春节以来,湖南省各地农村信用社通过开展对返乡农民工的调查走访,建立了53.7万份“返乡创业”动态信息档案,并从中筛选出12.6万户创业放贷的优良客户,其中岳阳市农村信用社已经为624名返乡农民工推荐了经营项目,并提供了1582万元的信贷支持。为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
湖南省决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本地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后续支持等创业服务。湖南省计划,今年将力争帮助3万人成功创业,为全省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湖南返乡农民工就业还牵动了省领导的心,在2月14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在观念、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他们回乡创业,在贷款、用地、税费、工商登记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
河南:
23条政策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勇 ★李姗姗/河南报道
“今年3月初,我们将联合省政府驻京办、省委宣传部到北京举办‘河南农民工风采展览展示活动’。通过劳务经济成果展览、农民工技能表演等多种活动,展示河南省农民工风采,增强河南劳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2月18日,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涛如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除上述活动正在紧张筹备外,河南省委、省政府牵头组织,旨在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农民工服务月”、“重点建设项目用工对接”、“省际劳务协作”等诸多活动目前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这一切,皆是为了河南的千万农民工。
急:百万“返乡潮”涌现
“预计节后河南有近300万农民工难以继续外出就业……”刘涛坦言,河南为中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务工农民人数高达2000余万。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沿海地区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河南省不少地方也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春节前调查发现,“返乡潮”中的几个特点令人关注:一是“返乡农民工增速明显加快”,重点调查的50个村民小组返乡农民工占外出就业总数的比例已达20.4%;二是“返回地点向多地域扩展”,农民工返回地由原来主要从珠三角地区向多地域扩展,其它省份返回比例明显上升;三是“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春节后拟外出但无具体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月20日,河南省返乡农民工达到950万人,约占外出就业人数的53%,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的农民工280万人,约占外出就业人数的30%;回家过节的农民工570万人,约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60%;另有约有100万人因其它原因返乡,约占外出就业人数的10%。
往年,元宵节前后是农民工外出打工的高峰期,但此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返回工作岗位或外出找工作的约400多万,仍有300万左右的农民工暂时滞留农村。
“农民工已经成为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农民工大量返乡,加剧了河南的就业形势,将对河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海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民工就业”一时成为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
喜:“省际劳务协作”遍布河南
2009年,河南省政府颁布的“一号文件”即《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一次提出了23条具体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期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李克等领导更是多次就农民工就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目前,河南各地党委、政府主导的“农民工服务月”活动已于2009年2月12日展开,河南省60个劳务输出基地县也启动了“省际劳务协作”活动,计划通过组织送工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和送岗位下乡,与主要劳务输入地加强衔接等形式,就近转移就业农民工60万人,向省外转移80万人。
此外,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各省辖市政府还就挖掘省内就业岗位,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工就业进行了周密安排。
河南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则分类举办“重点行业(企业)用工衔接会”,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该省还将安排15亿元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扶持10万以上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力争带动100万人实现就业。
忧:资金不足成羁绊
事实上,早在2008年9月份,农民工返乡现象即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当时即在全省范围就农民工返乡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在16个劳务输出大县(市)、350个行政村建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普查及直报制度,为应对困局奠定了基础。
不过,资金不足,正成为河南各有关部门落实上述帮扶农民工就业措施的羁绊。据悉,河南省对农民工就业培训主要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对愿意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每人给予200元至1000元左右的学费补贴。这笔钱看似不少,但与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相比,还是有些“杯水车薪”的味道。
“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多由县、乡级政府承担,一些地方培训理念和教学方式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加上资金短缺,培训效果不容乐观。由于这些原因,有的地方培训成了‘空对空’,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缺乏针对性。”采访中,河南省新乡市一位官员坦言。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涛则向记者坦言了另一种困惑。“目前,河南各有关部门都出台了很多帮扶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而且还有很多实用的就业信息。但是,怎样将信息传递给乡下的农民工,信息渠道还有待通畅。”
当然,以辩证的思维审视农民工返乡现象,河南也从中发现了机遇。
首先是“有利于促进河南的农村经济发展”,河南省有关部门分析认为:农民工返乡恰逢国家新的粮食收购政策和土地政策出台,不少人力会因此进入农业生产领域。而经历过城市生活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农民工,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影响河南建设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强省而言反而是一次难得的契机。
“农民工长年在外,村里大多靠妇女、老人支撑农业生产,人力资源‘空心村’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河南劳动力输出地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工把积累的知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带回家乡,对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会产生促进作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海峰坦言。
安徽:
“凤还巢”工程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安徽报道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省始终重视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带动作用,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大力组织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创办企业,就地、就近解决了大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召唤农民工“返乡创业”
如今,马士永在安徽省阜南县已是“小有名气”。而数年前,马士永还是一个刚“出道”的农民工。在温州市梅头镇,他涉足洁具加工行业,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他创办的企业由生产半成品发展到生产成品,并将产品远销至欧、美市场。
2000年,安徽省正式启动了“凤还巢”工程,引导“打工潮”向“创业潮”发展,把“走出去”的农民工视作凤凰,把家乡建设成他们的栖巢,通过上门邀请、优化环境、优惠政策、全程服务等措施,建立起一套吸引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2003年,阜南县深入实施“凤还巢”工程,真诚召唤异地他乡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马士永满怀着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决定返乡创业。
经过认真考察后,马士永随后与阜南县工业园区签订协议,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雪雨洁具有限公司。在园区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下,马士永的“雪雨洁具”很快就建成投产。2007年,已实现销售收入达数千万元。
而家乡较为低廉的生产成本、良好的投资环境,令马士永感慨不已。很快,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了和他一样在外“闯荡”的同行、同乡。2007年,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在温州梅头镇从事洁具生产的数十名同乡和周边县市的朋友,纷纷来到阜南工业园区创办洁具企业。
据阜南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有30多家洁具企业签约入驻园区,总投资4亿元以上,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6亿元以上,将占据园区的“半壁江山”,在园区形成一个占地300余亩颇具规模的“洁具产业园”。
据悉,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阜南县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投资企业享有从第一笔销售收入起三年内免征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一免两减半”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全免;在周转资金方面,返乡创办企业如有资金上的困难,政府给予一定数额的贴息优惠贷款支持等。
目前,阜南农民工回乡创业者正成倍递增。已由2004年的50多家,增加到2006年的230多家。2008年,这一数字则达到500多家,总投资近3亿元,吸纳了3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年完成产值近6亿元。
“打工经济”转向“创业经济”
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一直是我国农民工劳务输出的几大重要“源头”之一。据统计,劳务输出数量也由2002年的656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165万人,净增509万人,年均递增70万人。
同时,农民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促进安徽地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测算,2008年该省劳务输出净收入总额约为700亿元,务工收入已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的60%以上。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巩固“凤还巢”工程取得的成果,安徽省在2007年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专项补助资金,实施“创业扶持工程”,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等五大扶持措施,在全省建成创业园124个、创业街123条,并叠加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潮。
据统计,截至目前,安徽全省已有70余万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30余万,吸纳22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2008年返乡创业农民工5.26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4706个,带动就业27.25万人。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勇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为地域经济大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和持久活力,极大地拓宽了农村转移就业的渠道,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成为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他指出,目前安徽省农民工就业正在逐步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转变的特征也更加明显。